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令李武兩家宣誓和睦,晚年求長生,迷信丹藥法事消除罪過!

武則天令李武兩家宣誓和睦,晚年求長生,迷信丹藥法事消除罪過!

原標題:武則天令李武兩家宣誓和睦,晚年求長生,迷信丹藥法事消除罪過!


晚年的武則天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婦人,她過去雖然養尊處優,卻事事以公事為先,不論她的目的是奪取政權、還是治理國家,她都是一個勤奮認真的當權者,從不荒廢政事。這也是朝廷大臣們認同她的統治的一大原因。現在,她年老體弱,疾病纏身。曹操寫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其實有千里之志,老年人也不適合繼續跋涉,繼續鬥爭,他們的身體出現了各種衰弱信號,他們的意志也開始動搖,辛苦了一生,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享受,甚至變得有點任性,變得更加唯我獨尊。人越老越像孩子,任性妄為還不許他人非議,武則天也出現了這樣的徵兆。


但就武則天本人來說,她認為自己有享受的資格,她已經對這個國家交完了答卷,而且她對自己的成績很是滿意:在政治上,她治國多年,算得上兢兢業業。雖然為了一己私慾,也曾逐忠臣、用酷吏,但瑕不掩瑜,不論李唐還是武周,在她的統治下,國力都呈現欣欣向榮的增長式發展。她打開舉賢之門,提拔人才,給政壇帶來了新風氣,這些都是無可爭議的功勞;


在國統上,她已經確定了要將政權交給李顯,還給李家,她終於想開了,既然天下人都還心系李唐,她也不必非要逆天下而行,反正兒子是自己的,有他們在,她不擔心自己後事無著。而且,把江山還給李唐,也是對心系李唐的朝臣和百姓們的最好交代。


在感情上,和丈夫李治的那些回憶曾經遠離她,如今不時地出現在腦海里;和陪伴自己十年之久的薛懷義的那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也隱隱地刺激著她;到了這個年紀,她也明白不會再有真實的感情出現,也正是這種感觸,讓她更加需要陪伴,更加需要一些寄託。於是,她對身邊的男寵們更加寵愛,也樂意與他們沉靦享樂。


武則天的享樂與歷代皇帝並無實質性的差別,古代的皇帝們坐擁成群美女,武則天則是坐擁成群美男。除了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兄弟,她又延攬了更多俊美男子,成立了一個叫作「控鶴監」的機構,專門招攬美男子供武則天享用。女皇帝成立了這麼一個機構,那些羨慕薛懷義、張氏兄弟的男人心癢難耐,紛紛自薦。朝臣們見此事太不合體統,只好硬著頭皮上書,提醒女皇注意形象、注意影響。



武則天到底是個愛面子的人,第二天就命張氏兄弟帶著控鶴監的美男子們作出一些成績,以掩人耳目。張氏兄弟聽說過去北門學士經常編撰書籍,於是也找了一群文人著書立說,編了一本《三教珠英)》,三教,自然是指儒釋道;珠英,就是收集三教的詩歌。這本書的編者之一杜審言,就是我國詩聖杜甫的祖父。


享樂之餘,武則天還有一個問題急處理,這就是太子和武家人的關係問題。朝廷之事盤根錯節,她的一句話,並不能解決所有矛盾,李家人和武家人各有算盤,而大臣們也並不是完全擁護太子,李武問題像是一顆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釋放威力。


糊塗的李顯苦盡甘來。在房州的日子十分艱難,韋氏生下女兒,貴為皇子的他卻只能脫下衣服包裹嬰兒,於是這位公主的小名就叫「裹兒"。好在有韋氏的陪伴,又看著美麗可愛的女兒一天天長大,在顛沛的生活中,李顯最重視的不再是權力,不再是地位,不再是富貴,而是人與人之間患難與共的真情。這也讓他的性格更加的綿柔,對人對事充滿善意,更不愛與人爭執。這種個性在咄咄逼人的武家人那裡,顯然避免了不少矛盾。


武承嗣死後,武家人陷入了驚慌,他們不比武則天,她既是前任皇帝的妻子,又是下任皇帝的母親,他們不過靠著裙帶關係得到如今的高位,在武則天殘殺李氏子孫時,也沒少出力。一旦李家人重新登上皇位,他們豈不是馬上就會遭殃。於是,他們一面想和李顯保持良好的關係,經常與李顯喝酒吃飯聯絡感情;一面又在暗地裡籌劃,如何才能將李顯李旦兄弟擠掉,仍由武家人繼位。



立場不甚分明的人有兩個,一個是李旦,一個是太平公主。李旦多年來不惹事,到了這個節骨眼,自然遠離眾人,做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他既不與哥哥李顯經常來往,也不與諸武往來摻和,害怕一個不慎就被他們牽連;太平公主多年來深得武則天的寵愛,與諸武關係一向不錯,又嫁進武家,生下武家的孩子,身份自然更是敏感。她與李旦剛好相反,既與李顯來往頻繁,又與諸武關係密切,兩邊不得罪,是個心思剔透的聰明人。


朝臣們本來滿腔喜悅,卻發現重立李顯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諸武仍在朝廷上蠢蠢欲動,拉攏朝臣,拉攏武則天的男寵。而李顯不敢表示反對,只是戰戰兢兢地任由他人擺布,他們再一次緊張起來。

武則天也不想看到李家人和武家人爭執不休,她確立了皇位由李顯繼承,是多年以來反覆權衡、思考的結果,自然不想看到有什麼變故;武家人跟隨她多年,有功勞有苦勞,她也希望今後她的娘家人能夠善始善終,所以,她想要調和雙方的關係。


周聖歷二年((699), 76歲的武則天開始為改善李武兩家的關係做出努力,她將太子李顯賜姓為「武」。並且,命令李顯、李旦、太平公主和所有武家子嗣在通天宮宣誓,許諾兩家人會和睦相處。這些誓言刻在鐵券之上,敬告天地。武則天自認為在神靈監督之下,兩家人能夠各自心安。接下來,武則天又為武家人增加了封地,作為獎勵和安慰。


老年人就喜歡看到一家人其樂融融,於是她經常叫兩家人帶著各自的孩子一起進宮,大擺酒宴聯絡感情。皇帝有令,兩家人自然也做足了面子功夫,相互親敬友愛,討武則天舒心一笑。這麼一大家子人自然有不少娛樂項目,武則天最愛看大家各自寫詩,宮廷的御用文人們這時也得意一展所長。


上官婉兒發揮她才女的優勢,施施然登上彩樓,品評諸王與詩人們的大作,此時有人說起上官婉兒出生前,她的母親夢到神仙拿著大秤,而如今果然這位才貌雙全的姑娘稱量天下才子。婉兒雖為內侍,卻在武則天身邊多年,自然深諳朝臣之道,她心裡清楚和平只是暫時的,但見皇帝年老,只希望子侄平安,也不願多說令武則天傷感的話。於是,宴會開了一場又一場,武則天的心情越來越好。


心情好沒有帶來身體的康復,儘管如此,武則天的身體也比之前好了一些,這依靠張氏兄弟煉製的藥物。史書上沒有記載這些藥物究竟是什麼成分,但的確有一些效果,才讓一向精明的武則天對他們說的話信服不已。肉體上的疼痛,精神上的享受,共同刺激著武則天的慾望,她不可免俗地開始追求長生不老,渴望天地讓自己能有更長的壽命,更充沛的精力。



歷史上追求長生不老的不乏明智的君王,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李世民。李世民晚年疾病纏身,經常招道士進宮煉製丹藥,葯吃下去發汗不止,卻不能阻止疾病的惡化。在生死規律面前,人力終究虛妄,但一代代的妄人仍想長命百歲,不服老也不服死。武則天認為自己是有為之君,晚年又逢國泰民安,家庭和樂,怎麼會不留戀人世?


聖歷二年,武則天大病一場,病癒後未免更加心慌,所謂病篤亂投醫,她又開始迷信起道家的丹藥和法事,希望太上老君能夠保佑自己。這時身邊又有不少道士給她出主意,於是,她命人在嵩山的封禪台旁投遞了一封金簡,金簡上有她的銘文,內容如下:


上言:大周國主武瞾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離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瞾罪名。太歲庚子七月庚子七月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這塊金簡簡單古樸,字跡瀟洒,很有格調。1982年,被一個在嵩山上採藥的農民撿到,也成了後代研究武則天的唯一實物。刻下這封金簡,是為了讓三山五嶽的神仙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而「除武瞾罪名」,最能透露女皇晚年的心聲。


武則天始終害怕「報應」之說,她畢竟是貴族之女,而武氏貴族深受佛教影響,堅信這輩子行善積德,下輩子就會得到福報;這輩子為非作歹,下輩子自有惡人磨。武則天深知自己為了野心,做了太多傷天害理之事,自然希望天地神佛體諒她的難處,原諒她的過錯,讓她能夠在死後依然得到尊享。



在武則天眼中,究竟什麼算是「罪」呢?她極少認錯,極少低頭,凡事都要佔盡上風,在她心目中,究竟什麼樣的錯誤才稱得上錯誤?恐怕連她自己都說不清。到了晚年,她的殺戮之氣稍止,更願意營造明君和慈母形象,為的也是彌補從前的過失。為了表示她的誠意,她還帶著太子,帶著皇室成員,帶著文武大臣長途跋涉回到長安,這個舉動,讓李顯和朝臣們更加安心。


回到長安後,也許因為她太想休息,也許因為她的頭腦精力的確大不如前,她漸漸將過去放在政事上的精力,全部用來享樂,這就造成了她不再緊緊地握著政權,不再留心觀察朝廷上的風吹草動,不再興緻勃勃地看群臣們的爭鬥。而她過去的親信們,都在為自己不可知的將來憂心忙碌,同樣沒有精力幫她留意什麼。沒有一個強大的核心,朝政也漸漸變得散漫,這就給人以可乘之機,趁著女皇鬆懈而興風作浪。



但不是所有興風作浪的人都有能力成為弄潮兒,更多人因為自大、因為愚昧、因為不知收斂,反倒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武則天晚年最寵愛的人—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就是這樣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花默吟 的精彩文章:

幾十萬大軍不敵「一撇」,兩個大軍閥鬥不過一個參謀!
因一球賽球迷頭破血流,兩軍殺得昏天黑地,七天戰爭三千多人死亡

TAG:飛花默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