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3月讀書筆記

2018年3月讀書筆記

陶淵明的自祭文說「勤靡余勞,心有常閑」,意思是辛勤勞作,不剩下半分體力,但心中常有閒情逸緻。這算是自帶節奏的修為,類如舊同事總說的「用心不上心」,也類如心理學所說的「滿足者」。這樣的人會基於個人的價值、品性以及對不確定未來的掌控能力,注重過程中有選擇地放棄,以及選擇後有行動力的堅持。

相較之下,朱自清說現代人的毛病是「勤有餘勞,心無偶閑」,意思是勤奮不足且滿腔雜念。這樣的人在行動前總投入大量時間和情緒成本去算計,窮盡所有選項去追求「最優解」,最好一個選擇就能得到離家近、工資高、不加班、年年升職的最大化結果。這樣的算計,往往於事勞而無功,於人了無生趣。

老子說:「不知足者富貴亦憂。」這裡的「知足」,我理解並不是小富即安,更不是消極的渾噩與空洞,而是感恩過去、活在當下、有嚮往的未來,並且願意在過程中不欺之力。這樣的「知足」,即使結果有遺憾,但有遺憾優於完全無感,更優於無間斷、不自控的不知足者。

知足常樂還是知足不常樂?辯論起來,各種切入點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只是人生並不是辯論賽,任何一項極端都會使生活陷入僵局。如何平衡?如何避免二元思維?學會「延遲滿足」總是好的,例如讀書和鍛煉。

《早讀過了》

早些年看過楊早的一些關於世界盃的隨筆,特別有意思,文藝、熱血,有鑊氣,如色香味俱全的宵夜大排檔。後來我過了看世界盃那股勁了,也就沒有再關注他。入手這本,完全是因為某天看了某個公號的推介,一種親切感就去網上下了單。

全書200多篇短文,像是專欄隨筆或是雜誌書訊,尤其是最後一輯《好書恨多貪過眼》,從A~Z按書名排序,學術書居多,意外看到他也讀刀爾登、路內、妹尾河童,又多了一份親切感。

另外5輯算是書評與時評混雜,呼應了楊早在序言里說的讀書要結合自己的生活與思考,讀書的樂趣在於書、人、事、思的有機混同。長短不一的各篇中,體現了作者是個有態度的細節控,全書都沒見他只有讚譽不挑毛病的作品,比那些類如買家秀五星好評、只唱好不唱衰的書介可愛多了。

楊早呼籲讀者:「這個時代沒有耐心,你一定得有啊!」我覺得我看得挺耐心的,還準備把書中那幾篇評說中學語文教材的文章推薦給雅看看。雖然各路專家總說以後高考是得語文者得天下,但僵死化、程式化、政治化的語文教學真沒什麼好「得」的。

極簡閱讀系列之《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最不喜歡雞湯標題,最最不喜歡超過8個字的書名,但很喜歡這一冊選錄的美文,包括梁實秋的《時間即生命》、朱光潛的《談休息》、朱自清的《論自己》、豐子愷的《漸》等29篇。

生活有時讓人混沌,而閱讀讓人感悟細節,例如梁實秋《雅舍》中描述家中來客被蚊子叮咬,「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再例如季羨林《八十述懷》中嘆息自己「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等等。

細節留意得越多,文章就越耐讀。也許這也是我年紀大了的原因吧,以前是讀不進去這些名家散文的。

《一個人的世界史》

余世存的上一本是《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國話語》,這本是《一個人的世界史:話語如何改變我們的精神世界1900—2000》。

作者以33種維度,碎片羅列了世界名人軼事語錄,是否確有出處不得而知。一小段一小段地讀下來,也頗有呼應自我觀點之處,例如:羅素沒有當面指出他人的學術錯誤,維根斯坦指責他是「一種缺德的世故」;再例如:居里夫人說過「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如果看得太重,將一事無成」。

作者說是寫給普通讀者看的,個人感覺還是要對這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各路英豪有些泛泛的印象再讀才好。書中涉及一戰、冷戰、斯大林時代背景的部分,我就看得比較迷糊,還是積累不夠。

去年我給老同學上高一的女兒推薦了讀庫的《今天》,那套上下兩冊的書有點像余世存這種形式的擴寫版。我讀著挺好,覺得是給中學生擴充視野、更新寫作素材的好書,但那孩子不喜歡,說是「太雞湯」。

自家孩子最近也在看那些有的沒的同人文,我總嘲諷早幾年反覆看《傲慢與偏見》的她,近來閱讀品味下降。難道是中學生們都在求解壓?

「讀書不肯為人忙」。哪管別人是不是會做「更好的自己」,只願自己做自己的時候,有自由,夠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板凳060 的精彩文章:

TAG:板凳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