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城是中華民族一座偉大的豐碑》

《長城是中華民族一座偉大的豐碑》

長城,始建於戰國時期的秦趙燕三國,中間各個朝代斷斷續續修建,明朝時才形成一體。長城,是中國古代浩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宛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岭,峰巒起伏群山之巔,氣勢磅礴,浩浩蕩蕩,被喻為「雲中蒼龍」。

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與巴比倫空中花園、亞歷山大港燈塔、愛琴海太陽神像、奧林匹亞宙斯神像、阿爾忒彌斯月神廟、摩索拉斯陵墓、埃及的金字塔並列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長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紀偉人毛主席曾揮毫寫下「不到長城非好漢」氣貫長虹的詩句。人民大會堂會客廳牆上懸掛的巨幅「長城圖」,就取材於八達嶺長城。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里,我們經常目睹到國家領導人在巨幅「長城圖」下,與來華訪問的外國總統和國際友人會晤的場面。長城宛如一列豪華的「大中華號」動車從北京出發,沿著「一帶一路」路線圖,穿越千山萬水,馳騁地球的東南西北,連接五洲四海。

登臨長城,遊覽長城是我久違的願望。我站了一輩子三尺講台,在給學生講《長城》這一課時,曾經發出感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呀!可是,令人汗顏的是,我站了一輩子三尺講台竟然還沒有登上長城呢!

2017年6月21日,我如願似償終於登上長城,遊覽長城,鳥瞰長城的全貌。

我們驅車北京從西直門出發,大約一個多小時車程到達八達嶺腳下。舉目眺望這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長城,心情異樣激動。百聞不如一見,登上長城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豪情滿懷,浮想聯翩,親切感,自豪感,神秘感,相互交織,沉浸在無比激動的氛圍之中。

登上長城與沒有親臨長城的感覺截然不同,恨不得插上雙翅,翱翔在長城的上空,一睹為快。我們從八達嶺的居庸關入口登長城,那天天氣晴朗,在路上氣溫悶熱,可登上長城頓感涼颼颼的,特別舒服。只見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成群結隊,扶老攜幼,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在長城上空回蕩。

隨著山勢的陡峭長城由平坦趨向陡坡。平坦的一段腳下的方磚是平整的,越是越陡峭腳下的方磚被踏成凹槽,可能是腳受力和雨水沖刷的緣故吧!目睹長城,歷經幾千年的風雨飄搖,風霜雨雪的侵蝕,巋然不動屹立在群山之巔。

在那遠古的時代,沒有水泥,沒有鋼筋,沒有混領土,更沒有任何防水設施,長城依然渾然一體完好無缺保存下來,令人驚嘆不已。縱觀長城,我欲想用「長、高大、堅固」五個字來概括長城的特點。

城牆中間大概有四五米寬,城牆外沿有一米多高的堞牆,牆體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擊口,供了瞭望和射擊之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是烽火台,發生情況可以燃燒乾狼糞傳遞信息,也是屯兵和儲備糧食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相互呼應,調兵遣將,增援兵力。古人將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煙台,白晝點燃的煙叫烽,夜晚點燃的煙叫燧。

明代,對發生敵情有嚴格的規定,燃一煙鳴一炮,暗示進犯的敵人達百餘人,燃兩煙鳴兩炮,暗示進犯的敵人達五百餘人,燃三煙鳴三炮,暗示進犯的敵人達千餘人,燃四煙鳴四炮,暗示進犯的敵人達五千餘人,燃五煙鳴五炮,暗示進犯的敵人達萬人以上,就是通過這種的方法把邊關的信息及時傳遞到宮內。

隨著長城的起伏每段長城都有凸起的攔水線,下雨時雨水朝著落水石筧流去,正好落在長城腳下的石盤裡,不讓水土流失,保持牆體的堅固。凸起的攔水線作用非常大,下大雨時,雨水分段排出,不至於「水漫金山寺」沖塌牆體,排水設施科學實用。為了分流上長城的遊客和下長城的人流,在長城每座方形的城台的下面有暗道出口,走累了人的可以下暗道走下山的專用通道,下面的遊人也可以由此登上長城。

初夏的八達嶺,峰巒起伏,樹木蔥蘢,枝葉婆娑,氣溫怡人,不時吹來陣陣涼風,讓遊人感到愜意。此時此刻,我突然想起「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孩提時就聽大人們講過叫「孟姜女送寒衣」,今天站在長城上,覺得這個故事非常神奇。孟姜女哭長城,據說就發生在八達嶺的長城附近,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

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與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強征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思夫心切身背寒衣,歷盡千辛萬苦,千里迢迢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病死的噩耗。她痛哭得昏天黑地,淚水成流,終於感天動地,這段長城開始坍塌,露出范喜良的屍骸,悲慟絕望之中的孟姜女投海自盡。這就是民間流傳甚廣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頓時,我的耳際驟然響起「正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別家丈夫團團圓,孟姜女丈夫造長城。二月里來暖洋洋,雙雙燕子到南陽,新窩做得端端正,對對成雙在華梁。三月里來正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家家墳頭飄白紙,孟姜女墳上冷清清」悲慘、凄涼、低沉的旋律。修築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歷代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為殘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勞役。

從春秋戰國至明朝,在近兩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長城屢修屢補,強征了無數的民夫,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像范喜良那樣悲慘的遭遇。孟姜女哭長城故事,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暴虐行為的血淚控訴,也是褒揚被奴役者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精神。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書寫的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難道歷史上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嗎,姑且把他當作民間的傳說吧!不過在城東確實有孟姜女廟,相傳就是當年孟姜女送寒衣,萬里尋夫的地方。

佇立在長城上,極目遠眺,我觸景生情不禁大聲朗誦清朝名相張英的「千里之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詩句。瞬間,頓感胸襟開闊,茅塞頓開,豁達的胸懷油然而生,人與人的恩恩怨怨彷彿不翼而飛,迎來的是春風化雨和諧的局面。

我們終於登上八達嶺長城最高的烽火台,在小憩時,一旅遊團的導遊小姐,舉起喇叭在娓娓動聽介紹八達嶺的歷史典故呢!關於「八達嶺」的名字由來在河北一帶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傳說呢!

元代曾有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巡幸至此,看到關山險峻,峰巒疊翠,於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曰,巴達嶺,後人訛傳為八達嶺。在八達嶺穿越的延慶縣,確曾降生過一位元代皇帝,不過他的名子叫愛育黎拔力八達,含有「八達」二字,也許巴達黎黎是一種誤傳。

元朝時,有一位皇帝每年春夏要從京城的金鑾殿到此遊玩,八達嶺是必經之路,皇帝即賜此名,這一說法似乎合乎情理。還有另一種版本傳說,明末李自成率軍征戰到此,由於關城易守難攻,大軍受阻,累日不進,心急如焚。這時探馬來報,前方還有七道險關。

李自成聽罷長嘆一聲,心想這第八道關都過不去,看來強攻是不行了,於是改途而去。後來這裡被稱八道嶺,繼而成為八達嶺。對於八達嶺名稱的由來,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兼而有之,考究起來非常有趣,可見長城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極其厚重。

八達嶺長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四通八達,是扼守疆土的要塞,不僅守護著明皇陵,而且是京師的西北大門。在這裡歷史上曾發生許多重大事件。當年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后西逃……八達嶺都是必經之路。

在八達嶺的東門還有一塊巨石,叫「望京石」。話說,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攜光緒倉皇出逃陝西西安的途中必須經過這裡,曾經站在這塊巨石上回首戀戀不捨環視京城,所以這塊石頭叫「望京石」呢!

接著導遊小姐又滔滔不絕講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傳說。在長城一帶一直流傳「十口金钁露著袢,十口金鍋露著沿,百樣草藥到處見」的民謠。話說秦始皇修長城時候,徵集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南方人來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飽穿不暖,活重累死的人那是司空見慣。

於是,閻王小鬼把死在長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廟裡註銷戶口。城隍爺打開戶口簿挨個一查,邊說「這些人都未到死的壽庚不能註銷。」小鬼回稟閻王,閻王來找城隍說理,說他們已經死了填了長城餡,為什麼不給註銷戶口呢?城隍說「他們陽壽未盡,根本就不該把魂拘來。」倆人各執一詞,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相持之下就去稟報凌霄寶殿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聽了倆人爭執的理由,一時不好斷定誰是誰非,就讓他倆先回去,然後遣太白金星下到凡界深入調查研究。太白金星變化成一老叟,來到長城上明察暗訪,確是死的人不計其數,冬去春來,四季輪番,上工的人數與日俱增。死人的原因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一日三餐吃不飽,二是活太重沒有歇息時間,三是有病得不到及時治療。與此同時還了解到修長城的目的是為了防禦外族的入侵。太白金星回天庭稟告了玉皇大帝,玉帝為了拯救成千上萬勞役民工,加速長城的工程速度就派遣老君爺和藥王爺下凡。

老君爺趁夜間造了十口金鍋,十把金钁,這簡直是神奇的寶貝呀!那十口金鍋煮飯,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們再也不愁吃不飽餓著肚子幹活了。那十把金钁更是尖銳無比,無所不能,不管多大多堅硬的大石塊用金钁一划,一塊塊棱形的大石條隨手而出,工匠們再也不用費力開鑿石條了。為了給民工們治病,藥王爺趁黎明前在長城內外悄悄撒下了許多藥草的種子,不久滿山偏野長出許多藥草,什麼柴胡、三七、當歸、杜仲、黃芪……民工有了疾病,一付湯劑就見效。有了這幾樣神奇的寶貝,工效意想不到的提升,大大地縮短了工期,不久便把長城修好了。

那十口金鍋,十把金钁,老君爺沒收回去,一直就在八達嶺腳下埋著,只聽說露著沿,露著袢,就是誰也找不著。可是長城腳下藥草隨處可見,遍地皆是,唾手可得。那麼,閻王爺和城隍爺究竟孰是孰非呢?玉皇大帝斷的是城隍有理,閻王無理而告終,理由是修長城的民工陽壽未盡,本來就不該死,就不應該把魂拘去註銷戶口。所以,後人就給為民住持公道的城隍修了一座城隍廟,給玉皇大帝修了一座玉皇廟,給老君修了一座老君廟,也給藥王修了一座藥王廟,唯獨沒人給閻王修廟。

遊客們聽了一個比一個神奇,一個比一個玄乎的故事,男女老幼的臉龐上泛起絲絲微笑。我也不禁暗暗竊笑,那是後人杜撰而已吧,天上哪有神仙下凡之事呢?傳說畢竟是傳說,是真是假誰也道不清,不過給萬里長城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似信非信,覺得長城神秘莫測,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不為人知的神密故事。

長城在古代就享有天下九塞的美稱。明末學者顧炎武曾兩度登臨,並賦詩盛讚「雄托朔地當年大,不斷秦城自古長」。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多少騷人墨客登上長城吟詩作賦,留上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多少外國政要和友好使者,不遠萬里來到長城腳下,興緻勃勃地登上長城,飽覽長城的雄姿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他們自己的國度里廣泛傳播中華好聲音。

老子云「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佇立長城上,踏著腳下層層疊疊的方磚,觸摸牆上的大條石,自然而然想起我國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彷彿看到當年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彷彿看到衣襟襤褸的修築長城的勞苦民工凄慘的生活,彷彿聽到《孟姜女哭長城》悲慘凄涼的哭聲……

這堆砌在長城牆上數不清的大條石,一塊可能幾千斤重,在那遠古時代沒有任何運輸工具,天上沒有飛機,地下沒有公路,沒有起重機,也沒有汽車,更沒有推土機,僅靠無數勞動者肩膀和雙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談何容易,簡直是令人不可思議。

遙望腳下的長龍,凝注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聰明智慧才凝結成延綿萬里,縱橫高山峻岭堅固而高大的長城。這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城,在人類歷史上也是舉世無雙的工程呀!長城象徵著中華民族,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象徵著炎黃子孫聰明的智慧和力量,為我們後人留下寶貴的物資文化遺產。

唐詩人汪遵曾寫下「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雲際,爭及堯階三尺高。」我雖然走下長城,但是心情依然興奮,不知不覺來到「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簽名處,拍照留影,由書法家簽名的「好漢證書」,讓歲月永遠記住這一天。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北京不游長城是人生的最大遺憾!

長城是一座無字之碑,鐫刻著數以萬計的勞役苦工的名字,歲月的滄桑始終沒有抹去他們的功名。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而且是中華民族一座巍峨的歷史豐碑呀!

圖/文:張振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樅川文匯 的精彩文章:

晴天斷續雲,春色正中分

TAG:樅川文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