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是個骰子

區塊鏈是個骰子

我們不應忘記,著名的西聯公司在1876年內部備忘錄上寫下的這句話:「這個『電話』有太多的缺點,沒辦法當作真正的通信手段。」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了,當時寫下這句話的人並未預見到這十年移動互聯網的井噴式發展。

不僅是迄今有150年歷史的西聯特快匯款公司妄下如此武斷結論,曾經歷次把握時代浪潮的IBM在1943年也有「自信」的判斷,彼時的IBM董事長托馬斯沃森曾說道:「我看全世界對計算機的需求總量只有五台。」

這只是人類科技史上不足為道小小的偏軌。萬幸的是,還好一些人能以魔鬼般的嗅覺捕捉到——一項彼時並不成熟的發明對於人類未來發展的意義。

一百多年來,矽谷培育了50多位諾貝爾得獎者。無線電技術、晶體管、集成電路, 到人類基因組、互聯網和雲計算……無數企業在矽谷盛衰更迭。實際上,許多重大的發明創造並不是源自矽谷,矽谷之所以歷次能站在浪潮之巔,多取決於它的慧眼識珠

無數個偉大的公司締造了矽谷的傳奇,然而在許多公司創立之初,它們只有少量資金。比如最初依靠小額貸款起家的蘋果公司,25萬美元創立的泰克公司等等。歷史一次又一次見證萌芽成長為大樹的可能性。

當中本聰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伺服器上挖出一個小小的創世區塊,當Vitalik在比特幣社區向他的好友傳播一份可以創建各種各樣應用的平台白皮書。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許多偉大並不需要高揚的旗幟與萬眾呼喊。如今,相比起動輒嚷嚷「百倍幣」口號呱呱落地的新項目,回望這兩大石破天驚的超級應用誕生景象,竟是如此悄無聲息。

諸如Google、阿里巴巴、蘋果公司等企業上市IPO,融資是通過出讓公司股權來實現的,並且都對公司規模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利潤、業績,並要和同業企業進行比較。

相比起對投資人有所限制、審查嚴格的IPO,ICO似乎是人人皆可參與,流通快、周期短,因此靈活度也更高。況且,ICO模式並不出讓股票,也不賦予投資人具體股東的相關權利。在一個項目還處於起步階段,甚至是只有一個白皮書、只有幾人團隊、只有一個模糊設想的概念階段,進行ICO融資,且不出讓一分股權,僅發放有可能處於空氣階段token,就可以募集到幾十百億的資金,這無疑是瘋狂的。

如此巨大的財富效應,沒有人不想入場。

早趕到的吃上了肉,欣喜若狂;晚來的面臨著國內巨大的監管壓力,也有不少在悄悄籌備著,壓上對未來的賭注。

古典互聯網從上而下跑步入場——無論是諸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網易這樣的傳統巨頭,他們早已重兵布局,不想自己在新的浪潮中重蹈諾基亞、摩托羅拉覆轍;還是已經日趨衰落的人人網、天涯社區,視區塊鏈為救命稻草,期望絕地求生,重洗幾家獨佔格局;亦或是錯過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那五年,不願再被落下的聯想、長虹等企業,想讓區塊鏈為自己鍍金。

更有不計其數,在曾經互聯網發展歷程中被淘汰的企業,甚至是從未深入互聯網的傳統企業,都在對區塊鏈高談闊論。

人們前赴後繼奔往這場全球性的狂歡派對。區塊鏈就是這個派對上的骰子,我們爭相把它高高拋起。然而這個骰子上刻著什麼,只能被我們模模糊糊看個大概:

有一面,是加密貨幣:以比特幣為首,帶領著門羅幣、大小零和達世幣等匿名貨幣,逐漸形成成熟的體系,頗有創世探索之意味。

有一面,是智能合約:以太坊是古典理論的實現,讓1994年尼克薩博的思想,能在二十年後熠熠生輝。

其它面刻著什麼?還能刻上什麼?我們爭先恐後地跳起來,去爭奪它,去觸摸它。但它被拋得太高,我們什麼也看不見。

偉大的科技創新都不是一蹴而就,偉大的事業也不是套一個概念就能成功。

現在的區塊鏈雖然粗糙,卻是我們經濟與社會的新腳註。我們似乎都認為能捕捉到改變歷史的機遇。

我們要讓區塊鏈這個骰子落下來,才能真正看見,被禮炮與彩帶擋住的未來。

想與紅豆深入交流?可加微信:

紅豆:hongdoou 紅豆生鏈國,願君多閱讀。

往期原創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要發車資訊 的精彩文章:

幣安通緝黑客治標不治本,該如何保住你的幣?

TAG:要發車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