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盛世與迷局:物聯網熱潮下家電行業路在何方?

盛世與迷局:物聯網熱潮下家電行業路在何方?

2014年當谷歌收購恆溫器公司Nest之時,無論是新興的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的家居企業,均開啟了關於智能家居的瘋狂暴走模式。巨頭的動作,往往是行業風向標,智能家居隨即成為當紅「炸子雞」。ABI Research此前的預測報告顯示:全球智能家居市場2018年就會達到700億美元,2021年更是會突破千億美元。僅中國2018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預計超過200億美元,未來兩年年複合增速超過50%。

巨大的市場機遇,讓這個黃金賽道擠滿了越來越多的選手,互聯網企業、傳統家電企業以及其它行業的巨頭,紛紛將目光匯聚於此。然而,一番喧囂之下也難免行業尷尬——如何實現智慧家庭市場商業化的最終突破成為橫亘在每個參與者面前的難題。

AWE影射的,家電企業仍在搭建「盆景」

從本月初召開的AWE2018上或可見一斑。

在這個能與德國IFA、美國CES比肩的家電及電子消費博覽會上,林林總總的所謂家電「黑科技」、人工智慧產品,以及創新應用解決方案似乎在刷新著參觀者的體驗和認知,但倘若深究,打雞血突進的智能家電們目前依然跳不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怪圈。

1、多數僅停留於硬體智能化的粗淺階段

很多一個面向消費品市場的智能單品,雖然打出了智能的旗號,但卻在做千篇一律的簡單工作——利用無線網路或藍牙將其與手機連接,實現手機App控制。

可以聯網以及跟手機進行交互就被冠以「智能化」,這種形式過於生搬硬套,因為其並沒有針對用戶真實生活的場景需求作出解決方案。

2、「支離破碎」的硬體矩陣。

大多數廠商的展台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各類硬體,試圖以產品矩陣的形式進擊智能家居市場。比如路由器、攝像頭、智能門鎖等單品看似有很大關聯性,希望以此合力破局智慧家庭場景中的安防痛點。

但背後單品的最大弊端在於單連接,只能解決同品牌下人和單一的設備連接問題。跨品牌之後問題愈加明顯:A品牌的電視、B品牌的冰箱、C品牌的音箱……所謂的互通互聯在此成為了偽命題。看似壯觀的硬體矩陣依舊是「支離破碎」。

3、究竟是人控制設備還是設備服務人?

一項優秀的技術一定是可以服務懶人的,如果是人在主動操作就不是好的智能,設備主動起來才行。我們看下如今多少智能家居的應用操作流程——以空氣凈化器為例,當用戶發現空氣不佳的時候,需要先測一下pm2.5的值,然後去關上智能門窗,再打開智能凈化器……

如果每天起床後,需要摸出手機打開不同的App,而後用每個App去逐一操控對應的不同電器,那麼所謂的「智能」生活反而更繁瑣了,這更應該被稱為「智障」生活。

諸上種種,AWE折射的一角只是從側面反映了現在所謂的智能家居,只是很多家電企業搭建的「盆景」,可觀賞然而卻並不實用。並且圍繞硬體為核心,相關衍生的生態服務並不健全,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家庭場景。

物聯網時代本該激發的更大潛能

更遺憾的問題還遠不止這些。

一些傳統家電企業在智能家居來臨的時代,銳意改革,實現營收與市值雙增長。但更多的傳統家電企業則固步自封,不進行自我革命。最終,淪為了歷史的看客。

以AWE展會上的智能洗衣機產品舉例。很多家電廠商出售的依舊是洗衣機產品。而從用戶的角度看,其更想購買單品背後的更多服務,諸如一整套衣物洗護方案;再比如智能冰箱。可以衍生的用戶服務或許是:未來的冰箱,不僅能夠通過數據看見裡面食物的每一次「呼吸」。甚至能為用戶隨時監控彙報食物狀況,還能通過物聯網的鏈接直達網購商城,用戶可以隨時下單,便捷又省力。

換個角度講,用戶其實最終需要的是家居生活場景中健康的食物、純凈的水、新鮮的空氣、舒適安全的環境……相對於硬體而言,硬體背後的服務所佔權重應該更多一些。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加持、AI賦能,加之5G通訊的催化,整個傳統產業在不經意間均呈現了顛覆式變革。

一款基於LBS、物聯網等技術的APP代替傳統中介後,通過定位、挖掘、匹配,無疑有效地降低了服務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預約司機達到用戶坐標地往往僅需不到10分鐘時間。物聯網時代下如今滴滴市值將超1200億美金,成為繼BAT之後新崛起的中國「TMD小生」,重要的是其徹底顛覆了用戶的出行習慣。

類似的思路能在很多產品上呈現,美團等外賣平台、天貓京東等網購平台對於用戶飲食習慣、購物習慣的重新打碎與重構無不如此。

抽絲剝繭,這其中的精髓便是——這些行業顛覆者均是在順勢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大趨勢,並以軟+硬,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實現了為用戶終極服務的目標。

而反觀整個智能家居行業,其最大的詬病正在於此——整個家電市場沒有激發出物聯網時代應有的潛能,原本應有的一系列生態級服務並沒有衍生。換句話而言,大多所謂智能家居無非是在原來傳統家電前面加個智能:智能空調、智能冰箱、智能熱水器的稱謂等,除卻圍繞軟硬體升級外並無力能為用戶提供全場景化體驗的智能家居。

服務不到位,依舊是單純的「賣貨思維」。那麼期待中的用戶習慣的顛覆必然也由此成為幻影。

合縱連橫,以生態級服務重構智慧家庭

早在谷歌收購Nest之後,很多用戶關於智能家居的美好聯動場景也曾隨之浮現:當用戶醒來時,讓Jawbone UP24手環通知Nest恆溫器調節家裡的溫度;或者,當Nest火災報警器監測到煙霧或者二氧化碳有增加時,讓LIFX閃爍紅燈,總之,一系列家電產生像很多科幻電影中描繪出的聯動反應……

上述這些合縱連橫卻井井有條的服務場景,也最終指向一個最核心的問題,目前家電企業智慧家庭亟待一場生態建設,在此之前也需要平台載體的搭建。這其中蘊含了這幾個需要思忖的問題:

第一,平台建設的意義究竟在哪兒?

從前文列舉的幾款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流行趨勢可以看到類似的影子。天貓、滴滴、美團的顛覆前提正是源於各自搭建了一個平台,從而將相關服務整合。照此類推,智慧家庭最終的走向也應該不止一個簡單的工具,而是一個共享平台,做到互聯互通互動後,能真正實現設備互聯,場景互動、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生活解決方案。

而連接到智慧家庭平台上的每一項智能家電,所呈現的作用不僅僅是其使用功能,而更應該體現出智能所帶來的人性化、智能化體驗。

再者,誰或成為充分話語權的平台?

智慧家庭的構建,涉及到從底層聯網技術、平台創新、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及智能服務等一系列繁瑣技術,目前尚無一家公司同時具有如此龐大的資源,目前的方向一定是產業鏈上下的夥伴相互協作,共同構建智能家居這座看似夢幻般的「摩天大廈」。

縱觀中國市場不難發現這一點,既有海爾、長虹、創維等家電巨頭致力於專註智能家居整體系統解決方案的專業廠家;也不乏BATJ等在IT、AI、雲計算等技術層面能助力「客廳經濟」的互聯網巨頭;當然也有創新力爆棚、專註硬體單品的創業團隊。

目前來看,家電巨頭作為平台的吸引力更多些,本身涉及到白電、廚電、小家電等多個產業,這使得它們能夠提供足夠的終端產品,來服務家庭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不同場景。不過,從今年互聯網企業與家電廠商的不斷「姻緣」動作看,最有「話語權」的平台將取決於「強強聯合」後綜合實力的高低。

最後,生態戰背後,一場共贏。

在這場重量級的智慧家庭生態戰中,每一股參與力量的價值都不可忽略,平台也必須平衡好各方利益。

例如,傳統家電巨頭可藉助BAT技術層面的優勢,從而提升產品並優化用戶體驗。而互聯網公司持續加碼智能家居領域,可以突破硬體入口並讓技術落地。初創團隊更是可以借入駐平台後獲取更多的資源。無論如何,共同價值利益的驅動下,必將使得共贏成為趨勢所在。

所以接下來,入局智慧家庭的各方力量可能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於生態服務的構建,而不僅僅是像如今將大多功力用於或圍繞硬體單品,或圍繞軟體更迭的初級層面上。物聯網數據產生數據挖掘與分析新規則下的新商業模式用戶層面的生態服務。這才是一個實現真正意義上智慧家庭場景路上的一系列步驟與艱巨任務。當然,這也將是產業邁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芯資訊 的精彩文章:

物聯網網路和服務平台將會在各個行業中獲得動力

TAG:芯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