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明星藝人沖入高齡產婦敢死隊,值得嗎?

明星藝人沖入高齡產婦敢死隊,值得嗎?

文/王梆

面對開放二胎以來不斷增長的孕產婦死亡率

仍然有許多高齡產婦們堅持生產

究竟是母愛正能量還是自私偏執?

是否「赴美生子」就真的一勞永逸?

敢死隊上的高齡產婦們在想什麼?

最近國家衛計委公布,兩孩政策實施半年來,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30.6%。衛計委官員稱,開放二胎以來,全國面臨生育需求集中釋放,高齡孕產婦比例增高,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等情況。

此話不假,來自產房的跟貼大多是這樣的:「助產專業人士表示真的快頂不住了!這段時間平均每天60個分娩量!四層病房每層每天加床都加到十幾床……」一位婦產科護士告訴我,目前的產科戰況堪比二戰時的柏林戰役

如此緊張的產科形勢卻未能讓高齡產婦們望而卻步,原因想來是多方面的。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10 FACE

首先,大部分的高齡產婦是70後,比起還在打拚的80後,經濟上更有底氣。有錢相伴,難免滋生僥倖心理,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有報告顯示「99%的孕產婦死亡率都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既然如此,那麼乾脆就到發達國家去生吧!「赴美生子」因而成了有產階級高齡產婦的首選。像41歲的央視一姐董卿,47歲的伊能靜等,便是赴美生子這條經濟鏈的活廣告。

然而廣告後的真相是,美國孕產婦死亡率並不低。2014年,《華盛頓郵報》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5/10萬,近800名孕婦在生產時命歸黃泉。《紐約時報》2016年9月3日的報告寫道:「在德州,孕產婦死亡率從2000年的17.7/10萬飆升至2014年的35.8/10萬,同年,加州孕產婦死亡率為23.4/10萬。美國孕產婦死亡率在31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排行第二,幾乎可以趕上老大墨西哥。」

半島電台為探索美國孕產婦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採訪了很多專業人士。拉斯維加斯Cedars-Sinai醫療中心的醫生莎拉基爾帕特里克(Sarah Kilpatrick)說道:「高齡產婦在逐年增加,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很多產婦在30歲、40歲晚期才懷孕,她們產生心臟問題的機率比適孕齡期女性要高得多。」可見,人類縱使有和自然抗命的勇氣,自然也並不一定就聽從人意。在解決高齡產婦生產安全這個問題上,別說美國,就算是火星的醫生,也未必有百分百的把握。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Anatoly Tiplyashin

有很多錢且懷僥倖心理的是一種女人,「就算死,也要死在產床上」的則是另一種女人。我們的男權文化向來鼓勵她們這種「大無畏的母性精神」,把它視為「愛的證明」。47歲的伊能靜,嫁給比她小10歲的帥哥。46歲成功懷上二胎,「挺著巨肚」赴美產女。媒體和吃瓜民眾紛紛合夥揣摩她冒死生子的原因:「她是打心底愛這個男人的。為他付出,為他犧牲,為他做一切值得做的事,僅這一點,就值得令人尊敬。」母女平安,萬事大吉,主流娛媒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神話母性的好機會:「她面部浮腫,插著鼻管,但依然笑看寶貝」——然後再配上一張「容顏散盡為千金」的照片。

徐若瑄40歲懷孕,媒體曝她「為了防止胎兒早產做了宮頸縫合術,每天打一百多針,卧床五個月,差點患上肌肉萎縮症。」於是眾人含淚點贊:「她向我們詮釋了母愛的真正含義。」46歲朱麗倩,47歲林青霞……明星牆組成的鏡子,充滿了「滿滿的正能量」,母愛的公正性簡直不容質疑。但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個孩子,卻冒著讓孩子失去母愛,丈夫失去妻子的巨大風險,誓死都要生二胎的高齡孕婦來說,這種母愛是否有些自私,有些偏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Alexandralaw1977

此外,外界的壓力也是這種敢死現象的原因之一。很多女性為了保全自己的家庭,不得不向傳統的「女德」屈服。比如躲不過婆婆的責難和親友的遊說,比如通過生孩子來改善夫妻關係,挽回中年出軌的丈夫等等。

在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像男性一樣追求個體價值的西方,他人的遊說作用幾乎為零。女性為「實現婆婆意願」或「為捆牢丈夫」而生育的現象十分罕見,即使政府干預也沒有效果。

德國政府每年投入大把銀子提倡造人,針對普通工薪階層有與其工資相應的「產假補貼」,針對低收入者和失業人士也有每周不少於300歐元且長達12個月的「育兒津貼」,然而30%的德國婦女還是不想要孩子。德國總理默克爾被她的選民昵稱為「Mutti(媽媽)」,但她自己也沒有孩子;在英國,20%的女性選擇不要孩子。根據「英國生育社區」近年的調查統計:「30歲前的英國人,50%不曾在過去的一年裡涉及過任何關於造人計劃的話題」。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grufnar

在《A Plus》雜誌的一篇文章里,17位西方女性紛紛撰文表達了她們不願生育的原因,一句話概括就是「不會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年華,熱愛和夢想」——就更不要說「搭上性命」了。這種價值觀是否值得絕對追崇尚待商榷。但有一點卻是有啟發性的:那些放下一切沖入敢死隊的高齡女性們,不防換位想一想,你現在的孩子,以及你未來的孩子,那些今後註定要和西方當代女性思潮接軌的孩子們,是否會欣賞你這種自殺式的犧牲行為?是否會為一個「即使失去年華,熱愛和夢想,甚至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的母親豎拇指?

別人我不知道,我在衡量自己的媽媽是否拿得出手時,看的絕對不是她英勇的產房表現,而是她是否有自己的頭腦、熱愛和夢想

本文來自談性說愛中文網謝絕未授權轉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包莖一定要割嗎?
我得了性傳播疾病,怎麼辦?

TAG:談性說愛Lovemat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