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12歲前教會他這幾點,青春期到了父母也不再頭疼!

孩子12歲前教會他這幾點,青春期到了父母也不再頭疼!

2016年5月,南京一名一名16歲的男孩從31樓跳下,砸到一輛轎車後當場死亡,只因前天母親發生矛盾;

2017年12月2日,阜陽一高中兩名早戀學生多次在公開場合擁抱,多次警告後被開除;

2018年3月24日,福建南平13歲女生因厭學離家出走急壞父母,後在民警協助下安全返還家中。

... ...

這樣的新聞我們屢見不鮮。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無助又痛苦的父母不明白,曾經乖巧可愛的孩子,長大以後突然變得陌生又叛逆。他們有的厭學、早戀、偷竊、沉迷網路...而父母的管教已然失控,「說不聽,罵無用」。而據統計,這些問題多出現在12歲至18歲前後。

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而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在現代社會你不教育,電視、網路會教育他!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幫他打好基礎。

1

六歲前,學會對孩子說「

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和爸爸媽媽鬧,家長應該說不行就是不行。

這三四歲孩子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到了十三四歲,家長突然跟孩子說:「我以後不給你錢了,你不能去網吧玩。」結果會如何?孩子還會和你鬧,但他有好多種途徑:他可以離家出走,因為長大了他腿硬;還有會跳樓自殺或者服毒自殺,他還不明白生命到底意味這什麼。

這其實並不誇張,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今日說法》節目中做過一個案例:一個十二歲男孩,因為被母親罵了一頓,他就服毒自殺了。有人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知道服毒自殺呢?

李玫瑾教授說,因為在孩子的眼中,家長的愛是沒有限制的,孩子已經學會了用「愛」來威脅家長,只不過,他還不知道死亡的意義。

孩子2歲之前還不會說話,大多數情況下是覺得痛苦,就用哭聲來表達;但3-5歲就不一樣了,孩子的哭聲已經有一定的目的性了:我要這個東西。你不給我, 我就哭!

家長一定要在孩子3-5歲的時候,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克制任性」。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非要買一輛小汽車,而家裡已經有很多小汽車了。第一步,直接抱回家,讓孩子哭不要打罵;第二步,抱到卧室,一對一,不要讓其他人來勸。

記住四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

·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這不公平;

·不要說教,孩子哭鬧時,你說什麼在他聽來都是噪音;

·不要離開,要讓他知道你是在意他的。

你只要坐在那裡,表明你堅決的態度。孩子哭累了就會看你一眼,然後就接著哭,最後哭到筋疲力盡。到了這個時候,就應該給點愛了——拿熱水給他擦擦臉。擦完以後孩子可能會覺得,你是不是「回心轉意」了?這時候你一定不能「示弱」,把毛巾放在一邊,看他是不是還要接著鬧脾氣。

這一次他就會知道了,鬧是沒有用的。父母愛他,但不遷就他。

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堅決說「不」的家庭,孩子從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他不可能對父母提什麼特殊的要求,也不可能以什麼極端的手段要挾父母。他們時時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但是,這愛是有原則的。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也會成為有原則的人。

2

給孩子創造與父母交流的環節

讓孩子知道了發脾氣沒用,家長也不能讓孩子太壓抑。家長一定跟孩子講,「以後有什麼事能不能別哭鬧,好好說呢?如果能說服我,那可以考慮你的要求。」

這就是給父母和孩子之間留一條溝通交流的路。

孩子如果跟你說,「媽媽我想要這輛小汽車玩具。」

你可能說,「你能跟我講講這小汽車跟家裡的有什麼區別嗎?」

注意,這是鼓勵孩子和你交流。交流有一個「三比一」原則,即孩子提出三次要求,滿足一次。讓孩子明白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給。

這樣就建立了你和孩子間一個好的關係——

1. 你明確說不行的事情,他就不能鬧了;

2. 如果他真的想堅持,他會跟你商量。

有了這個基礎,到了青春期,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好相處了。

包括生活中其他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培養交流的習慣,之前小町也和大家分享過的,比如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聊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等等。在孩子和你說他的事情,不要因為你覺得不合理或者不正確就立刻呵斥,否則孩子以後遇到事,怎麼敢和你交流呢。做父母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3

培養孩子克制誘惑的品質

再來說說,如何讓孩子學會克制誘惑。

你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他能不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呢。剋制誘惑這是人成長中必備的素質。

我們可以找點好吃的小零食,剛開始每三天給孩子吃一次,不要天天給,一個月後,孩子已經養成了這樣的飲食習慣。

接下來,你跟孩子說:這次給你的零食,你能不能先不吃,保留三天;要是能做到,那三天後我再給你追加三份;如果你吃了,那麼三天後的那份好吃的也沒有了。

說完之後,你把零食給他,然後你走開不要管了。如果孩子吃掉了,那三天之後,你就說今天這份沒有了,要吃就得再過三天。如果他真的把這份零食保留下來了,那你就履行諾言,給他三份。

這樣孩子從小就會知道——等待可以獲得更大的滿足。

這樣的訓練是讓孩子具有克制力,等孩子上學以後,你也要告訴他,現在的剋制是為了今後的長遠。否則,這孩子會沒有耐性;如果沒有耐性,到了上學後、青春期就容易發生厭學、逃課等等問題。

4

防止自私,讓孩子「管別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私是正常的,因為孩子在小時候都是靠別人來幫助他,他用不著幫助別人。即便長大一些,考慮到學業壓力大,父母都不會給孩子再去增加負擔,只要求他好好念書。所以,等他考上大學,他會覺得,這是我憑自己能力考的大學,與他人無關。

其實,應該讓孩子學會「管別人」。

比如孩子五歲左右,能跟家長一起坐在飯桌上吃飯時,家長要立下一個規矩——家長不動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飯。

這個事很簡單,但非常有效。孩子放學這個時候有點餓了,晚吃一會兒孩子餓不壞。人生本能的痛苦,就是飢餓。

人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後的痛苦還有很多,人只有在痛苦的時候才能理解別人的痛苦。要讓孩子在這種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別人跟他一樣,也會經歷類似的痛苦。

也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一個家、一個整體,要有「別人」的意識。這是從吃飯中學會了忍受。

再比如,剝桔子時,孩子很想吃,你讓孩子先送給爺爺吃,再送給奶奶吃,再給爸爸吃,你再給他他就知道餵給你吃,然後你再表揚他,並剝一整個橘子給他。

在這些小事里,孩子就會對整個家庭有概念,這是防止自私觀念的培養。後來孩子就學會了心裡有別人。

5

讓孩子經歷挫折

挫折訓練也是性格訓練中非常重要的。現在很多學生雖然讀到了大學、碩士、博士,但一旦遇到挫折,有的竟然選擇輕生。這裡面有的是因為論文被延遲答辯,有的是因為失戀……他們一死了之,年紀輕輕就結束了自己生命,也沒有考慮自己父母怎麼辦,這個首先是沒有做到克服自私,心中不會為別人考慮,並且沒有忍耐力。

其實,忍耐力是和意志力相關的,而意志力的培養不是靠智力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體力培養出來的。所以孩子小的時候要讓他吃點體力苦

像我們小時候那個年代,學校經常會有拉練,整個學校的人一起徒步行走,即使你很累也要跟著大隊伍走。我覺得我們現在教育的一個缺點就是,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吃苦了,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小挫折歸結到學校那裡,動不動就把學校告了……這樣就導致學校很多事情不敢做了,即使是對孩子非常有效的訓練。

如果學校確實傷害了孩子那當然可以把責任歸到學校。但對於孩子的吃苦訓練,如果不是學校來做,家長確實是很難做到的。父母真的有時間有精力會帶著孩子步行走上三天嗎?當然不可能,但學校可以。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帶孩子學游泳。學游泳要趁早,孩子在六至八歲都可以學。

大家都知道,到了游泳池,一般教練都會讓家長離開,因為孩子在家長面前一旦遇到點挫折就會去找家長了,那就永遠學不會了。在教練的訓練下,孩子在水裡體味那種不斷失敗又不斷進步的感覺。

到最後家長把孩子領回來一定要問他一個問題:「第一次下水是什麼感覺?

「我喝了好幾口水,嚇死我了。」

「那後來怎麼樣了?」

還是上來了。

所以這就能讓孩子從小記住這種感受,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如果覺得自己快死了,只要你不放棄自己,用力折騰一下肯定就死不了。有這種想法的孩子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他一定能堅持下來。

(以上內容整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巴町 的精彩文章:

TAG:阿巴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