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變習慣只需這三步

改變習慣只需這三步

習慣根植生命之中,與我們朝夕相伴、如影隨形。小到早晨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大到生死攸關時如何思考、決策和行動,都無法逃脫習慣的左右。不自覺的、無意識的去做一件事、一個動作,完成一個思考過程,鬼使神差是對習慣最貼切形象的表達。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足見習慣的力量是多麼的巨大。

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渴望養成早起的習慣,可是每當鬧鈴響起,就是充耳不聞,身體彷彿被粘在了床上;渴望堅持寫作,可寫還是不寫總是個問題,提筆之前就如左右手互搏,大腦廝殺鬥爭許久;渴望遇事冷靜沉著,可總是三句話不過,就火冒三丈,惡語相向……

不過,懶床是習慣,動搖是習慣,衝動易怒是習慣,就連總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習慣也是習慣。

我們都嘗過習慣的甜頭,也吃過習慣的苦頭,可我們對習慣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那些勵志的故事和「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膚淺認識上。有沒有能透徹解釋習慣,並能對症下藥,輕鬆養成或改變習慣的神奇方法呢?

答案是:沒有。不過,人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習慣形成機理的探尋,對改變習慣方法的嘗試。

都希格《習慣的力量》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力作,給在習慣之中掙扎的人看到了希望。

要說清楚習慣是什麼,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總是會陷入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思維迷局之中,不能自拔。其實,習慣就是做事情想問題的「套路」、「模式」、「章法」,是無須刻意遵守的規律,是不受阻礙的慣性。就如科學中的定律、數學中的公式、編程中的演算法、圍棋里的定式、法律中的案例一樣。雖然我們遭遇的事情各不相同,思考的問題千差萬別,但背後的原理、方法卻是固定不變的。

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形成性格,而性格又在更長的時間裡、更廣闊的層面上影響到人的生活、事業,於是就形成了命運。無論命運在你的人生中施加了什麼,最終應該感恩或者抱怨的,還是深深根植於大腦中的習慣。

習慣有好壞之分,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是每個人都嘗試過,或者正在嘗試的事情。不過,習慣還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於——它是反理性的,總是和人們的美好願望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

吸煙的人渴望戒煙,為自己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是,真正能夠做到的人並不多,那些做到了的人被視為有毅力,能堅持的人。但是如果我們把吸煙的習慣僅僅看成是一個噴雲吐霧的經常性動作,那我們對這個不良的嗜好只想對了一半。

習慣不僅僅包括哪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慣常行為,還包括行為發生前的暗示,行為發生後的獎勵。這是一個完整的封閉循環,如果沒有對獎勵的渴望,暗示的引誘,慣常行為就不可能發生。沒有人不知道吸煙的危害有多嚴重,就連那些資深煙民也在不住地咳嗽中體驗著煙草對健康的侵蝕。可是,他們並沒有在事實面前改變自己的嗜好。即使我們不吸煙,也可以設身處地想一想:

面對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要打破初次的尷尬,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找到大家共同的興趣愛好。但是很多興趣愛好並不是能夠直觀顯現出來的,需要在長久的交往中逐漸發現,這無疑增加了交往的門檻和成本。

這時候,如果能用一支香煙作為」伴手禮「,或許可以打破僵局,拉近彼此的距離,何樂而不為呢。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吸煙的人仍然要給對方」敬煙「的原因——誰都渴望被尊重,畢竟禮多人不怪吧。

所以,吸煙不僅僅是對尼古丁的偏愛,還具有不可忽視的社交意義,它可以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增加彼此認同感,更快地融入到新群體當中去。而這些恰恰滿足了人們的心理和現實需求。吸煙的危害盡人皆知,但對社交的渴望,確讓惡習長久的存活下來。

所以,要養成或改變一個習慣,不能只盯著慣常行為,把暗示、慣常行為和獎勵緊密結合起來。

要改變吸煙的習慣,就要分三步走:

找到吸煙的誘因(暗示)。在什麼情況下,你有吸煙的衝動?是在遭遇冷場的時候,孤獨寂寞的時候,心煩意燥的時候,還是壓力山大的時候……

發現吸煙帶來的滿足(獎勵)。吸煙到究竟讓你有了怎樣的快感?打發掉了無聊的時光、感到更自信、思考更縝密、還是僅僅滿足了好奇心……

找到一個替代的行為。這是最關鍵的一步。用糖果代替香煙、用跑步舒緩壓力,用寫作鍛煉大腦……這些都是獲得獎勵的好辦法。

不要試圖徹底消滅一個習慣,環境的暗示很難立刻擺脫,對獎勵的渴望是人的天性。因此,我們只能適應環境,順應人性,改變慣常行為。當工作生活把你壓的喘不過來氣的時候,換上跑鞋,馳騁在林蔭道上,任由汗水打濕衣襟,讓多巴胺噴涌而出,長此以往,香煙被跑步代替了,吸煙的惡習也就消失了。

不過,在做這三步之前,還有一個大前提:相信自己能改變,願意為改變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很多人、很多習慣沒有改變的原因並不是方法不對,而是缺乏改變的信心和決心。時間是最堅強而又最脆弱的東西——時間可以打敗一切,而你卻可以打敗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曉龍的學習史 的精彩文章:

父母要進步,孩子才會不落後

TAG:王曉龍的學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