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一共有多少個狀元?

中國古代一共有多少個狀元?

撰文:凌志強/文史研究員

歷史隨筆:前幾天,一位讀者在後台私信與我們企鵝號:歷史觀景台,諮詢一個歷史問題,問中國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究竟產生了多少名狀元?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企鵝號:歷史觀景台特意查詢了相關史料,經過一番查缺補漏之後,得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答案。下面我們我們企鵝號:歷史觀景台將為大家來說說這個話題。

話說,從隋唐開始,中國出現了新的用人制度,那就是著名的科舉考試製度,這種制度夾雜於幾千年的世襲制度之中,給許多農家子弟一個很好的上升通道。於是,在中國古代的民間,許多人為了入仕,開始了十年甚至一生的寒窗苦讀,然後,經歷童子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才有可能會奪得頭名,也就是今天我們企鵝號:歷史觀景台所說的狀元。

所以狀元這個名頭,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既需要多年的寒窗苦讀,還需要時運得濟,如果在殿試的時候,皇帝就是看不上你,即使你滿腹經綸,那也是枉然,所以,狀元絕對是鳳毛麟角式的人物。

那麼,中國古代究竟產生了多少名狀元呢? 據我們企鵝號:歷史觀景台的考證,從唐高祖武德五年,也就是公元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算起,到清朝光緒三十年,最後一位狀元為止。

這接近1300年的漫長時光里,產生了592名狀元,經歷了745次科舉放榜,如果再加上中間的一些武狀元和短命王朝的狀元,狀元總數可以達到777名。這777名文武狀元,都是經歷了層層選拔,可謂闖過千軍萬馬,方才達到科舉考試的巔峰。

我們企鵝號:歷史觀景台注意到,在古代,你若想走仕途,或者只是單純地想混口飯吃,那麼,讀書不失為一種捷徑。 但是,在那個年代,讀書並不是每個人都享有的權利,只有家境優越的子弟才有讀書的本錢,因為那個年代沒有義務教育。

而一旦你通過院試,取得秀才資格,那就是有了「功名」的人了,就算是進入士大夫這個階層了。 接下來,就是正兒八經的鄉試、會試了,如果你時運好,腦子還好使,那你還有可能會進入最終的殿試,如果腦子不好使,又趕上時運不濟,那就只能成為范進式的人物,一生與科舉死磕到底。企鵝號:歷史觀景台原創版權,謝絕抄襲,侵權必究

親愛的讀者朋友,

如果生在古代,你覺得你能考個什麼?

秀才?舉人?進士?還是狀元?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也歡迎訂閱企鵝號:歷史觀景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觀景台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皇帝出行,排場究竟有多大?
姜太公活了139歲,是真的嗎?

TAG:歷史觀景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