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裝CD、盛大米、腌鴨蛋——那些年,流落民間的國寶級青花瓷

裝CD、盛大米、腌鴨蛋——那些年,流落民間的國寶級青花瓷

元 14世紀中期 青花「鬼谷下山」圖罐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

在瓷器拍賣市場上,青花瓷是破天價和破紀錄的常客。就近年而言,就有2017年的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以229,037,500港元(合計人民幣約2.04億元)成交;2016年的佳士得春拍,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以約合人民幣1.32億元易主。

元晚期、明永宣以及清康熙這幾個時期的青花瓷,往往是一成交就受全球矚目,同時,清三代的官窯也是市場的寵兒。據媒體報道,早在2001年,一件「明永樂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台」就以880萬元的價格拍出;2005年,該燭台二度出現在北京翰海春拍中,以2035萬元成交。同年,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場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拍出1400萬英鎊(約合2.3億元人民幣)。隨後,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盌」以2306萬元成交。

2010年,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花觚」在北京匡時五周年秋拍,以6680萬元落槌;2011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成交價格再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6866億港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去年,一件「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又以 1.41億港元(約合1.1億元人民幣)成交。

工藝精湛的青花瓷無疑是市場的寵兒。不過,有些寵兒在名揚四海前,也經歷過一段很苦逼的不見天日的時光。它們有的被用來裝CD,有的被隨便丟在跳蚤市場,還有的被用來盛米、腌鴨蛋!聽起來很心痛有沒有?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年曾經被明珠暗投的寶貝。

鬼谷下山與CD和肉色眼鏡的故事

2005年7月12日,「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在倫敦締造世界紀錄,成交價1400萬英鎊,摺合人民幣2.3億元,「以當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其時,以體積而論,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最貴的瓷器;單件工藝品的最高價也由它創造。在賣出之前,這件寶貝一直在主人家裝CD光碟。

它這麼值錢,原因是多方面的,擇其一二來說,第一是在瓷器上繪出完整故事情節者,本就少見,「鬼谷下山」這個軍事題材故事,又和當時在景德鎮的朱元璋之心愿契合;第二是這麼大個罐子,就歷史上來說,顏色、工藝都是出類拔萃;第三就是它被發現的傳奇經歷。

根據馬未都的敘述,1913-1923年間,住在北京東郊民巷的一位荷蘭軍官(荷蘭海軍陸戰隊的哈羅·凡·莫馬特男爵上校),無意間買下了這個罐子,帶回國後放在他們家的閣樓里,束之高閣持續了100年。上世紀70年代,佳士得的專家看過,以為是明朝之物,出價不高,就沒有交易。2005年,專家再來看,這回認出了是元青花,於是把它隆重請出來,賣了個世界最高價。

在賣出之前,這件寶貝,一直在他們家裝CD光碟。

在《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的回憶》中,記載了朱塞佩·埃斯卡納齊是這樣買下「鬼谷下山」的:

這次拍賣由休·艾德米蒂斯主持,他在隨後的採訪中披露了這次交易的一些秘聞:「最終拍下這件青花罐的是朱塞佩·埃斯卡納齊,當今世界古董商的領軍人物。拍賣前一天他提出要和我談談他的競標方式。他告訴我說如果他戴著眼鏡,就說明他在競拍,如果眼鏡被摘掉了,就表示他不出價了。但是,拍賣當天他打電話來說自己改變了原先的計劃,因為如果他一直不舉牌看起來會很奇怪,所以他決定會競價到一定階段,然後退出,如果戴上眼鏡就表明他又重回競拍。當時的情況也確實如此,他在一路拍到800萬英鎊時就退出了,從那刻起,我就開始密切關注他什麼時候又戴上眼鏡。麻煩的是,他的眼鏡框居然是肉色的。當然,最後的贏家還是他朱塞佩,成交價落在1400萬英鎊。」

葫蘆萬代與英國老人家的狗

另一項投資神話也發生在2005年,一件元代青花「葫蘆萬代」紋葫蘆瓶,在英國一家小拍賣行Wooley&Walls拍出344.5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5000萬元。

賣出之前,這個瓶子放在英國一位老人家的家中地上,他家裡還養著一隻狗,狗兒天天在瓶子旁邊晃悠,尾巴經常掃到這瓶子。後來來了個專家,看到了問:為什麼你們把這麼貴重的一個東西放在地上?老人家說:「很貴重嗎?在我們家擺了很久了。」於是經過商量,他們把瓶子拿到鄉村裡的一個小拍賣行去,因為很多藏家都不知道這個信息,所以最後「只」拍得5000萬元。

「據說老頭兒在門口拄著手杖,領著他家的狗看愣了。他沒想到他們家所有財產加起來,不抵這個擱在地上的瓶子值錢。然後老頭兒就很感慨地拍了拍狗的腦門,意思是:你還是很懂事的,這麼走來走去,沒把我的瓶子摔了,萬幸啊。」

這個瓶子是老先生的祖上在1900年5月23日買的,當時花了10英鎊。

松竹梅八棱罐曾經腌過幾隻鴨蛋?

根據《遼瀋晚報》今年1月2日的報道,遼寧省博物館藏有一件稀世珍寶——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高39.7厘米、口徑15.3厘米,器物整體造型宏魄,器型碩大,胎體厚重,略有變形。通體施青白釉,釉層滋潤,青花發色青中泛紫,淡雅柔和。底足砂底無釉,修足不夠規整。整體繪畫筆觸細膩、線條酣暢流利,是元代青花瓷中的佼佼者。此類元青花精品,目前全世界僅發現兩件,除遼博珍藏的這件以外,另一件在泰國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足見珍貴。

這件後被估價過兩億元、價值連城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是如何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呢?這要從40年前的一段往事說起。

這件元青花八棱罐是在遼寧鞍山發現的,時間是1977年。那一年,鞍山文化部門向全市徵集散落於民間的文物。一天,一位30多歲、穿著普通的中年男子來到文物站,從包裹里掏出一個老罐子,不太自信地問道:「這個你們要嗎?值多少錢?」負責徵收文物的幹部只看了這罐子一眼,就怔住了,並立即判斷出此罐為一件重要文物,但它究竟是什麼、出自哪個時期,一時無從斷定,因為之前學術界尚未發現與之類似的物品。

這名男子說,自己祖籍山東,後隨父母來鞍山定居,這個青花罐是他家祖傳的。那個年代,社會上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對老物件不珍視。這件青花罐被該男子的母親用來腌鴨蛋或盛米用,曾一度想砸了,但因是祖傳之物,砸了怪可惜的。於是,該男子便奉母命將瓷罐包好,送到鞍山市文物收購站換錢。

收購完此罐後,文物站工作人員立即打電話向鞍山市文化局彙報此事。鞍山的考古專家看過器物後,非常驚訝,因為從胎質、造型、繪畫、花紋布局等方面看,它都是較為罕見的文物。後經權威專家鑒定,證明該八棱罐為元代物品。元青花八棱罐在鞍山被發現,但它最終沒留在鞍山。因為當時鞍山沒有成立博物館,沒有保管的條件。按規定,這件寶物必須上交到省文化廳,但省文化廳對此文物是調撥給省文物店還是交給省博物館,一直未做決定。恰好當時在北京召開一個全國收購文物展覽,經省文化廳同意,省文物店將該八棱罐取走參展。此罐甫一露面,便震驚了國內外的文博界!

此元青花八棱罐在北京展出後,被省文物店直接運回瀋陽。後經省文化廳決定,撥給省博物館收藏,成為館裡的一件珍藏品。誰能想到,這件稀世珍寶曾被當作腌鴨蛋的罐子隨意使用。

這件完好無損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堪稱國寶級的傳世孤品,已被收錄進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之「陶瓷卷」中。

(本文資料來自遼寧省博物館、《遼瀋晚報》、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劉海粟:無論畫什麼,都脫不開「野獸派」
魯迅的書信手札為何屢拍天價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