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雪:為什麼我們看到滿天繁星會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雪:為什麼我們看到滿天繁星會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未名導語

本期,「未名湖是個海洋」迎來了2017級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健康傳播專業碩士楊紅琳校友。從小就對星空充滿熱愛和崇敬的她,生活里也喜歡一切和星星有關的東西。星空帶來的治癒和幸福是無聲而飄渺的,我們可遇而不可求。但她相信在社會這片浩瀚天空里,總會找到能夠給自己帶來溫暖和歸屬感的「星星」。

今日校友

楊紅琳,筆名如雪。2017級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健康傳播專業碩士。性格開朗活潑,興趣愛好廣泛,熱愛寫作、彈琴、閱讀與DIY。喜歡新鮮有趣的人和事、熱衷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開辦個人公眾號三年,ID:上帝在發笑。堅持寫原創文章。

Twinkle Lullaby

Twinkle Lullaby

The Piano Guys

00:00/

昨晚的雙子座流星雨讓學校里很多人都沸騰了,凌晨窗外傳來一陣陣看到流星的歡呼聲,朋友圈裡都在直播自己看到了幾顆流星。原來大家對流星和星空有同樣的嚮往~

相信很多人看到滿天星空都會有相似的感受——心生讚歎和敬畏,感到現實生活的煩惱與不快瞬間消失,好像是星空給自己帶來了理解、安慰與陪伴,於是油然而生一種幸福感。

不知道大家對星空有怎樣的感情,反正我從小就對星空充滿熱愛和崇敬。每次回奶奶家的夜晚都喜歡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在河北也只有鄉村的夜空才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星星。

於是生活里也喜歡一切和星星有關的東西:收藏了好多好多星空圖、買各種帶星星形狀的小物品,小時候還樂此不疲地疊星星,一直夢想著去世界上第一個星空自然保護區——紐西蘭特卡波。在浩瀚靜謐的星空下仰望蒼穹,想想就覺得震撼而美好。

我覺得星空能帶給我治癒感和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它們是永恆不變的,就如同人類所有的文明和藝術也是在追求永恆一樣。我們在看經典的古文與藝術、遺留下來的文明與建築時也會感到同樣的踏實和寧靜。

至少對人類的歷史來說,雄偉的山脈,大河大川,海洋和繁星,都是「永恆」的。他們幾百萬年以來就在那裡了,沒有變化過。當我們看見他們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觀賞「永恆」的安全感

還有一個原因來自知乎答案,我看到後非常有共鳴,摘取一部分如下:

絕大部分人意識不到,頭頂的星空,才是生命最終極的意義所在,而我們的生活,不過是附屬品而已。

人類要面對的最終極問題,不是愛情,不是事業,不是金錢權利,不是疾病和壽命。而是被幾乎所有人忽略的宇宙。

這個事,需要你狠命地在腦中轉一個巨大的彎,才能如醍醐灌頂般恍然大悟,如果不是這樣,說明你沒有真正意識到它。

生命是什麼?是宇宙中一顆恆星旁邊一個行星上的偶然產物,我們的生活是什麼?大腦中的一些化學反應而已。歸根結底,你的生活只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組特定的事,你作為大自然的一個產物,最終還是被大自然掌控著,比如你的疾病、老死,這些本應當屬於最神秘的自然領域的事,由於生活的複雜性,被掩蓋掉了神秘的一面,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以至於當一個人老死時,沒人意識到,自然規律一直在控制我們的一切。

你就算愛一個女孩愛得痛徹心扉又如何,你的朋友騙走你幾百萬又如何,你一直鬱鬱寡歡眾叛親離又如何,你事業一直失敗毫無希望又如何,這都不影響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把人類清得一乾二淨,也不妨礙太陽一個日冕噴發擊中地球帶來的浩劫。

不管你在生活中碰到什麼驚天動地的事,這時從宇宙中看去,你都屬於太陽系中一顆行星上的一個不確定的參數,很多這樣的參數綜合起來構成了觀察者眼中的一些自然現象,所有最深邃的情感涌到表面都變成了枯燥的行為數據,而觀察者很顯然對這些並不感興趣。

下一次自然浩劫是什麼時候?什麼形式?下一顆10KM級別的小行星何時撞地球?過去50億年中不知有幾次地磁場改變,下次是什麼時候?太陽10億年後增亮導致地球海洋蒸發失控,那時候人類怎麼辦?30億年後變為紅巨星,地球可能會被吞沒,那時候怎麼辦?

這很多的問題,都被一些很自然的理由推卻掉了。比如:幾萬年幾億年後的事,誰會關心?那時人類是否還存在都不一定。如果存在,科技手段肯定很高明了嘛,足以避免這些災難的嘛。

於是這些本來應當是一個宇宙中的生命最在意的事情,由於生命本身的壽命遠小於這些事件的時間間隔,就被生命無意識地忽略掉了。

低頭看看你手上的皮膚,上面的某一個原子,它來自你幾天前吃下的一塊牛肉,那頭牛吃過一根草,這根草吸收了一片草原中的某些成分,這些成分是被一座遠古火山噴出來的,那座火山噴出的都是地球內部的岩漿,這些岩漿在地球形成之前只是太陽系中的粉塵,這些粉塵來自一片星雲,這片星雲則來自太陽的前身星——一顆藍巨星——垂死時產生的超新星爆發。而這顆藍巨星誕生於更早的幾億年之前的第二代恆星死亡後的遺骸中,一直追朔到宇宙剛誕生的時候,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一些夸克、膠子....你身體中所有大於鐵的原子,都誕生於某顆超新星生命的最後時刻。

所以,說我們是星空的孩子,那是一點都不錯的。可是你看看現在的人們,從他們的意識中,找得到一點和這有關的東西嗎?找不到。

人們只會關心當下的事,因為這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直接相關,人們關心錢、親人、愛人,關心工作、房價、天氣,將所有人類大腦與人類社會相互交雜後的必然產物掰開揉碎了分析得入木三分,然後按一種似乎是約定俗成的規則去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將生活這一概念放大到無限大,佔據了一個人內心的全部。

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中,在某個晴朗無雲的夜晚,在某個遠離城市的靜謐草原,你抬起頭,一片明亮、壯麗、優雅、安詳、神秘的廣闊星空如一張巨幕赫然呈現在眼前,如一絲清雨將你世俗的雙眼洗刷得乾淨透徹,什麼都不剩你與你最本質的歸屬之間再無任何隔閡,只有不斷湧入眼中的無數星光直接打入你的內心。你怎能不感動?怎能不幸福?怎能不驚嘆於世界之外這超越一切的最終極的美?這時你才意識到,你是社會的,但首先是自然的

(新疆的星空)

我們身體里的所有元素和頭頂那片星空一樣,所以說我們都是星空的孩子。仰望星空時的幸福感,也許是一種歸屬感,一種清空自我後回歸本真的踏實與安全感。星空讓我們短暫逃離現實的嘈雜與壓力,忘記自己與這個社會錯綜複雜的糾葛,回歸自然萬物純粹而有規律的聯繫,也回頭看看內心深處那個本來脆弱、柔軟、渴望溫暖、渴望理解和愛的自己。

我們是社會的,但首先是自然的。也就是說,我們首先是人,其次是社會人。所以我們不能讓社會綁架了自我的本性、束縛了自然的肉體與靈魂。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我們有權利也應該有勇氣去實現自我,而不是完全附庸於社會繁雜的規則與壓力。

我們首先是自然的,但最終還是要回歸社會。星空帶來的治癒和幸福是無聲而飄渺的,我們可遇而不可求。但我相信只要積極面對社會,我們也總能在社會這片浩瀚天空里找到能夠給自己帶來溫暖和歸屬感的「星星」。

▽▽▽

未名湖是個海洋·投稿

「未名湖是個海洋」是北大校友圈非官方自媒體平台,以服務北大校友為宗旨,是一個以共同的情感記憶為紐帶,以非正式的人物誌為主題,使大家能夠相互認識、相互了解,加深彼此間聯繫與交流的平台。

我們建設此平台的初衷是為了能把畢業後散落在五湖四海的北大人重新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彼此間感動的人與事,同時也希望藉此展現北大人的風采,弘揚北大精神,更加便於年輕一代了解真實的北大和北大人。同時也歡迎廣大在校生來分享自己的故事。

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都是一條魚,也會從水面躍起。當年我們的夢想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今天希望我們能重聚在「未名湖是個海洋」,帶著共同的回憶,攜手並肩,走向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名湖是個海洋 的精彩文章:

蘇秉琦——滿目青山夕照明
鄭明廣:湯爾和的大事件

TAG:未名湖是個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