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風箏,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關於風箏,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又到了一年一度,放風箏的時節,

今天小欣就給大家來說說

關於「風箏」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古時,南方稱風箏為「鷂」,北方謂「鳶」,而「風箏」一詞始見於五代,明代陳沂《詢芻錄》記載:「初,五代漢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箏,俗名呼風箏。」

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製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後來風箏也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於三角測量信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就如春秋時期,魯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向(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侯景圍困,城牆被包圍。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侯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侯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製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後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後,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

又從其它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

一百美刀上的富蘭克林

當然,說到風箏,一定繞不開的一個故事就是著名的富蘭克林用風箏引雷電的故事了。

富蘭克林捕捉閃電

不過家長們請放心,小欣不會帶著孩子們用風箏做這麼危險的活動。

小欣推薦的活動都是有趣、好玩、老少咸宜的喲。

4月1日(周日)

我們邀約大家一起去

放風箏

嗎?

下面是一篇孩子的作文

《放風箏》

今天我看見外面的風很大,可以放風箏了!於是我就叫來媽媽和我去放風箏。

到了樓下,風好大呀!一定可以放很高。媽媽把包裝袋拿掉,放在一邊。開始組裝風箏了。媽媽先把一根棒從風箏的左邊的洞一插,在把另一邊往右邊的洞里一放。風箏組裝好了一半,還有最重要的一半還沒做,那就是打結。別小看這個結,如果打的太松,可要飄走的,媽媽費了好長的時間才打好那小小的結。

開始放風箏了!媽媽拿起風箏,我向前跑,媽媽放開了風箏,風箏一會向下掉,一會上升。才飛了十幾米遠。風箏每次飛得距離一次比一次少。因為我跑得一次比一次慢。最後,都跑不動了!突然,媽媽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媽媽先把風箏往上一扔,然後,手拿著繩子一上一下,風箏也一上一下。媽媽把繩子拉長了點,風箏也高了一點。媽媽對我說:「看,飛起來了吧」。

原來做什麼事都有決竅呀!

我的風箏在媽媽的指導下越飛越高,我拉著線軸調整高度,儘力控制好方向,看著我的風箏在空中飛翔,似乎能聽到它的翅膀扇出呼呼的風聲,心裡說:「放心大膽的飛吧,有我在呢,我不會讓你掉下來的。」

夕陽西下,我戀戀不捨的收好風箏準備回家,這次放風箏玩得可真開心啊!

看完孩子的作文,相信家長們都知道了

放風箏對孩子來說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說不定還能寫出一篇精彩的作文呢。

而且我們這次不僅僅是放風箏

我們還要讓

父母和孩子們一起

做風箏

塗鴉風箏

在風箏上加上漂亮的小彩燈

讓您和孩子們一起

重回童年的春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欣動派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TAG:欣動派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