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DNA可發生改變 母愛可能影響後代基因

DNA可發生改變 母愛可能影響後代基因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6日報道,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顯示,雌性小鼠的「為母之道」會改變「鼠寶寶」的DNA(脫氧核糖核酸),這有望為兒童成長環境如何影響大腦發育及治療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提供新思路。

該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雜誌上。

據報道,研究顯示,得到「鼠媽媽」細心關愛的小鼠,其海馬體中的某種「跳躍」基因活動水平較低,反之則較高。海馬體是人類及脊椎動物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負責記憶的存儲轉換和定向等功能。對此,研究員假設,粗心媽媽的後代受到的壓力更大,從而導致這種基因複製和移動更加頻繁。

論文高級作者、索爾克遺傳學實驗室教授蓋奇說,人們認為DNA不會發生改變,但實際上它是動態的,細胞中某些基因可以自我複製並移動。

過去10年間,科學家認識到哺乳動物腦中的DNA會發生改變,產生與周圍神經元略有不同的新神經元,而這種變化由「跳躍」基因導致。

此前,蓋奇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叫作L1的跳躍基因會在神經細胞發育過程中,從基因組的一個點「跳」到另一個點。研究員假設這些變化可讓神經細胞更為多樣,從而對功能進行微調,但這也可能導致精神疾病。論文第一作者貝德羅希安說:「我們假設變化並非隨機發生的,而是來自腦部或環境中的某些因素導致了這些變化。」

研究員分析了「鼠寶寶」海馬體中的DNA,發現母愛與L1跳躍基因複製數量存在關聯,細心母親的後代L1基因複製水平較低,粗心母親的後代L1基因複製水平較高,從而導致大腦中基因多樣性更高。但除L1以外的其他「跳躍」基因不存在上述關聯。同時,L1基因複製也與遺傳無關。

研究人員說,L1基因複製數量增加是否會造成功能性後果尚不清楚,團隊未來將繼續研究小鼠的認知行為是否與L1基因複製數量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喔喔APP 的精彩文章:

警惕生活中10種短命習慣

TAG:燕喔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