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電影要比肩「國際標準」,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電影要比肩「國際標準」,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文 |影一姐

在剛剛過去的2月,中國電影數據喜人,內地電影市場2月票房突破100億元大關。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檔,一股全民觀影的熱潮,似乎讓整個春節成了電影行業的主場。

近年來,中國電影一直在刷新自己創下的紀錄。從引發熱議的《戰狼2》《芳華》《無問西東》到「燃爆了」的《紅海行動》;從票房逆襲的記錄電影《二十二》到全民點贊的《厲害了,我的國》;從2017年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到2018年開年的票房「奇蹟」……中國電影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合家歡電影缺失

幾乎沒有適合孩子看的電影

這些年來,茁壯成長的中國電影被賦予不少新意義:文化消費剛需、新民俗等,不一而足。但觀眾「看電影」這層要求被滿足後,「看好電影」的需求隨之而來。以今年春節檔為例,《紅海行動》的震撼戰爭場面,讓帶著孩子的家長望而卻步;《唐人街探案2》中的爆笑場面,更像是成人為了自己放鬆而講述的笑話,完全不適合小朋友觀影;《捉妖記2》試圖打全年齡牌,片方不僅拿「尋親」當主題,還特意將第一部的3D改為續集的全2D版本。但新意貧乏、邏輯偏弱的故事,看得不少成人觀眾哈欠連天,就連有些上了學的孩子也對看膩的萌物興緻索然……唯一一部能帶著小朋友看的電影是《熊出沒·變形記》。據相關數據顯示,「熊出沒」系列電影第五部《熊出沒·變形記》累計綜合票房達5.66億,超過《大魚海棠》的5.64億,躋身國產動畫電影票房亞軍。

中國市場需要合家歡電影嗎?答案毋庸置疑,觀眾的煩惱早已表明態度。人們對合家歡電影的渴求,追根溯源,來自生命的核心元素——親情。首先,舉家觀影是樁帶著些許儀式感的親緣行為,每逢佳節此情尤甚;其次,觀影后若能形成家庭內部的互動空間,那麼家人間溫暖的討論氛圍定比手機聊天更為動人。

過去幾年,《瘋狂動物城》《尋夢環遊記》《帕丁頓熊》等,都對「合家歡」的理想詮釋。大銀幕的呈現讓孩子們記住了說話慢三拍的樹懶、五彩斑斕的「愛波瑞吉」、像英國紳士般生活的秘魯小熊……而片中設置的美國社會階層的焦慮、對家庭記憶的追索,以及當代英國人所面臨的自我認同困惑等深刻議題,即便只是點到即止,亦提供給了成人「內觀自省」「過分解讀」的素材。

電影《尋夢環遊記》

若一部影片能在家庭內部划出成人和孩子深入互動的空間,堪稱一部春節檔電影能達成的極好使命,卻也是眼下中國電影最缺的功能。但是,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當家庭各成員間本已存在觀念的裂縫,要想在一部電影中調和一切,難上加難。

合家歡電影的缺失讓一些重要的檔期,幾乎挑不到能夠適合孩子觀看的電影。因此,像《熊出沒》《喜羊羊》等沒有深刻思想、沒有文化傳遞的幼稚電影,成為家長不得不難為情的選擇。熊出沒中的暴力,喜羊羊中毫無邏輯的狼羊鬥爭,無疑也讓觀看中國電影的兒童,與自己的父母幾乎沒有共同語言。這樣的電影,根本無法完成合家歡的使命。

真正的「合家歡」是能符合全家價值觀念、審美習慣和智識需求的影片,而非簡單「大手牽小手」「合家歡」電影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檔期仍留有遺憾——許多人依舊無法在同一個影廳里實現闔家團圓。合家歡的缺失,也成為中國電影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的問題。

分眾化正在形成 但類型片的短板比較明顯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電影發行放映體系相對單一,主要以商業院線為主。絕大多數電影院為了獲得經濟效益最大化,其放映的影片大部分是有明星陣容、話題效應的商業片,難免產生同質化的問題。但觀眾的喜好五花八門,唯有獻上「滿漢全席」,才能滿足不同人群的細分需求。供需不對稱,就會出現人們想看的電影看不到,有的電影上映了又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所以,建立差異化、分眾化的放映體系勢在必行。

2017年,電影《芳華》《岡仁波齊》《二十二》等叫好又叫座。這一年,大銀幕上出現了很多過去很少會有人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岡仁波齊》是最典型的,此外還有《二十二》《不成問題的問題》等,都在市場上贏得了一定的地位,說明分眾電影市場慢慢形成了,電影的分眾化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分年齡、分階層、分區域、分需求的電影會在不同時候、不同地方出現,這是中國電影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成就。過去很多年我們都只看大片,每年可選擇的電影很少,而去年有50多部過億的電影,對於觀眾來講,可選擇的範圍大大增加,也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

在尹鴻看來,過去一年,中國電影的軟肋是類型片的短板比較明顯。中國電影在《戰狼2》這樣一枝獨秀的電影和大量的優質分眾電影之間留出了巨大的空白。也就是說,在5—10億元票房量級或者10—15億元票房量級的電影之間其實還需要有20—30部電影,那樣中國電影市場就比較正態了。但目前,恰恰是出現了斷層。

類型片缺失的原因,是商業類型電影大部分都有明顯的硬傷,不是故事講得不好就是人物塑造得不好,要不就是過度追求形式而缺乏真正的內涵,這是中國電影目前的通病。

彌補中國電影的短板

我們應該向印度電影學什麼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在中國上映以後,改變了不少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的習慣性看法。前不久熱映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繼續擴展著印度電影的好口碑和美譽度,甚至還從某個側面「照見」中國電影的某些短板,以及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的距離。

有很多人反映,觀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過程,並沒有完全被「帶入」,反而經常自覺不自覺「齣戲」,總覺得其中的很多情節和段落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不可信的情節段落後面,卻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推動你去「認同」,並且最終甘心情願地作了它的俘虜——這種力量就是超越宗教、民族、國家、法律、文化的源於人性的大愛……把一個不可信的故事講得讓觀眾不由自主、不可抗拒的吸引直至認同,這也是印度商業電影、常規類型電影的功底和本事。其中確實有些東西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和研究,不能簡單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面。

眾所周知,歌舞是印度電影的標配和文化特色,無條件的可以贏得印度電影觀眾的喜愛和歡心,但並不一定能夠贏得包括中國電影觀眾在內的所有國家觀眾的喜愛和歡心。《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引進中國放映已經被刪掉了十八分鐘,儘管如此,去掉《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中的歌舞場面和段落,並不影響影片敘事的完整;相反,歌舞場面和段落不僅讓中國觀眾感到有點冗長,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影片敘事的流暢和節奏。不過,這種敘事的「延宕」或許是印度獨特的電影美學,而且也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

事實上,印度商業電影、常規類型電影所達到的水平是相當高的,效果也是非同尋常的。相形之下,中國電影有不少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或許就是商業電影、常規類型電影的不發達甚至「不受待見」。而中國電影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沒有強大的商業電影體系、高水平的常規類型電影,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2018年的中國電影應該前途一片光明。在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看來,「我覺得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超過好萊塢的一個最佳的時機,最好的時代,我特別有信心。我的論文方向就是中國電影有沒有可能超越好萊塢,成為第二個好萊塢,我覺得是有可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前哨 的精彩文章:

《偶像練習生》圈粉不停,揭秘愛奇藝如何pick年輕市場
鄭曉龍:現實主義是一種態度,對於任何影像創作都成立

TAG:影視前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