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士之鄉何其多,莆田一縣佔盡天下科舉風流

進士之鄉何其多,莆田一縣佔盡天下科舉風流

自隋朝以來,科舉一直是歷朝歷代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而學校是培養科舉人才的主要場所。科舉的興盛既是地方文化實力的重要表徵,也是教育繁榮的外在體現。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延續了1300年。莆田,自梁陳間鄭氏開莆來學以來,文教昌明,俊秀如林,名宦輩出,「科名之盛,甲於閩中」

興化莘莘學子,不僅創造了科舉史上的罕見現象,而且留下了許多廣為流傳的科甲佳話,諸如「魁亞占雙標」「一科兩狀元」「四異同科,七名聯第」「父子一榜,昆季同年」「相樞同朝」等等,不愧為「中國進士之鄉」。莆田這方充滿神奇色彩的土地,因此被譽為「文獻名邦,海濱鄒魯」。

莆田的文化歷史,可追溯到南朝梁陳時期,至今1500多年。士人談及莆田文化時說:「莆邑之稱為『文獻名邦』,實肇於陳代之鄭露。」據明《興化府志》記載:鄭露祖籍河南滎陽,先輩過江入閩。其遠祖鄭昭曾途經莆田,「愛其風土」,將祖墓遷到莆田南山。南朝梁陳時期(502—589 年),莆田郡人不知儒學,鄭露、鄭庄、鄭淑三兄弟從永泰遷徙而來,在鳳凰山麓、南湖之畔、祖墓之側建起莆田歷史上第一家

莆田地區(歷史上的興化)曾有「比屋業儒、尚學仕進」的傳統,民間流傳著「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動人故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莆田濃厚的向學氛圍。官方和民間對地方教育的重視,造就了莆田在中國科舉歷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莆田地區(歷史上的興化)歷代進士總數2482人(含特奏名、諸科、舍選等進士),其中莆田縣1800多人、仙游縣500多人、興化縣100多人;歷代狀元21人,其中正奏文狀元9人、正奏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土 的精彩文章:

清末民初的珍貴老照片,你絕對沒見過,真實的體現了人們的艱苦!

TAG:歷史小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