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茂勢能強勁 財務穩健、運營提效、產品升級助力規模提速

世茂勢能強勁 財務穩健、運營提效、產品升級助力規模提速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張蓓 陸肖肖 王冰凝 北京報道

厚積薄發的世茂在2017年擁有全面開花的亮眼財報成績單,以超額完成的業績一路挺進千億軍團,正式進入大規模增長期。而規模增長同時,結合良好的盈利能力、利潤水平的強力支撐,使世茂成為千億軍團中最穩健的企業之一。

而世茂強勁的綜合實力也逐漸顯現,在「一體兩翼」的清晰戰略格局下,高效能的運營管理、強大的產品力與良好的貨源分布也將充分支持未來「有品質的高速增長」。

規模增長 盈利領先

3月27日,世茂公布2017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世茂2017年簽約額突破千億,達1007.7億元,超額完成2017中期調整後的880億簽約目標,完成率達114.5%,簽約增長率47.9%,計合約銷售總面積為 606.2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上升23.3%,進入高增長軌道。

各類數據指標體現出,2017年是世茂的業績增長大年,在前11月以887億元銷售額提前完成年度目標,12月單月實現120.7 億元的合約銷售額和750,482 平方米的合約銷售面積,分別同比上升 101% 及 72%,成為全年銷售最高月。

相比2016年,世茂2017年在土地市場上的權益後投入已達679億元,增逾一倍,而這也為世茂未來幾年的業績爆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業績大增的同時,世茂2017年毛利額大幅提升31.1%至214.3億元,利潤率行業領先,股東應占核心利潤達69.3億元,同比大幅上升23.4%,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凈負債率連續6年低於60%

在規模為王的時代,世茂審時度勢,內功修鍊成效顯著。2017年報顯示,凈負債率與融資成本大幅降低,凈負債率為58.9% ,連續6年保持在60%以下,始終處於行業最低水平行列;融資成本實現2015年來的2連降,由2015年的6.9%降至2017年的5.3%,屬行業較低水平之一。在今年行業持續去槓桿,加息預期走強,融資成本普遍上升的大環境下,世茂以領先行業的多元融資渠道,不斷優化資本結構、持續保持低息成本優勢、有效平衡收支,使得融資成本保持行業較低水平,保證企業在行業調整期持續上行。

在融資環境趨緊的2017年,世茂在國內資本市場上仍取得重大突破,充分體現出交易商協會對境外優質上市公司的認可。4月28日,世茂獲批80億熊貓中票,成為民營地產企業中首批獲批企業;2017年9月13日,發行65億國際廣場ABN,期限20年,平均利率4.8%,為同一時期的行業最低利率,也是全國銀行間市場首單商業地產公募資產證券化項目。除此之外,世茂還獲得發改委外債額度,於2017年發行10億美金高級票據;2018年1月,世茂抓住市場波動前機會,開年首月成功發行5億美金高級票據;2018年3月世茂首次發行9.5億人民幣「點心債」,據悉認購反應熱烈,側面反映出資本市場對世茂的業務表現和未來前景充滿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世茂分別於2017年1月、2018年1月提前贖回8億和6億美金高級票據,進一步降低集團平均融資成本。

現金流充裕 位居行業前列

2017年,世茂通過清理存量應收、提高現金付款比率、實行季度獎罰星等一系列舉措促進回款,使世茂2017年銷售回款達807億,回款率達80%,屬行業前列水平,有效為企業資金充裕和穩健發展提供保障。

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世茂賬面現金330.07億元,同比上升48.4%;未動用銀行貸款額度人民幣約200億元,連同未動用已獲批熊貓中票額度80億元,世茂可動用資金充裕,充沛的現金流無疑也為其應對後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張弛有度的節奏控制下,2017年世茂規模增長的背後是強勁的財務綜合實力、控制力和優秀的融資拓展能力,為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增強競爭力奠定了基礎。同時使得企業能夠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一方面將自身風險降到最低,一方面適時而動,掌握出擊的主動性,並確保未來規劃與目標的實現。

重倉一二線城市及周邊 貨源溢價空間大

在獲取土地方面,世茂在2017年新增土地儲備為1060萬平方米(權益前)。重倉布局基本面較好的一二線城市,或承載一二線城市周邊的外溢需求的三四線城市,新增土地儲備分布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廈門、武漢、香港等核心城市。

目前世茂土地儲備分布於全國47個城市、165個項目,共4790萬平方米(權益前)。2018年可售資源非常充足,實現了在重點區域及核心城市群均有充足資源儲備的布局,貨值超過8000億,其中長三角、華北、福建及粵港澳大灣區都超過1500億。

戰略性的深耕城市及合理的土地獲取價格,確保了項目的發展空間及抗風險能力。自2015年起,世茂持續調整供貨節奏和結構,在三四線城市實行嚴格的「以銷定產」控制開工,將供貨的重心轉向一二線城市。世茂2016年重點突破三、四線城市,實現庫存去化,貨源結構與布局不斷優化。2017年,世茂加大了在華南、京津冀等熱點城市和市場的布局,積極分享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雄安新區等國家宏觀政策重點覆蓋區域的紅利;華南表現尤其亮眼,接連斬獲深圳龍崗、香港長沙灣等戰略地,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儲備優質充裕。

本著通過合作、收購及戰略獲取的購地策略,世茂2017年底價招拍掛、收購、合作佔比約45%。目前,世茂總土地儲備平均成本為每平方米人民幣5108 元,相對低廉的土地儲備成本為日後利潤率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證,並成為世茂房地產在全國未來數年增長的持續支撐。

7月,世茂以47.9億元的成交價,成功聯合競得北京大興瀛海鎮地塊。10月,世茂以總價15.3億元成功斬獲福州城市108大廈宗地,或創造未來福州乃至福建的第一地標。11月,重回香港補倉的世茂,以172.88億元拿下長沙灣新九龍內地段罕見的市區海景土地,用於住宅開發。12月,謀定大灣區深度布局的世茂,以240億元重金獲取深圳深港綜合體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劃內將建一棟700米左右的超高層建築。一二線城市的積極布局將奠定世茂未來的增長潛力及穿越周期的能力。

得益於一二線的土儲增多,2017年,世茂平均銷售均價亦有大幅提升,相對2016年的13850元/平米,提升至16623元/平米,升幅20%。

運營提效 為規模增長添內核動力

世茂今年取得的亮眼成績單,除了領先行業的財技策略與張弛有度的把控能力之外,背後的「秘訣」就是運營管理方面的提效改革與產品力的提升。運營提效為規模增長提供內核推動力,而產品力則為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遵循「有品質的高速增長」,世茂2017年在運營能力和產品端同樣持續高品質的升級與優化調整。管理上,充分授權地區公司,增加長效激勵機制,樹立經營意識,以獨立核算的公司化運作激發地區公司的主人翁意識。

在獲得充分授權後,福建地區公司的動能和活力被極大激發。據第三方機構統計,世茂在2017年以251億的業績一舉摘得福建省銷冠。依靠標準化效率逐步提升,福建地區公司項目平均上會周期與設計周期得到了極大縮減,有效實現快周轉。截止2018年3月中旬, 福建地區公司銷售業績已突破100億,率先領跑賽道;新增貨值超過200億,布局重點市區優質地塊及省內強縣市,全面迎來良好的開局。

市場化運作將有效促進地區公司間同台競技,從而實現產品力、周轉、投資、內控以及配套服務等維度的全面提升,最終助力地區公司的戰略發展和品牌美譽度的塑造,對地區規模擴張進程有強力推動作用。

業務分布上,世茂多年前具有前瞻性布局的多元化業務格局,隨著「一體兩翼」戰略的實施愈發聚焦,一體是指主業房地產,兩翼則是酒店與商業。2017年,世茂與喜達屋資本集團強強聯合,成立世茂喜達酒店集團(簡稱世茂喜達),計劃四年內擴張酒店至100家,酒店商業租金較2016年大幅上漲23.1%。商業方面, 2017年世茂完成全新四大商業產品線、兩大辦公產品線的梳理與發布,進一步明晰商業品牌定位。隨著2018、2019年諸如上海世茂深坑洲際酒店、上海世茂廣場、香港東涌世茂喜來登酒店&香港東涌世茂福朋喜來登酒店、深圳世茂前海中心、上海濱江世茂大廈等多個明星級酒店、商業項目的入市,相信酒店、商業「兩翼」將發展迅猛,鍛造世茂未來發展的綜合競爭力。

產品力提升 夯實可持續性發展基礎

2017年,世茂通過精研和梳理,形成了5條不同風格的產品線,包括公寓類剛需、改善、高端/頂豪三檔,別墅類中高端、頂豪兩檔,覆蓋了客戶人群不同階段的住房需求。其中,改善類公寓產品「璀璨系」和中高端別墅類產品「國風系」已正式發布。

產品線不僅以「越級體驗」增強客戶粘性,通過聚焦客戶「全生命周期價值」提升產品競爭力,更憑藉積澱豐富的高品質人居開發運營理念和經驗,為公寓領域剛需及改善型產品注入刷新行業認知的新價值。

在適應規模化發展的路徑上,產品化體系響應市場最新變化,產品結構更加清晰、合理,適應了人文、城市、科技的發展。世茂新的幾大產品線已經在2017年獲得了媒體、市場的較多關注和報道,樹立了行業口碑與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 2018年將有兩條頂豪產品線入市,天譽系和龍胤系,分別是公寓和別墅的產品類型,提升產品溢價與銷售流速,且18年產品線覆蓋率將大幅提升,進一步助推知名度提升與規模化發展。

2018年,世茂充足的優質貨源、極其穩健的財務管理將保證未來高增長;產品力將持續提升,樹立行業標杆;持續進行的管理改革也將激發更多地區公司生產力,輔助精細化的運營管理,實現真正有質量的增長。

責任編輯:張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2017年生育高峰未現 今後每年或將以數十萬計量縮減
比特幣跌破6000美元後 投機者「捨命」博反彈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