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渡江戰役:粟裕獻妙計,陳毅將軍做出重大決定

渡江戰役:粟裕獻妙計,陳毅將軍做出重大決定

渡江戰略躍進一切都在按計划進行,所成立的東南野戰軍全力以赴投入緊張的準備工作。二三月間,毛澤東多次命令劉鄧、陳謝等部集中打幾個勝仗,以配合粟裕部休整。3月,粟裕親自率一兵團開赴黃河以北濮陽地區休整補充,進行各種準備,時間為二三個月。3月至5月,華東野戰軍召開前委擴大會議,集中反對軍閥主義傾向,進行空前的思想整頓,以提高部隊戰鬥力。4月4日,中央軍委直接致電東南分局的領導人粟裕、金明、葉飛,要求所部一、四、六縱隊休整到5月15日為止,5月15日以後,部隊出動南下。4月16日,毛澤東命令劉鄧:「所行動方向是豫西南、鄂西、鄂西北及整個漢水流域,殲滅分散之敵,調動平漢線以東之敵向平漢以西,以利粟裕行動。就在這緊鑼密鼓的準備過程中,在華野前委擴大會議期間,粟裕突然向陳毅提出暫不渡江,而是留在中原協助劉鄧在中原打幾個殲滅戰,把1948年的南線作戰重點從渡江躍進完全轉為「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的大膽設想這個方案已經折磨粟裕幾個月了。

早在2月1日給中央軍委的那封探討式的電報中粟裕就有了這種傾向,提出把戰略重點放在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的主張。他曾建議將在中原的3支野戰軍劃歸。劉鄧指揮,打幾個殲滅戰。由於沒有考慮成熟,粟裕當時沒有對南下躍進提出異議。隨後,他在指導並親自主持准工作的同時,反覆琢磨,反覆思考,在兩個月中逐漸對渡江躍進的利害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分析判斷。作為戰區指揮員,粟裕總是從戰略、從全局來看待問題,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把它和未來的南線決戰聯繫起來考慮的這涉及到以什麼樣的戰法,在江南還是在江北和在什麼時機同敵人進行南線決戰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粟裕對自己、對敵人、對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戰略意圖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植他知道自己部隊的長處,對如何作戰更是無比熟悉第三年的轉折就是同蔣軍進行決戰,而過去兩年的基本經驗則是只有成建制地殲滅敵軍主力,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第一要旨。

一兵團的3個縱隊,和華野其他主力一樣,經過近兩年的浴血奮戰,不斷探索不斷發展,已壯大成為火力裝備不下於蔣軍精銳主力的部隊。而粟裕認為,今後要同敵人展開決戰,要攻克重點設防的城市要塞,要在野戰中與迅速構成防禦陣地的蔣軍作戰,正是需要這種部隊,需要強大火力才能迅速有效地大量殲敵,並需要大兵團協同作戰才能殲滅旅、師以至兵團建制的敵軍。而這樣的部隊和作戰,對戰爭的貢獻非常之大,同時糧食兵員、彈藥及其他戰爭物資的消耗也極大,這些可以部分地取給於敵方敵區,但大部分還需要取給於解放區的大後方。他想起目前劉鄧、陳謝以及他和陳毅,實際上都是半後方作戰、還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靠晉冀魯豫和山東的支援,方敢與國民黨逐鹿中原,爭取在統一指揮協同作戰中打大殲滅戰。

到毛澤東在1月27日的電報中估計,3個縱隊過江會吸引敵軍20-30個旅回防,而粟裕則不這麼看,當年跟隨毛澤東一起上井岡山,又善於實施全局性指揮的粟裕同樣了解敵人,摸透了敵人的脾氣。在他看來,解放軍以一個兵團10多萬人的兵力渡江,蔣介石不會調他的兩個整編師等機械化重裝備的主力部隊,而放棄重武器到江南水網地區尋解放軍作戰,也不會讓戰鬥力很強的廣西部隊回江南,那是放虎歸山,會與他爭奪江南寶地。蔣介石只能調動他在中原的二流三流的部隊,劉鄧在中原,他不敢抽一個精兵去江南。這樣,對於大局也就沒有決定作用。

粟裕還有他更為重要的看法。他從陳軍長的傳達中得知,中央和毛澤東的意圖是「變江南為中原,變中原為華北,勝利就來了」。他認為,這種設想非常富有遠見。可是,如果不能在中原先打幾個殲滅戰,大量消滅敵之主力,就匆匆忙忙躍進江南,那麼江南在無後方的半游擊性作戰中,就未必能迅速變成半後方大兵團作戰的中原。而中原敵人則可以重點防禦,機動增援,在我分兵江南,主力削弱的情況下,也難以迅速變成鞏固的華北。粟裕還看到,躍進大別山和回師中原,確系避我之短,揚我之長,而躍進江南,對於一兵團這樣一個重裝備運用已很熟練、圍殲敵人能力很強的部隊來說,反倒成了丟棄其所長。躍進江南,計划上是這樣講,但實際上並不輕鬆,要邊打邊走,至少損失5萬人,如果這些人用於中原作戰,完全有把握殲滅敵好幾個整編師。這樣,減輕老解放區負擔、避免後方崩潰的戰略任務,既然可以通過出擊中原而完成,就沒有必要放棄集中主力在中原殲敵的機會,而急於躍進江南。

粟裕還有最妙的一條,那就是他的經驗、他的戰場直覺。擅長韜略、智勇雙全的粟裕,已有20多年的作戰經歷,諸多的經驗教訓造就了他那靈敏的戰場直覺。他擔任參謀長時的紅十軍團的覆沒,他所指揮領導的蘇浙軍區部隊絕糧久困天目山,一年前劉鄧首長千里躍進大別山幾乎丟棄全部重裝備,使他看到現在10多萬人躍進長江以南殺出一條血路,作完全沒有後方的作戰,必然要丟棄全部重裝備,減員一半,出現大批傷亡,傷員無法收容與歸隊,逃亡失散不斷;尤其是火力減弱與傷員、彈藥的極大困難使指揮員難以捕捉戰機和堅持殲敵,在當前國共決戰的非常形勢下,補給嚴重困難和「與民爭食」會使10萬大軍難以立足。白經過反反覆復思考,反反覆復對比,最後,粟裕終於鼓足勇氣,向他的老軍長詳詳細細彙報了2個月來一直在折磨著他的這一重大問題。有一直在忙於主持軍政要務的陳毅,被粟裕這一大膽設想給提「懵」了,感到非常意外。這種改變中央戰略方針而牽動全局的意見,又是在兩軍即將拉開決戰帷幕的關鍵時刻,其嚴重性是可想而知的。要,由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主席、用兵如神的毛澤東親自主持,並經他陳毅和你粟裕反覆商議,最後同意了粟裕自己提出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戰略行動,還可能對之提出異議嗎?

況且毛澤東這一重大戰略決策,是有深刻的理論闡明並有實踐依據的,而且部署非常之周詳,又投入了這麼多這麼大的精力,不僅第一兵團,不僅華野,而且整個中野都驚動了!香十山陳毅十分清楚地記得,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論分析。在楊家溝,毛澤東對他說,我們的戰略先是內線殲敵,然後是轉入外線作戰,而「轉入外線又有兩個方式,一為北伐軍方式,背靠後方,逐步前進;一為躍進方式的前進,超越敵人。有陣地的前進是很合理想的,但依據我軍性格,應採取躍進式的。這是由於我軍依靠農村,裝備不如敵,攻堅條件不好,與有帝國主義援助的敵人作戰等條件決定的。應承認躍進是主要辦法,要避開自己短處,發揮自己長處。」

這使親身參與這一戰略方針方案制定、並和毛澤東有著相同軍事性格的陳毅一時難以接受。在最初的幾天中,以善下快棋著稱的陳毅司令員常常舉棋不定,心不在「馬」。隨後的一次次促膝交談,使他進入深思,他必須十分慎重地考慮,方能做出正確決定。作為一個野戰軍幾十萬大軍的統帥,威震四方的共產黨軍事家,陳毅既有豐富的軍事想像力和預見力,也有很豐富很具體的實踐經驗他對戰爭的直覺和體會,比粟裕更加深刻也更為準確更為全面。基大,單方小留作為並肩戰鬥20多年的老戰友,陳毅非常了解和熟悉粟裕,粟裕的指揮風格、性格愛好,乃至生活習慣,他都了如指掌。從井岡山到長征,到梅嶺絕章,到最近的解放戰爭,他們兩人常常形影不離。

陳毅對粟裕十分欣賞十分器重,特別是去年雨季之後發生的一件事使他對自己的助手更為器重。1947年夏,南麻、臨朐戰役結束,由於雨季沒有打好,粟裕在給中央軍委的初步總結報告中引咎自責。陳毅對此非常不安,他始終認為,幾仗未打好,彼此有責,不能由粟裕一人承擔責任。在處理完其它緊急公務之後,陳毅與粟裕作了徹夜長談,第二天陳毅親自擬定一份「指人譯」的電稿,報告中央軍委和華東局。這份由譯電員特別註明「錯字尚多」的電報說:「(一)……最近粟、我共談,粟態度可佩,昨夜長談對今後共同工作很有好處。」(二)我認為我黨廿多年來創造傑出軍事家並不多,最近粟裕、陳賡等先後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德懷)、劉(伯承)、林(彪)並肩邁進,這是我黨與人民的偉大收穫。兩仗未全勝,彼此共同有責,不足為病。譚(震林)我本此觀點,互相研究教訓,粟亦同意。(三)……我們對戰役指導部署歷來由粟裕負責。過去常勝者如此。

最近幾仗,事前我亦無預見,事中亦無匡救,事後應共同負責,故力取教訓以便再戰。軍事上一二次失利實難避免,虛心接受必為更大勝利之基礎。……而這幾次戰役所以沒能得手,不就是在粟裕所擔心的問題上沒有解決好嗎?去年7月,華野匆促分兵,又是雨季,遠離後方行軍作戰的幾個縱隊每縱損失數千人,有的多達上萬人,內線作戰的縱隊都因兵力不足而在南麻臨朐接連失利。半三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1945年那一次,項英提出長征閩浙,正是他和粟裕聯名致電中央提出異議,並列舉了好幾個無後方的長征作戰損失嚴重的歷史事實。而且有很多實例證明粟裕的主張是切實可行的,集中2個以上的戰略單位的兵力,在強有力的統一指揮下,能有力地殲滅敵軍。不是在1946年秋天起,就是在他陳毅力主之下以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一系列輝煌勝利充分證明了嗎?

他越想越感到粟裕的分析很有道理,再仔細推敲,發覺又是可行的,認為這個方案能夠行得通。陳毅是一個豪爽、耿直的人,是個善於堅持自己的意見、也善於聽取別人意見,並善於放棄自己意見以服從事實、服從真理的人。他漸漸被說服,漸漸感到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非常可貴的舉動。他為粟裕這種置個人得失於不顧,大膽直陳的恢宏氣度所感動。最後他十分堅定十分明確地對粟裕說你的建議很重要,要鼓足勇氣大膽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貳月肆廚房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聽聞溥儀投降日本後,急忙趕過去找溥儀,一開口溥儀就慌了

TAG:貳月肆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