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一六旬大媽,絕經後出血一個月,沒想到查出兇險的病!
六旬的黃大媽本已絕經,但沒想到今年「大姨媽」又斷斷續續來了一個月。
去醫院求診時,醫生告訴她:這是子宮內膜癌在搗亂!
舟山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李海洋告訴記者,3月2日,黃大媽前來求診,經檢查發現其子宮內膜的厚度竟然高達10毫米。「一般絕經後的婦女內膜不超過5毫米,像她這樣是有子宮內膜病變風險的。」
黃大媽在醫生的建議下住院進行宮腔鏡檢查,結果醫生在其宮腔內發現了許多腫瘤樣質脆組織,表面見粗大異常血管增生,病灶向下延伸至子宮峽部及宮頸內口。
「這是子宮內膜癌第Ⅱ期,需要立即做手術。」李海洋說。
3月15日,李海洋主刀為黃大媽實施了腹腔鏡下廣泛「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手術非常順利。
李海洋表示,這也是全市首次通過腹腔鏡下對Ⅱ期子宮內膜癌進行手術。
「目前來看效果非常滿意,手術2個多小時,術中出血少,術後恢復也較好。」李海洋提醒中老年婦女,一旦絕經後出血,要引起重視。「絕經期,由於無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動,缺乏孕激素的對抗(少了昔日姐妹的一臂之力),容易發生子宮內膜增生症,甚至子宮內膜癌。」
據了解,子宮內膜增生症的高發年齡在50-54歲,大約15%的子宮內膜癌發生在40-55歲。肥胖、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綜合征、長期服用雌激素類藥物、大量攝入含動物雌激素的補品、他莫昔芬或者有雌激素增高疾病史;有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家族史者;還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都是子宮內膜增生性病變甚至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因素。
「因此,絕經後『大姨媽』不規則,一定要警惕子宮內膜病變的可能,最好來醫院檢查一下。」李海洋說,屆時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關檢查,排除子宮內膜病變的可能。
圖片來源網路
記者:岑瑜
通訊員:於軍
製作:小鄭


※心跳已停止的小伙從鬼門關被救回 多虧了他妻子
※東北姑娘來到了南方海島,開了美甲化妝店,她說:「惟一的秘訣就是堅持」
TAG:舟山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