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盞燒制有多難?石雕圖析建盞燒制全過程

建盞燒制有多難?石雕圖析建盞燒制全過程

歷時800的沉寂,建盞重回歷史舞台,得到了國家的高度認可和推崇,受到了諸多玩家的肯定,但也受到了很多心懷它念的人攻擊,今天古盞堂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建盞燒制的全過程,以及建盞燒制有多難。

>>>>

石雕圖析建盞燒制全過程

採礦

瀝漿

煉泥

拉坯

曬坯

修坯

上釉

曬坯

燒窯

宋代建窯的詳址位於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村和池中村,兩個村離水吉鎮僅有2公里路程,在這段路上一處風光美好的田園邊上,坐落著一個石雕群,這些石雕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宋代建窯,將人們帶入了千年前的建窯盛景!

>>>>

建盞泥料的獨特性

建盞的胎土含三種當地的泥土:紅土、粘土和高溫土,相信這三種泥土我國其它很多地方都有,但是符合燒制建盞的卻只有建陽和水吉範圍內的土,無法人為添加。

>>>>

建盞燒制有多難

難度一、燒制建盞所使用的,是水吉當地所產、含鐵量很高的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達7%-10%)。而燒制建盞要在1300℃以上的還原焰中形成,胚體在此條件下,極易產生變形、起泡等缺陷。雖然可以加石英顆粒客服這些缺陷,但是又特別容易造成釉面有顆粒凸起的毛病。其實也可選用含鐵較低的粘土,可以提高耐熱度,但是燒制出來釉面的斑紋效果不佳。

難度二、建盞的燒制大多數釉色都需要在還原氣氛下燒成,所以燒制建盞必需嚴格控制窯爐的含氧量,這對窯爐的密封要求極高。

綠鷓鴣斑斂口盞[編號 : 55612]

難度三、建盞是正燒的,燒時外部只施半釉,給在窯內高溫下流淌的釉留下空間,不至於一下流到底部產生粘窯。若釉流動性不大,就形成一圈不規則的聚釉。若恰到好處流成一滴珠狀,有欲墜之勢,就成「掛釉」,也就是咱們俗稱的「釉淚」。高溫之下,釉水會明顯的向下流動,我們都知道,建盞必須施厚釉,若釉薄,紋理不現;若釉厚,則會容易形成黏窯。而且釉往下流動,口沿處釉會變薄,容易形成干口。

對於建盞的燒制過程,李達老師這麼說:「沒有起泡變型或脫釉或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建盞所佔比率不到百分之一,優秀的(沒有明顯缺陷且斑紋流暢通達)褐兔毫佔比率不到千分之一,優秀的銀兔毫佔比率不到萬分之一,而鷓鴣斑和曜變分別屬於十萬分和百萬分之一內的作品。高品位的建盞,為數極少,我們從大量的實物和圖片中也不難看出這一點。」所以,建盞雖小,若得到一隻精品實屬不易,得到且珍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茶在口中,是人生!
一篇文章,讓你完全讀懂青花杯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