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賀龍:堅強黨性的楷模 國家和人民的孺子牛

賀龍:堅強黨性的楷模 國家和人民的孺子牛

編者按:今年3月22日,是賀龍元帥誕辰122周年紀念日。賀龍(1896-1969),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他以「兩把菜刀鬧革命」,在舊軍隊中官至軍長;他在南昌起義中擔任總指揮,是人民軍隊創始人之一;他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元帥軍銜,為共和國體育事業嘔心瀝血;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鬥爭生涯中,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不朽功勛。毛澤東對他評價「對黨忠誠,對敵鬥爭堅決,聯繫群眾。」1969年6月9日,賀龍在北京逝世,終年73歲。

1938年,賀龍與毛澤東、朱德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主席台上交談。

忠誠於黨:堅強黨性的楷模

賀龍忠誠於黨,忠誠於黨的事業,自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他常說,黨性不是抽象的東西,而是要體現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賀龍時常教育自己的部下,晉西北是陝甘寧邊區的屏障,是黨中央與其他根據地取得聯繫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黨中央派我們來到這裡,我們就要在這裡紮下根來,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要保護好黨中央。維護黨中央的權威首先要維護毛澤東的核心地位。賀龍有一句名言:人不能沒有自己的頭,一個黨、一個軍隊也不能沒有自己的頭。這個頭就是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維護好這個頭。

賀龍在光華農場

協助西北戰爭:毛澤東稱其為「蕭何」

解放戰爭時期,根據黨中央的決定,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賀龍所屬野戰部隊的指揮權交給彭德懷,賀龍負責陝甘寧、晉綏兩個邊區的後方工作,支援西北解放戰爭。一個一輩子帶兵打仗、馳騁沙場的將領,在戰火最熾烈的時候,卻「改行」去管後方,許多人覺得不可理解。但賀龍認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切都要聽黨的,怎樣有利於戰爭就怎樣安排。中央軍委留在陝北,作戰由軍委領導同志親自指揮更為適宜,而且中央交給自己的任務同樣重要。賀龍甘願挑起了執掌後方的重擔,保障彭德懷戰西北的後勤供應、兵員補充,協助做好前線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不朽功勛。西北戰場不僅有一位能在前方決勝千里之外的彭大將軍,還有一位能在後方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賀老總。毛澤東對賀龍的傑出貢獻讚賞有加,說「賀老總忠於黨、忠於人民,是守衛邊區後方的『蕭何』」。

1946年,賀龍與薛明和剛滿兩歲的兒子鵬飛在山西興縣蔡家崖。

用兵愛兵:「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這樣描寫賀龍:他的口才很好,說起話來能「叫死人活過來打仗」。儘管這是文學化的描述,但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賀龍在士兵中的崇高威望。賀龍的這種「功力」從何而來?來自於他數十年一貫堅持的「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理念和「要用兵就要愛兵」的實踐。賀龍愛馬如命,可是為了保住戰士們的生命,他強忍內心的痛苦,決定殺掉自己的棗紅戰馬。警衛員們知道情況後,都傷心地哭起來。賀龍內心比他們更難過,但他說:「人對馬親,馬也對人親;我們愛馬,馬也愛我們。可是,戰士、戰馬不可皆得啊!」

一心為國:甘當孺子牛

在長征路上,當時中央紅軍已經走過去了,在雪山、草地,吃的東西很貧瘠,天氣惡劣,這個大家都知道了。計劃內,他帶領的那支紅軍,是要一個星期通過草地。但是就是因為各種原因,時間就拖延了。時間拖延,意味著行軍難度倍增。糧食沒有了,傷員無法安排,還有就是體弱走不動的人更多,非常艱苦。所以,我們的政治思想工作怎麼辦呢?他講了幾句話,他把宣傳隊的同志都找來了,他說我在國民黨那個部隊里,我是享盡了榮華富貴,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我為什麼要參加共產黨的隊伍呢?我們不是為來當官的,參加共產黨的部隊是為了來受苦的,是為了來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這個部隊的人,就是要替老百姓,把天下的苦都吃盡了。他跟宣傳隊的同志說,你們就照著我這話去宣傳。宣傳隊的同志回憶,當時他們把賀老總的這些話和他的想法,傳達到每個戰士,很鼓舞士氣。

1949年,賀龍與鄧小平(右一)、聶榮臻(左二)、蔡樹藩(左一)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合影。

情系群眾:動員民眾團結抗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出現新局面。為了早日開赴抗日前線,賀老總抓住有利時機,在陳爐對紅二方面軍進行了短暫的整訓。與此同時,賀老總安排部隊抽調幹部、戰士組成工作隊,義務為陳爐地方教員和知識分子開辦新文化學習班,在他們中間宣傳抗日政策和革命道理;還在陳爐周圍、同官與富平交界地域,廣泛宣傳我黨抗日救國政策和減租減息政策,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喚醒了邊區民眾共同抗日的革命意識。這一時期,陳爐街頭貼滿了「一切為了抗日」「抗日高於一切」等大幅標語,當地熱血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參戰,紅軍隊伍得到迅速補充和壯大。就連國民黨同官縣縣長田在養,也在抗日浪潮的感召下,前往陳爐拜會賀老總,主動幫助紅軍解決糧草給養問題。

1949年,賀龍在慶祝「八一」建軍節上講話。

任國家體委主任14年:新中國體育之父

賀龍從長期帶兵實踐中深知,一支軍隊要有堅強的戰鬥力,就必須有高度的政治覺悟、過硬的軍事技術、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嚴格的組織紀律。同樣,一支優秀的體育隊伍,在比賽中,特別是在強手如林的國際賽場上,要戰勝對手,取得好成績,也必須思想、技術、作風「三過硬」。因此,在各運動隊組建以後,賀龍就借鑒軍隊的管理方法,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精心培育,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國際一流的體育隊伍。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求是理論網 的精彩文章:

求是手機報 兩會特刊
特別有底氣 特別有希望 特別有力量

TAG:求是理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