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備是為關羽報仇?還是赴義?劉備與孔明漸生齷齪了嗎?

劉備是為關羽報仇?還是赴義?劉備與孔明漸生齷齪了嗎?

說不完的三國,道不盡的水滸。因兩部名著流傳甚廣,千百年間一直眾說紛紜、爭嚷不休。

桃園結義之所以為後來者津津樂道,並冠以「義之楷模」的形象,是為劉、關、張、兌現了榮辱與共、同生共死的誓言。

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所害。劉備頓足捶胸、終日啼哭,欲為關羽報仇,以全結義之情。

蜀國當時由三大集團組成,一是劉備起家的原班人馬、二是成都歸順的利益集團、三是馬超、馬岱投誠的西涼人等。

可悲的是,蜀國伐吳還未開戰,內部已開始站隊。注意!先是孔明苦諫力阻先主不可、百官跟風、後遭愛將趙雲抵制。馬超、馬岱不置可否、黃忠、魏延等皆沉默不語、成都派大學士秦宓諍言反對。張飛又亡,左膀右臂盡失,義子劉封被誅。至此,劉備權力已被諸葛亮架空,已知勢窮力孤、眾叛親離。

此時的劉備已生無可戀,不成功便成仁彷彿成了唯一選擇。起兵伐吳為關、張報仇有較大的赴義成分,也有和以諸葛亮為首的蜀國將相們的賭氣成分。

不得已,遂命丞相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驃騎將軍馬超並弟馬岱,助鎮北將軍魏延守漢中,以當魏兵;虎威將軍趙云為後應,兼督糧草;黃權、程畿為參謀;馬良、陳震掌理文書;黃忠為前部先鋒;馮習、張南為副將;傅彤、張翼為中軍護尉;趙融、謬淳為合後。川將數百員,並五番將等,共兵七十五萬,擇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師。

孔明不出、趙雲只為後應。除老將黃忠外,蜀中精銳無一相從,若不是關興、張苞追來為父報仇,劉備幾乎已到了無將可用的窘地。劉備哀鳴:二弟俱亡,朕安忍獨生時,是那樣地悲壯。

劉備兵敗對吳國和留守蜀國的將相們而言都是最好的結果,相信劉備也是心知肚明(有人在等著看笑話呢),戰爭還未開始,失敗已成定局。

故此,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撫孔明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言下之意,這下你滿意了吧?),自取其敗。悔恨成疾(羞愧、憤怒、懷恨、皆有之)......」繼續看以下劉備和諸葛亮的對話更見端倪。

備曰 :「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注意!此時又要效犬馬、又要報恩了)」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劉備為何試探孔明讓其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後,為何泣拜並叩頭流血?委實耐人尋味。

耐人尋味的還有,劉備既然託孤孔明,為何又叮囑趙雲看護其子?(分明是對孔明的不信任)更耐人尋味的是,劉備繼而再託孤李嚴,鎮守永安制衡諸葛亮,削弱其權力,更是恐其尾大不掉。

鑒於此,蜀國內部已分崩離析,被滅是遲早的事。孔明上《出師表》多次伐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為自證心跡罷了。

(作者:縱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