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思買、AT&T都不賣華為手機,美國究竟在害怕什麼?

百思買、AT&T都不賣華為手機,美國究竟在害怕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所制訂的301條款,將對超過百項的中國商品(價值達600億美元)征罰性關稅。在特朗普發布聲明之前,被視為本輪貿易戰旗手、美國現任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概述了將會被徵收新關稅的中國產品,包括航空、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和高科技產品。

儘管中美貿易大戰還有兩個月的緩衝期,但美國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已於近日宣布,將全面停賣華為產品,其中包括手機、筆記本、智能手錶等華為產品。事實上,今年1月,美國最大的運營商之一AT&T以及另一運營商Verizon就迫於壓力,先後取消了與華為的合作,儘管這兩家企業並沒有公開承認。

中美貿易博弈,華為為何率先站上火線?有境外媒體解讀稱,其中一大關鍵原因在於,美國要阻止中國在人工智慧、機器人、5G等新世代無線通訊技術、高階計算機領域等發展。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在白宮召開記者會,以「中美貿易赤字已經失控」為理由,宣布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所制訂的301條款,對超過百項的中國商品(價值達600億美元)征罰性關稅,以此要求中國減少對美國高達10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南都記者留意到,特朗普在記者會中的措辭也重點提及將針對高科技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限制中國對美投資併購高科技企業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產品一般分為五大類,分別是醫藥製造、航空航天器、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電子及通信設備、醫療器械及儀器等,其中又包括15個細分項。

過去五年中,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交貨值穩步上升。其中,醫藥與航天器趨勢平穩,增幅較小;計算機與辦公設備於2014起呈下降趨勢,連降兩年後於2016年小幅回升。只有電子通訊設備出口實現連年增長,成為帶動出口的主要力量。

以2016年為例,在高技術產業出口交貨總值中,電子及通信設備約佔七成;15個細分項目中,通信設備、電子計算機整機、電子器件與元件、家用視聽設備等產品也躋身TOP5,遠超其他細分高技術產品。

連年增長的出口值背後是一批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國產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的悄然崛起,他們與歐美老牌高技術企業已開始同台競技。在過去幾年裡,華為通過向百思買、亞馬遜以及Newegg等零售商銷售無鎖手機,慢慢建立了粉絲群。


不僅如此,以BAT為首的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勢頭強勁,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集中發力。

根據信息數據公司IT桔子今年初發布的《2017中國互聯網創業投資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資本海外投資重點行業包括企業服務(人工智慧、大數據)、硬體(可穿戴設備、機器人、無人機、AR/VR)、汽車交通(無人駕駛、共享出行、電動新能源汽車)等。

這其中,美國成為最受中國資本歡迎的國家,2017年美國公司獲投事件佔比達到48%。

但是,對於上述中國資本在海外投資的重點行業,美國政府一直態度謹慎,尤其是因為網路所可能引發的安全風險疑慮。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7)》也提醒,面對美國國內日益增長的民粹主義和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對相關行業細分領域的安全審查,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要注意加強法律方面的風險防範意識。

美國總統特朗普前首席戰略師史蒂芬·班農在十九大結束後發表的演講中也提到,中國五大領域將對美國發起全方位挑戰,包括「中國製造2025」、5G、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技術等。

「科技領域中戰略新興產業和軍民兩用領域是美國最在乎、也是美國利益集團推動特朗普關注的重點領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王義桅告訴南都記者。

王義桅指出,美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獲得了巨大利潤,而我國高科技產業的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制定的知識產權方面的壟斷權。「美國認為提高關稅等的這些舉措會阻礙中國挑戰美國核心技術的步伐,從而維持核心技術的壟斷權、絕對優勢。」

王義桅認為,工業4.0是各國未來集中競爭的領域,在這個領域確定的核心技術和話語權、制定的標準將涉及到未來整個產業的競爭,甚至涉及制定建立新的國際標準。

目前,商務部已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24日對中國日報表示,繼宣布第一批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之後,中國正在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清單,比如飛機、晶元領域。而且中國可以採取的措施不僅限於商品領域,旅遊業等其他行業也有可能。

王義桅也認為,實際上,在特朗普簽署的政策中,5000億美元的貿易額徵稅額共計30億美元,並沒有帶來很嚴重的後果。特朗普此舉或是要服務於今年美國國內的中期選舉。「貿易戰還沒有打起來,如果要真正要打,也是兩個月以後,現在我們也在協調避免貿易戰。」


不過,就在美國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的同時,美國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也宣布,將全面停賣華為產品,其中包括手機、筆記本、智能手錶等華為產品。華為公司22日聲明稱「充分理解並尊重其選擇」,並表示華為在美國通過零售商銷售的產品達到了安全、隱私和工程等方面業界最高標準。

據境外媒體報道,百思買已停止向華為下單進貨,並將在未來幾周內全面停止銷售華為產品。而接下來,其他零售通路商會否跟進引人關注。

事實上,今年1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展上,有消息稱,華為原本計劃與美國運營商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合作在美國銷售手機,可是就在發布會即將舉行的前幾個小時,AT&T突然宣布放棄合作。幾天後,Verizon也宣布取消了銷售華為手機的計劃。

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很多人質疑這一事件是美國的「地方保護主義」,他們擔心華為對本土市場造成衝擊。

不過,IDC分析師閆占孟告訴南都記者,「主要原因可能在晶元層面,華為mate系列採用的是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晶元,而其他產品則主要採用美國本土的高通晶元。」閆占孟告訴南都,專利、製造都不是大問題,「單一終端售賣可以協商,但自研晶元就涉及到雲計算與大數據,這是美國市場相對敏感的信息安全問題。」

「專利可以通過交叉授權,甚至購買獲得;製造也可以通過在美國本土製造,比如富士康通過美國建工廠實現,但唯獨信息安全問題是美國最忌的。」閆占孟認為,美國市場並不信任由外國廠家來完成數據處理。「中國在單一終端的技術轉化優勢明顯,這種產品進入美國應該沒有太大阻力,只要不涉及信息問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工智慧才是挑動美國敏感神經的關鍵。美國此次的大動作,或許不只是針對貿易赤字而來,更是考慮到包括人工智慧等在內的新技術實力的崛起。


據調研機構CB Insights統計,2017年全球AI初創企業的融資額達到152億美元,中國AI在這一年投資迅速增長,達到73億美元,佔152億美元的48%,超過美國的38%。。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於2018年2月份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上發文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日益強大,雖然美國是技術大國,但在這場科技競賽上,中國至少有50%幾率可以贏得此次競賽。

李開復認為,中國擁有比美國更多的數據,而數據正是驅動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關鍵。

此前,騰訊研究院聯合BOSS直聘發布的一份《2017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白皮書》顯示,在AI產業的應用層上,美國的從業者有31400人,佔比全美39.89%;中國24300人,佔比61.8%。美國主要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而中國AI產業的主要從業人員集中在應用層。

來源:《2017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白皮書》

中國的應用市場也更加廣泛。「中國有更大的銷售市場,更複雜的落地場景,在應用層面比起美國有更大優勢。」搜狗CEO王小川說,就美國AI產業環境來看,如果拋開基礎研究,活躍的做技術轉化以及創業公司的很多都是華人,底層基礎研究以外的力量同樣非常寶貴。「再加上傳統行業力量相對較弱,所以新技術一進來會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但上述《白皮書》也顯示,目前美國在自然語言、處理器/晶元/機器學習應用等方面人才分別是中國的3倍、13.8倍以及1.8倍,中國僅在智能機器人上是美國同領域人數的3倍。中國的AI基礎層人才儲備薄弱,尤其是處理器/晶元和AI技術平台上,中國缺乏驅動能源,即缺乏高級人才支持和高端教育體系為產業發展續航。

王義桅也指出,「現在我國晶元的進口金額已超過了原油的進口金額,這是一定要解決的問題。」中國在新型產業的制高點上發起對美國的挑戰,一旦晶元的壟斷被中國打破,中國不僅會減少對美國晶元的進口,未來還有可能出口,擠壓美國的市場。這些擔心都使得美國現在對中國的晶元「看得很死」。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曾表示,「發展人工智慧需要四個方面要素:場、大數據、計算能力和人才。」在場景確定、大數據豐富和計算能力不斷提升的今天,人才也是重中之重。

「中國人工智慧的從業者工資比矽谷、英國要高很多,這個跟兩國平均的勞動力數量、平均工資對比是不太匹配。」在前不久的兩會期間,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如是告訴南都記者。上述《白皮書》也顯示,過去三年,AI相關崗位平均招聘薪資正以每年近8%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人工智慧崗位平均招聘薪資已達2.58萬元,遠高於一般技術類崗位。由此足見,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人才稀缺,而美國無論從數量、質量上都要遠超其他國家。

此外,在統計的全球AI領域49家領先企業中,美國擁有領先企業數量位居第一,共有26家,佔據總量的53%;中國位居第二,擁有12家,佔據總量的24%,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

雖然然如此,但現在隨著中美之間的貿易博弈,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中國新型科技企業已然成為焦點,新關稅政策一旦實施,先深受影響的就是在高技術產業中舉足輕重的電子通訊領域。業內人士表示,高關稅很可能會降低中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影響未來市場銷量。同時,新政策中對中國企業的技術互通也將更加敏感,以往靠投資來換取高新技術的「曲線救國」模式也可能陷入困境。

「這隻能加強溝通,」通信專家項立剛亦向南都記者表示,還是以華為為例,英國此前也曾禁售華為,但華為在英國斥資10億美元建立了研究所後,才慢慢改善了彼此的信任關係。

出品:商業數據部

采寫:南都記者 卜羽勤 蔡輝 毛淑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蘋果技術顧問「竊取」用戶資料疑雲
匹多莫德事件背後:審批寬鬆成「萬金油」,或有更多神葯被挖出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