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說婆媳關係,媳婦說不易,婆婆也難當

都說婆媳關係,媳婦說不易,婆婆也難當

我的鄰居住著四口人,一個外地來帶孩子的婆婆,一個全職很久最近出去上班的媳婦,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一個在公司當職員的爸爸。就在前幾天我出門碰到婆婆大包小包收拾著好像要出遠門,一問才知道她準備回家了,我好奇孫子怎麼辦呢?小兩口不是要上班嗎?婆婆無奈的說,沒辦法,和媳婦合不來,吵了一架,不想再待下去了,說完似乎還摸了一把眼淚。乘她等兒子下班回家送她去機場的空隙,我坐下來陪她聊天,大致了解到不和的來龍去脈。

婆婆說,她每天接送孩子,給他們做飯,有時媳婦說減肥不吃,有時候胃口又奇好,完全不好掌握晚飯的量,遇到弄多了她不吃,剩一堆,第二天又嫌棄吃了剩菜;弄少了,可能不夠吃,晚上纏著兒子出去吃燒烤,當婆婆的看著心裡不是滋味。更有時候,飯都做好了,臨著一個電話說要和朋友聚會,不回來了,難道不能提前一點說嗎?

這是婆婆第二次來給他們帶孩子了,第一次來媳婦還在家裡全職,孫子也在襁褓中,媳婦體質不好,沒有奶水,孫子也是三天兩頭髮燒感冒,十分折騰人。 她一把年紀,晚上經常起來幫忙兌奶粉,白天也要做家務,洗孩子的衣服,為了孫子健康成長,咬著牙做,媳婦卻經常挑剔她方法不對,不講衛生。比如,兌奶粉一勺沒有齊平,水溫冷了熱了,奶蓋子沒有放在碗里,削的水果直接放在洗碗布上……太多細節,媳婦個性也強,說話一點不知道轉彎,跟棒槌一樣打在她身上,有時候兒子也會當和事佬說兩句,但有時候他也會來說她,她說,我知道是媳婦指使兒子來說我的。

當婆婆的有時候難免會念叨幾句,有時也會有情緒,媳婦也不會體諒,會和她互懟,每次都是兒子把她推進房間才平息下來,最終媳婦和婆婆達成一致,婆婆回去媳婦一個人帶孩子。

直到這次,因為兒子只是普通職員,收入不足以長時間養一家三口,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以後的教育費用也會越多,媳婦準備出去找工作,兒子打電話回來要她再一次過去幫忙,本來她很不想去,但是想著兒子也辛苦,還是回來幫忙了。這次離開確實是忍無可忍了,媳婦上班了,收入有了,但是並不高,除了前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特別懶,婆婆做好飯大家吃了以後,每次都支兒子去洗碗,她自個兒就去逗孩子玩,很少主動分擔家務,美其名曰,她現在也是職業女性,誰說家務女人為主導?兒子也不說什麼。

這次我決定了。她說。我不會再幫她們,兒子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做自己去協商,當初結婚我們出錢,她家庭也算不上好,母親從小不在身邊,體諒他們吧,現在我們出力,我又不是傭人,做好了應該的,做不好還落個埋怨,這始終不是我的家。我家裡的老頭一個人打工,還在等我照顧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兩代人為了一個目標,體諒是相互的

媳婦和婆婆兩個生活背景、時代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一個因為愛人,一個因為兒子走到一起,就算是親生子女和父母在一個屋檐下也要經過磨合才能相安無事,何況是婆媳。

婆婆生長的年代不同,在對事物的認知和處理,乃至生活習慣上都有她的局限性,作為晚輩和新時代年輕人的媳婦,眼界不同,氣量也需要更大一點。老人幫忙出發點肯定是為了你們好,多體諒她們的「局限性」,不是原則性的問題,能忍就忍了,退一步家庭和睦,有何不可?

婆婆盡量少參與年輕人的生活,自己該幫忙幫忙,該打牌打牌,該跳舞跳舞,怎麼樂呵怎麼來,其他小兩口的生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育兒方面盡量尊重年輕人的習慣,退一步不給自己找不痛快。

給予老人足夠尊重和溝通

兒子也好,媳婦也好,盡量給予老人尊重。遇到問題和分歧,要在尊重老人的基礎上進行溝通,不要頤氣指使,不要居高臨下,不要動不動否定老人的想法和付出。有時候老人要的就是你們的尊重,特別是只有一個老人,在子女家幫忙,因為尊重和溝通的問題,讓自己產生「寄人籬下」的孤獨感。

年輕人,多換位思考。記得尊重,尊重再尊重。

自己的家自己為主導,用感恩的心去看待。

婆婆是來幫忙的,她並沒有義務包攬所有的事情。不要覺得一切都理所應當,尤其是帶孩子是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作為小輩,多用感恩的心去看待,有的老人出力,有的老人出錢,為的也是自己的孩子們生活上能更輕鬆一點。

這不是婆婆的家,是你們的家,你們才是家庭的主導,家裡的事無巨細其實都是自己的業務,因為有了老人的幫助,你才有閑暇時間去工作,去學習,哪怕帶來了一些習慣和觀點上的碰撞,去磨合,去求同存異。

最後,「孩子他爸」要充分發揮橋樑的作用

丈夫是最了解兩個女人的人,女人靠哄,不論年紀。利用你得天獨厚的優勢,周旋在兩個女人之間,抓住她們的「弱點」分頭擊破,創造條件,讓她們成為朋友,成為夥伴。這就是丈夫的能力體現和責任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上春慶 的精彩文章:

TAG:村上春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