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公布在即 多重政策催化投資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公布在即 多重政策催化投資機會

主持人左永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其中包括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綱要正在制定過程中,預計將很快出台實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公布在即

多重政策催化投資機會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下一步要加快編製產業發展、交通、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專項規劃

本報記者 蘇詩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二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有關專家表示,近期相關發展規劃有望發布,這將進一步推進實質性的項目在區域落地,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的協同發展,提升整體經濟活力及競爭力。

去年7月份《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以來,一批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正加快推進,如港珠澳大橋已建成並基本具備通車條件;廣深港高鐵基本建成,其中廣州到深圳高鐵已建成通車,深圳到香港高鐵正在聯調聯試,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審議批准了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的通關安排。

此外,有利於粵港澳三地人員、貨物和資金往來的機制政策舉措正陸續出台,包括鼓勵港澳同胞到內地就學、就業、生活的有關措施等。三地還在聯手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取得新進展和早期收穫。

華泰證券一位分析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形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樞紐,同時推動「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節點之一。粵港澳大灣區主題疊加「一帶一路」建設、廣東省自貿區、廣東省國企改革等多重政策支持,將有望持續催化大灣區主題投資機會。

就粵港澳大灣區下一步的發展重點,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下一步要加快編製產業發展、交通、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專項規劃,一批符合規劃綱要要求、已形成共識且條件具備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要儘快落地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效;一些有利於粵港澳三地人員交流、貨物流動、資金融通等方面的新機制措施要加快磋商,成熟一項推進一項,加快落實早見成效。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

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引發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有分析人士預測,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實施後,區域內交通運輸、金融、創新類上市公司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根據2017年統計數據,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元,遠超舊金山灣區,逼近紐約灣區。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經濟增速一直保持在7%以上。

恆大研究院宏觀經濟高級研究員羅志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實現內地與香港、澳門互惠合作的平台。粵港澳大灣區處於「一帶一路」的節點之上,區位因素重要。

羅志恆認為,對市場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的具體細節落定前,短期會利好相關板塊;對上市公司而言,區域內港口、倉儲物流等行業將獲得發展機遇,相關板塊可能受益。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利好資本市場。」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張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資本、人力流動的壁壘的消除,有助於三地資本市場的跨境合作,帶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有望成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站,還可以緊密結合粵港澳的金融、科技力量,繼續探索金融科技發展的新思路。此外,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的發展將會對國內其他地區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範例。

張楠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先利好交通運輸類、金融類的上市公司,並且在當前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優質的創新型企業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得到更多支持。

鑫根資本及鑫根智庫創始合伙人曾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前沿產業「獨角獸」首選群棲生態場。粵港澳大灣區要以環抱式服務營造「獨角獸」企業群居棲息地,其中金融是經濟的心臟和血液,產業的發展與強盛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務作為支持,而產業的強大又將為金融市場走向繁榮提供堅實基礎。因此,如何為產業與金融營造良性互動的大環境是關鍵。?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即將進入落地階段

本報記者 傅蘇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綱要正在制定過程中,很快會出台實施。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如何實現互聯互通和協調發展,在金融方面和資本市場方面會給予哪些支持,《證券日報》記者昨日專訪了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

《證券日報》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二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相較於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表述有所調整。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調整?在規劃綱要很快就要出台實施的背景下,有哪些領域的合作值得期待?

鄂志寰: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將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並指出「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從此前的概念構想和規劃階段正式進入實施與落地階段。

在合作領域方面,當前粵港澳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合作已明顯加強。如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和三地的連接線工程已經全部完工,「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也已經全國人大批准,廣深港高鐵預計將在今年全線通車。未來粵港澳三地還可合作建設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機場。

目前,最受市場期待的應該是三地如何加快突破制度壁壘,根據市場的規律,促進人才、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例如,市場十分關心港澳居民在內地的工作、教育、醫療、住房、稅收等民生方面能否實現同等待遇。

《證券日報》記者:粵港澳三地各自的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哪裡?未來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來實現互聯互通,以實現協同發展?

鄂志寰:未來,粵港澳可加強互聯互通和創新產業合作,例如三地可通過合作打造一條「廣深港科技走廊」,實現協同發展。在這個創新區域內,香港、廣州的高校和科研中心進行科研設計,同時香港還可提供金融等專業服務的支持;而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則可著力研發,最終由東莞進行生產加工和國際營銷。通過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廣深港科技走廊」的腹地將逐步覆蓋珠三角,並將灣區內部研發製造的產品輸送海外,進而拓寬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規模和發展空間。

《證券日報》記者: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支持方面預計會有哪些突破,資本市場預計會給予哪些支持?

鄂志寰: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華為、騰訊、中興通訊、華大基因、大疆等多種類型的創新企業,因此互聯互通的融資平台對大灣區內的企業和相關產業鏈的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未來粵港兩地或將進一步納入「新股通」「基金通」「衍生品通」「商品通」等創新性安排,並在交易額度方面嘗試放寬,以進一步打通兩地的資本市場,提升整體投融資能力。另一方面,內地有機會將前海試點較為成功的金融制度創新,擴展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例如允許灣區地區的合格企業可以從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借入人民幣資金,並可以在灣區所有指定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結算,以便灣區內的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相關服務。?

證券日報之聲


微信號:securitiesdaily

最火爆股市熱點最熱投資理財資訊

最新互聯網金融動態

獨闢蹊徑的角度和觀點

為您解答財經領域的政策導向

這裡是最火爆的股市熱點集結地!

之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日報 的精彩文章:

商業銀行一季末MPA考核臨近 同業存單餘額不降反增逼近8.8萬億元
中國電影單月票房首破百億元 光線萬達合作賺翻

TAG: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