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高昌古城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高昌古城

高昌城於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故城遺址坐落在吐魯番市東面約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鄉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溝口(勝金口)約6.5公里,東距鄯善縣城約55公里,1961年3月,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書》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北史·西域傳》記載:「昔漢武遣兵西討,師旅頓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漢、魏、晉歷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稱為「戊己校尉城」。公元327年,前涼張駿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縣」(《初學記》卷八引顧野三《輿地誌》)。繼之又先後為河西走廊的前秦、後涼、西涼、北涼所管轄。442年,北涼殘餘勢力在沮渠無諱率領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權。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滅車師前國,吐魯番盆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轉移到高昌城。460年,柔然人殺北涼王安周,「以闞伯周為高昌王。

高昌之稱王自此始也」(《周書。高昌傳》)。此後張、馬、麴氏在高昌相繼稱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統治時間最長,達一百四十餘年(499-640)。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冊封。麴伯雅還曾到隋朝長安朝覲,並娶隋華容公主為妻。640年,唐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統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轄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縣。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國戶籍檔案統計,當時有人口三萬七千。八世紀末以後吐蕃人曾一度佔據了高昌。九世紀中葉以後,漠北草原回鶻汗國衰亡後,西遷的部分餘眾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鶻高昌國。其疆域最盛時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龜茲二都督府之地。此外還統有分布在羅布淖一帶的眾熨及其它一些別的民族或部落,地域範圍遠遠超過了今吐魯番盆地。

1209年,高昌回鶻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賜回鶻高昌王為自己的第五子,並下嫁公主。十三世紀以後,天山以北廣大地區的西北蒙古游牧貴族以海都、都哇為首發動叛亂,堅持「仍舊要生活在草原上,不能到城市地區去」,曾多次南下侵犯臣屬於元朝的回鶻高昌國,1275年一次出兵十二萬圍攻火州(高昌)達半年之久,後來亦都護(高昌王號)火赤哈爾的斤終於戰死在同海都、都哇的戰爭中。這場戰火延續四十餘年之久,高昌城在戰亂中被毀。元延佑三年至五年(1316-1318),受元仁宗冊封繼承高王位的火赤哈爾的斤的兒子紐林的斤,在元朝的支持下,「領兵火州,復立畏兀兒城池」(《元史·巴而術阿爾忒的斤傳》)。由於高昌城在戰火中毀壞過甚,這次重建的火州城已不在高昌舊址,而在原高昌城西(今阿斯塔那居民村附近)。元朝統治瓦解後,火洲部割據處稱「地面」,故《明史》稱:「火州……東有荒城,即高昌國都」。

實地考察,證之文獻資料,高昌郡時期高昌城已經有了現存的內城。外城牆是麴氏高昌時期所建。城北郊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屬於這一時期的文書中有「北坊中城」、「東南坊」、「西南坊」等記載,說明當時此城已經有中、外之分,東、南、西、北之別。見於文書中的城門有青陽門、建陽門、玄德門、武城門、金章門、金福門等。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的《西州圖經》中記:「聖人塔,在子城東北角」,表明唐代西州城是有子城的。早期的宮城在今「可汗堡」內。麴氏高昌時期隨著外城的修建,宮城遂遷移到北部,南面而王,與隋唐時長安城的布局相似。回鶻高昌時期宮城內又曾大興土木。

高昌故城自公元前一世紀建高昌壁,到十三世紀廢棄,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始建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它是吐魯番地區千年滄桑的見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政治風雲人物 的精彩文章:

漢人幾千年來最大的恥辱—靖康之恥
此人乃曹操得力戰將,玩過街機三國志的都認識

TAG:歷史政治風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