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行業研究報告第三期:雲計算服務

區塊鏈行業研究報告第三期:雲計算服務

目錄:

一、序言

二、雲計算服務行業現狀

三、雲計算服務面臨的問題

四、區塊鏈解決方案

五、區塊鏈項目分析

六、結論

七、免責聲明

一、序言

上周TokenClub投研團隊《區塊鏈行業研究報告第二期》出爐,內容聚焦溯源行業,力求通過對溯源行業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來分析溯源概念類的區塊鏈項目,了解其投資價值和意義。

在上兩期的研究中,我們時不時會遇到一個困惑的問題:數據存儲問題。像比特幣、以太坊這些公鏈,交易的數據存儲在去中心化的賬本上,交易數據量很少,運行了八九年的比特幣網路其數據容量尚不到200GB。但對於具體的應用型區塊鏈項目,其涉及到非常多的數據存儲方面的問題。

在分析這個問題時,我們碰到很多區塊鏈項目,有些項目如SC、Storj等在做雲存儲服務,有些項目如流量礦石、玩客雲等,其CDN服務即涉及分散式存儲又涉及到帶寬共享,還有些項目如GNT,做分散式算力,涉及到計算機、存儲、帶寬等。這些區塊鏈項目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存儲、帶寬共享、計算機資源等內容,而涉及到這些內容的行業,在傳統的行業類別里有一個統稱:雲計算服務

本期的區塊鏈行業研究,我們將聚焦在雲計算服務這個行業,雲計算服務涉及到存儲、CDN、算力等多項內容。我們會就雲計算服務這個行業展開研究,介紹其現在發展情況、趨勢、以及區塊鏈技術如何在這方面產生價值等。

二、雲計算服務行業現狀

2.1 雲計算服務概念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2.2 雲計算服務分類

這裡我們採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對雲計算分為三類:

·SaaS:軟體即服務, 用戶無需安裝軟體, 而是用標準客戶端(瀏覽器)即可使用軟體服務, 比如Google Docs

· PaaS:與IaaS類似, 只是用戶不再控制OS, 而是利用雲計算提供商提供的OS和開發環境做開發.

·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用戶無需購買硬體, 而是租賃雲計算提供商的基礎設施, 部署自己的OS, 進行自己的計算, 這裡的用戶一般是商業機構而不是終端消費者. IaaS最有名的提供商是亞馬遜的AWS

來源:艾瑞諮詢研究院

《中國企業雲服務行業研究報告》

2.3 雲計算服務的發展驅動因素

雲計算是由需求和技術雙重驅動的。

需求方面: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應用類產品變得越來越複雜化、移動化,需要支持更多的用戶,需要處理更多的數據量,需要更多的帶寬,需要有更強的計算能力,更大的硬碟存儲空間等等,導致企業自身很難通過購買各類硬體設備和軟體,以及組建完整的運維團隊來維護設備或軟體的運轉。因此雲計算應運而生。將應用部署在雲端,由雲服務提供商來解決各類軟硬體問題,企業只需專註於產品和內容運營,按需來支付相應費用。

技術方面:虛擬化、分散式計算、分散式網路存儲、分散式資料庫、負載均衡等傳統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各類開源技術(如Docker、Linux、OpenStack、XEN、KVM等)也是促進雲計算髮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大數據、AI、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雲計算與這些技術相結合,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同時,隨著雲計算市場的持續擴張,尤其是各巨頭雲計算業務高速增長,雲計算提供商需要建設更多數據中心以滿足業務需求。

2.4 雲計算服務的特點

雲計算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散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雲計算服務具有以下特點:

2.4.1 超大規模、分散式

「雲」具有相當的規模,一些知名的雲供應商如Google雲計算、Amazon、IBM、微軟、阿里等也都擁能擁有上百萬級的伺服器規模。而依靠這些分散式的伺服器所構建起來的「雲」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2.4.2 虛擬化

雲計算採用虛擬化技術,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硬體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這比傳統的在企業的數據中心去部署一套應用要簡單方便得多。

2.4.3 高可靠性和擴展性

「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基於雲服務的應用可以持續對外提供服務(7*24小時),另外「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來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2.4.4 按需服務,更加經濟

「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購買服務,甚至可以按使用量來進行精確計費。這能大大節省IT成本,而資源的整體利用率也將得到明顯的改善。

2.4.5 極其廉價

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雲」的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2.5 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經濟規模逐年擴大,企業對雲計算服務的需求增加,雲計算服務市場的規模近幾年有著不錯的增長。

據艾瑞研究院的報告,未來幾年我國的雲計算服務規模仍保持約30%的年複合增長率。

國際上,據國外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報告稱,2017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為2602億美元,到2020年時,全球雲計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114億美元。

另外,Gartner預計,到2021年時,70%的雲計算服務營收將由前十大公有雲服務提供商主導,包括亞馬遜公司、微軟公司、甲骨文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等。

2.6 雲計算服務相關公司介紹

雲計算服務產業鏈包括三層:

基礎設施層:主要是提供各類伺服器、存儲和網路硬體設備,為雲計算產業的發展提供硬體服務保障;雲計算服務平台層:提供各種雲服務(SaaS/laaS/PaaS),包括雲安全、CDN分發、雲存儲、數據中心、性能APM、雲計算、CRM、OA協同、ERP等服務;終端客戶層:雲計算服務終端用戶。

來源:易觀數據

laaS服務目前由國際廠商、互聯網公司、硬體廠商、CDN/IDC服務商等參與。

主要份額被互聯網巨頭公司(如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騰訊等)瓜分。

laaS服務具有較強的規模效應,需要投入巨大的硬體、人力成本,因此創業者或新進入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少。

SaaS服務最貼近雲計算服務用戶,其為用戶提供各類服務(OA協同辦公、CRM、文檔、網盤、視頻服務等)需求,市場巨大,同時提供Saas服務的企業眾多(如麥克、環信、worktile、釘釘、有道雲筆記、石墨文檔、金蝶、用友、樂視雲等),規模大小不一,尚未形成寡頭格局,創業者進入機會比較大。

PaaS服務主要面向各類開發者,提供通用API介面。這類服務的企業有融雲、極光推送、友盟、訊飛、百度地圖、七牛雲、騰訊雲等。

當前雲計算三類服務PaaS 、SaaS與IaaS的界限已經模糊,每一層雲計算服務提供商都試圖進行擴展,以期能為客戶/用戶提供更好的操作體驗和一站式的IT服務,這就導致他們會主動向其他層滲透。

目前雲計算的基本格局是以阿里、亞馬遜、微軟、IBM等為代表的生態型雲計算服務商,以世紀互聯、萬國數據、網宿科技、華雲數據等為代表的綜合型雲計算服務商和以UCloud、青雲等為代表的專業級雲計算服務商三大類雲計算服務商相互交織的局面。

此處我們主要聚焦雲計算服務平台層,介紹一些發展不錯的公司。

2.6.1 阿里雲

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公司。阿里云為用戶提供全球領先、安全、穩定的雲計算產品,包括雲計算 基礎服務、域名與網站(萬網)、安全(雲盾)、大數據(數加)等。阿里雲擁有滿足廣泛業務需求的產品系列:彈性計算、資料庫、存儲、網路服務、企業級互聯網中間件、視頻服務、行業解決方案等。

阿里雲服務著製造、金融、政務、交通、醫療、電信、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包括中國聯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飛利浦、華大基因等大型企業客戶,以及微博、知乎、鎚子科技等明星互聯網公司。在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12306春運購票等極富挑戰的應用場景中,阿里雲保持著良好的運行紀錄。

阿里雲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節能的綠色數據中心,利用清潔計算為萬物互聯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動力,目前開服的區域包括中國(華北、華東、華南、香港)、新加坡、美國(美東、美西)、歐洲、中東、澳大利亞、日本。

2.6.2 UCloud

UCloud (上海優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雲計算服務平台,自主研發並提供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路資源等企業必需的基礎IT架構服務,並深入了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傳統企業不同場景下的業務需求,提供全局解決方案。依託國內北、上、 廣、深、杭等11地線下服務站及部署在亞太、北美、歐洲的23大數據中心,UCloud已為5萬餘家企業級客戶提供服務,間接服務用戶數量超過10億,部署在UCloud平台上的客戶業務總產值逾千億人民幣。

UCloud深耕用戶需求,秉持產品快速定製、貼身應需服務的理念,推出適合行業特性的產品與服務,業務已覆蓋包含遊戲、電商、金融、醫療、教育、音視頻、企業服務等在內的諸多行業。

2.6.3 七牛雲

七牛雲是國內領先的企業級公有雲服務商,致力於打造以數據為核心的場景化PaaS服務。圍繞富媒體場景,七牛先後推出了對象存儲,融合CDN加速,數據通用處理,內容反垃圾服務,以及直播雲服務等。

目前,七牛雲已經在為 50多萬家企業提供服務, 親歷互聯網創新創業發展的同時,也深入理解傳統企業轉型過程中的雲服務需求場景,推出了有針對性的一系列行業解決方案。

2.6.4 網心科技

深圳市網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註於技術創新的共享經濟雲計算公司,致力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提供技術源動力。網心科技以「無限節點」CDN推出面向企業的CDN服務品牌「星域」,以無限節點、星域調度、動態防禦、弱網加速四大核心技術為企業用戶提供高效、經濟、穩定、安全的CDN服務。

同時,面向個人用戶的賺錢品類智能產品「迅雷賺錢寶」,以「智慧生活」理念,改變家庭帶寬浪費現象。網心科技利用創新技術將迅雷賺錢寶與星域CDN結合起來,打造百萬量級節點的「無限節點式內容分發網路」。

三、雲計算服務面臨的問題

3.1 中心化成本問題:建立數據中心

根據Synergy Research的新數據,2017年第四季度超大規模運營商的資本支出總額達到220億美元,全年接近75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19%。大部分超大規模資本開支用於構建和擴展大型數據中心。

目前,全球已經有400個大型數據中心。2017年,谷歌、亞馬遜、微軟、蘋果和Facebook每季度花費超過130億美元。

阿里巴巴2017年資本支出較2016年翻了一番,而甲骨文和SAP資本支出增長也高於平均水平。

從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雲計算服務商(laaS)為了形成較強的規模經濟,需要不斷的投入巨資用於構建和擴展數據中心。在此領域,已形成強者愈強的局面,其他中小型雲計算服務商很難有競爭優勢。

3.2 數據隱私問題

雲技術要求大量用戶參與,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隱私問題。

雖然雲計算中的數據對於數據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戶雲計算用戶是保密的,但是對於提供雲計算的商業機構而言確實毫無秘密可言。用戶參與即要收集某些用戶數據,從而引發了用戶數據安全的擔心。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雲技術收集。不少知名廠商都被指責有可能泄露用戶隱私,並且泄露事件也確實時有發生。

因此,如何保證存放在雲服務提供商的數據隱私不被非法利用,不僅需要技術的改進,也需要法律的進一步完善。

3.3 數據安全問題

據Crowd Research最新的「2017年雲安全報告」顯示,企業和用戶對雲計算服務的數據安全的擔憂居高不下。35,000多個信息安全社群的網路安全專業人士受訪者最擔心的雲安全問題是防範數據丟失(57%)、數據隱私威脅(49%)和保密違規(47%)。

數據安全隱患包括數據丟失與篡改、數據泄露、中止服務等不同類型。從原理上看,雲環境既面臨傳統IT的所有安全隱患, 又面臨虛擬機、Docker不同層級的隔離不當而造成的數據泄露和許可權失控,還面臨運營商因負載均衡不當或超賣而造成的 I/O阻塞。

雖然從實際來看,社會分工使得專業性大幅提升,雲服務商有比一般企業IT系統更好的安全機制和運維能力,因此整體上安全性更高。但云安全隱患確實存在,但更大程度上是心理問題,因為雲的安全性能優於絕大多數傳統IT。

四、區塊鏈解決方案

從以上對雲計算服務行業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雲計算服務產業鏈可以簡單分為2層:基礎設施層和雲計算服務平台層。

基礎設施層提供硬體設備(伺服器、存儲、網路硬體等),雲計算服務平台層提供各種雲計算服務(如雲伺服器、雲資料庫、網路存儲、CDN分發、雲計算等),雲計算服務平台層包含SaaS、laaS、PaaS三層,每層提供的產品服務和服務的客戶略有差別,但目前的趨勢是朝著融合的方向發展。

對於雲計算服務而言,區塊鏈技術的特點,諸如分散式節點、去中心化網路、數據不可篡改、信任機制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雲計算服務行業的某些缺陷,並像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一樣,融入雲計算服務里。

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雲計算服務行業里的運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4.1 數據隱私保護

用戶上傳數據到雲端(中心化伺服器)會引發對個人數據安全的擔心,同時用戶數據有被泄露的風險。而運用區塊鏈技術和密碼學技術,用戶上傳數據時,涉及個人隱私的數據會被加密,並帶上個人簽名。

當涉及到個人數據讀取操作時,需要經過用戶的身份認證(私鑰確認解鎖)才能正確解密數據,而且這些操作記錄也會被記錄到鏈上,用戶可以查看其個人信息被使用情況。

通過這樣的方式,用戶的個人隱私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用戶個人的數據所有權歸用戶所有。

公司以及企業利用雲計算服務中心來存儲的數據、資料庫等都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來加強隱私和身份確權,保證數據隱私和安全。

4.2 一定程度上的數據安全

雲計算中心服務,相比於一般企業的IT系統,其安全機制和整體安全性更高,對雲安全隱患的擔憂,更多的體現在人們對雲安全的心理認知問題。

區塊鏈技術中涉及的分散式賬本、密碼學原理、哈希演算法等,雲計算服務里的安全機制里也同樣有所涉及並運用。因此區塊鏈技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雲計算服務的安全性問題。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信任機制,可以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實現交易雙方之間的信任交易。這種技術上實現的去中心化信任機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們對雲計算服務安全性的認知和信心。

同時,相對於雲計算服務依靠一個企業來實現的中心化管理,以及一個企業布局的多個節點而言,區塊鏈技術是由多個相互獨立的節點來確認,各節點之間彼此獨立而分散,靠鏈上的激勵機制來維持一種鬆散的合作關係,這種相對於中心化管理來說,效率上可能會低,但會更加安全,各節點之間沒有明顯利益上的關係,不必因為利益而屈服,會更加公正。

因此,區塊鏈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數據更安全,緩解數據丟失與篡改、數據泄露等數據安全問題。

4.3 「共享經濟」新生態

雲計算服務,嚴重依賴服務商或運營商建造的數據中心,隨著對雲計算服務需求的增加,各類服務商也需要不斷投入資金購買新的伺服器、硬碟、網路帶寬等資源,來在世界各地構建新的數據中心節點。這就會產生一個資源有效配置問題。有的服務商擁有的數據中心服務資源較多,但暫時用不完,而有的服務商又迫切需要更多的數據中心服務資源來滿足需求。

但因為不同的服務商間的競爭關係,這些資源並不能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可以想像在共享打車出現之前的計程車市場,一個城市各個區域的計程車、私家閑置車、乘客等多方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對稱等問題,資源始終不能合理有效的配置。共享打車的出現,通過中心化的APP來協調各方資源,實現車輛的有效調度,乘客的方便出行,一定程度上城市交通擁堵的緩解,最終實現了多方共贏的新生態模式。

區塊鏈除了技術的特徵,在經濟上最大的特點便是Token代幣經濟模型。通過引入Token代幣模型,可以在區塊鏈內部進行價值的自由交換轉移,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可以適用很多場景的自由交易和自動執行,實現協同交互。同時,利用Token代幣的經濟激勵機制,可以激勵資源方貢獻自己的資源,激勵用戶去使用產品,激勵更多的第三方參與進來,實現各方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化,在此基礎上,能夠實現一種納什均衡的新型合作共贏的生態場景。

五、區塊鏈項目分析

雲計算服務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並在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形成的產物,其本質是對IaaS、PaaS、SaaS和一般的企業客戶進行的社會分工,讓每個企業都專註於自己的所長。

相對於互聯網行業的成熟和繁榮,區塊鏈相關產業只是剛剛開始發展,相當於互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底層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技術尚不成熟,尚無大規模的商業推廣,相關的生態和應用是非常匱乏的。在這個階段,雲計算服務的各項應用是沒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間的。

目前區塊鏈方面的雲計算服務,集中在laaS層,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礎的計算、存儲服務、分散式CDN服務。部分可算做是PaaS層或SaaS層,為各類區塊鏈應用提供一些軟體方面的支持,比如智能合約解決方案、身份認證方案、商用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等。

下面我們會分幾個方向來說明這些具體服務,介紹一些區塊鏈領域裡相關的項目,分析其發展狀況和各自的特點。

5.1 分散式CDN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內容分發網路。基本思路就是在網路各處部署服務節點,每個服務節點上都緩存了源站的一部分數據,系統實時地根據網路流量、負載狀況、服務節點到用戶的響應時間等信息,自動將用戶請求到導向離用戶最近的節點上,目的就是讓用戶就近取得數據,提高響應速度,可以實現高流量、大並發的網站訪問。

CDN作用體現在:使用戶可就近取得所需內容,解決 Internet網路擁擠的狀況,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和成功率。解決因分布、帶寬、伺服器性能帶來的訪問延遲問題,適用於站點加速、點播、直播等場景。

傳統的雲計算服務幾乎都有CDN服務功能,區塊鏈相關的CDN服務則採用了區塊鏈的解決方案,通過智能硬體礦機的形式,用戶購買礦機,貢獻帶寬資源和硬碟資源,通過挖礦的方式獲取代幣獎勵。項目方則集合用戶的帶寬和硬碟資源,為企業提供CDN服務。

5.1.1 玩客雲

玩客雲是迅雷旗下網心科技推出的一個私人云盤產品,也是一個共享計算設備。用戶購買安裝後可以共享帶寬和存儲資源,通過這種共享獲得對應的回報,這種回報最直接的體現是「鏈克」。

鏈克(英文名LinkToken)是玩客雲共享計算生態下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原生數字資產,它的產生過程與玩客雲智能硬體、共享CDN的經濟應用有強關聯,必須通過玩客雲智能硬體分享網路帶寬、存儲空間等資源來獲得。在玩客雲共享計算生態系統中,它將成為用戶交換可共享計算資源的媒介,保證用戶的權益和提供的計算資源對等。

迅雷要通過「玩客雲」設備讓用戶閑置的計算資源共享給更多用戶,再藉助於迅雷雲計算業務在去中心化的計算設備上開展to B的CDN(內容發布網路)服務「星域」,形成規模營收再回饋給共享資源的用戶。目前小米、快手、愛奇藝、陌陌、熊貓直播、bilibili等內容+企業均是其客戶,基於共享計算平台的平均上行帶寬已經達到11Mbps,人均貢獻存儲已達到958GB。

5.1.2 流量礦石

流量礦石由雲帆團隊打造,旨在打造一個安全、穩定、透明、不可篡改的分散式共享 CDN 平台,通過匯聚個人手持設備、家庭帶寬、企業節點、IDC機房等眾多閑散的帶寬、CPU和存儲資源,構建「無限節點」的CDN網路,通過雲計算的方式對分散式 CDN 進行最優化的實時部署利用,有效地幫助各大視頻站解決帶寬不足而所購帶寬又利用率不高的行業困境。

流量礦石作為最早推出「共享 CDN 模式」的數字商品之一,開創了「共享經濟+閑置帶寬資源+數字商品」的創新互聯網產品模式。已服務雲帆加速 、雲帆搜索、視頻頭條 、耐飛、放眼直播、米家互動等多家行業客戶。

5.1.3 BlockCDN

BLOCKCDN 是一個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的分散式CDN系統。該系統集 CDN 挖礦,智能合約結算,CDN 交易市場於一體。BLOCKCDN 通過鏈下工作,鏈上結算的方式,使全球網路參與者將自己閑置的設備(如PC、路由、電視盒、手機等)分享出來並提供上傳流量,使互聯網加速節點無處不在。

BLOCKCDN 基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系統,使得閑置帶寬的用戶,在不增加額外投入的情況下, 分享閑置上網設備和上傳流量得到更高的收益,也讓需要加速的網站主獲得價格更加低廉,節點更多,速度更快的分散式 CDN 服務。

5.1.4 總結

雲計算是很成熟的計算模式,通過集中部署大幅降低企業的計算成本,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計算部署和維護成本,並沒有解決用戶端的計算需求,以及企業計算本身的成本,高昂的CDN費用、帶寬費用和存儲費用仍然困擾著企業。

而運用區塊鏈技術的CDN項目的特點是共享計算,通過整合社會上閑置的帶寬、存儲和計算資源,通過雲計算的形式實現共享計算。通過這種方式,其CDN服務的費用相對於傳統的雲計算服務費用而言非常低,可以滿足企業用戶的CDN需求。

就像共享單車、共享出行等等共享經濟平台一樣,去中心化的好處是去掉中間環節、整合閑散資源,降低消費成本,然而難點是管理成本,平台最大的責任就是通過技術和規則去管理供給和消費端的參與者。

在分散式CDN方面,和傳統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規模經濟相比,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項目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閑置資源的利用和CDN成本的降低,不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成本去購買硬體設備,同時能提供價格更低的CDN服務,是初創型公司進入CDN服務領域不錯的一個發展方向。

我們預測,傳統雲計算服務商和基於區塊鏈的CDN服務商,在市場上會形成某種程度的互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共存。

5.2 雲存儲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散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

區塊鏈相關的雲存儲服務主要是利用共享經濟模式,整合社會上的閑散存儲資源,利用區塊鏈的分散式節點,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用戶通過貢獻硬碟資源參與挖礦獲取Token代幣獎勵,使用方通過購買代幣使用存儲資源。

5.2.1 IPFS

星際文件系統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是一個面向全球的、點對點的分散式版本文件系統,目標是為了補充(甚至是取代)目前統治互聯網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將所有具有相同文件系統的計算設備連接在一起。

IPFS是一個去中心化存儲網路,讓雲存儲變成一個演算法市場,區塊鏈中的礦工可以通過為客戶提供存儲來獲取Filecoin,客戶可以通過花費Filecoin來僱傭礦工來存儲或分發數據。這種方式給礦工們創造了強大的激勵,激勵他們儘可能多的聚集存儲器並且把它們出租給客戶們。Filecoin協議將這些聚集的資源編織成世界上任何人都能依賴的自我修復的存儲網路。

在IPFS架構中,沒有存儲上的限制,大文件會被切分成小的分塊,下載的時候可以從多個伺服器同時獲取。IPFS的網路是不固定的、細粒度的、分散式的網路,可以很好的適應內容分發網路(CDM)的要求。這樣的設計可以很好的共享各類數據,包括圖像、視頻流、分散式資料庫、整個操作系統、靜態網站等。

IPFS文件系統具有很多優點:

1)下載速度快、不依賴於主幹網、中心化的伺服器

2)通過激勵礦工分享硬碟空間,從全網中去掉冗餘存儲,使得IPFS存儲空間非常便宜

3)IFPS的分散式網路節點,能有效保證安全

4)IPFS很難被中心化管理,和限制

5.2.2 Sia

Sia是去中心化的雲存儲平台。在這個平台中,存儲數據的用戶需要雲儲幣(SC)支付給空間提供商。用戶可以將自己電腦硬碟的存儲空間進行出租,同時將獲得一定的SC作為報酬,而擁有SC的人則可以租賃其他用戶的硬碟存儲空間。

Sia 最初的設計目的是:讓雲儲存去中心化。 在這個平台上,您可以存放和提取各種各樣的文件,並不需要為您的文件隱私和安全擔心。通過運用加密技術,加密合約,和重複備份,sia 能夠使一群互不信任的和互不了解的計算機節點聯合起來成為一種有統一運行邏輯和程序的雲儲存平台。

相對於傳統的雲存儲平台,Sia平台在數據存儲上更快,更便宜、更可靠。因為這些互不信任的計算機節點分布於世界各地,sia 可以在無需添加成本的情況下成為一個有效的文件及其內容的分銷網路。文件上傳者可以自由選擇他們所使用的節點,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避開一定區域內的節點,或只用那些他們認為可信的節點。

5.2.3 MaidSafe

MaidSafe於2006年2月在蘇格蘭Troon成立,目標是用完全去中心化架構來取代互聯網昂貴的數據中心,建立一個全球範圍內任何人都可以訪問的去中心化儲存平台。這個平台由提供存儲、計算能力和帶寬的個人用戶構造而成,形成一個全球自治系統。

MaidSafe團隊已編寫了許多演算法來協調、兼容和控制各個獨立節點,這些獨立節點不斷地重複簡單基礎的工作——就像工蟻。因為用戶數據被複制到分布於不同地理位置的4個伺服器中,所以即使1或2個節點因為網路原因中斷,網路的冗餘性和安全性依然得到提高。

5.2.4 Storj

Storj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雲存儲系統,功能與中心化的dropbox,onedrive類似。storj激勵用戶分享自己的剩餘空間和流量以獲得區塊獎勵,因為其充分利用用戶資源,成本極低,並且數據採用冗餘和端對端加密存儲,更加安全可靠。

Storj實施客戶端加密的對等雲存儲網路將允許用戶在不依賴第三方存儲提供商的情況下傳輸和共享數據。 沒有中央控制將減少大多數傳統的數據故障和中斷,並大大增加安全性,隱私和數據控制。

Storj協議,用於在分散式網路對等體之間形成和執行存儲合同。 Storj協議允許網路上的對等體協商合同,傳輸數據,驗證遠程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檢索數據和支付其他節點。每個對等體是一個自主代理,能夠在沒有重大的人際交互的情況下執行這些動作。

5.2.5 總結

當前像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這樣的雲計算服務行業里的具體,都擁有足夠的資源來構建雲存儲數據中心。雲存儲需要帶寬、存儲和運維的持續投入,創業類公司很難進入此領域。

但基於區塊鏈分散式加密存儲,能夠解決雲存儲當前面臨的成本、投入問題,通過Token代幣激勵模式,激勵用戶貢獻閑置資源,來降低雲存儲的使用成本。此種模式有利於初創企業進入雲存儲領域。

在雲存儲領域的這些區塊鏈項目中,Sia、MaidSafe、Storj、IPFS的模式大致相同,但IPFS除了分散式存儲之外,更是一種底層協議,將改變傳統互聯網HTTP協議的服務端客戶端的信息傳輸模式,它基於內容查找,而不是HTTP的位置查找,可以很好的適應內容分發網路(CDM)的要求。很多的區塊鏈應用類項目,都計劃或採用基於IPFS的存儲方案。

5.3 超級算力(分散式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的數據中心裡,成千上萬台電腦和伺服器連接成一片電腦雲。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麼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區塊鏈相關的雲計算項目,主要是藉助區塊鏈的分散式技術,將多個分散的計算機節點連起來,提供超級算力(分散式計算)資源租賃服務。

5.3.1 GNT

Golem 是建立在以太坊平台上的去中心化計算機算力租賃平台。通過golem平台,任何用戶都可以成為算力的發售方和租用者。無論用戶提供的是一台閑置的家用電腦還是幾台大型的數據中心,都可以加入到 golem 平台中。基於以太坊的交易系統被應用於 golem 平台,用於結算算力提供者的收益和算力使用者所需要支付的費用。

Golem所實現的新的市場機制需要3組用戶支持:算力資源賣家(」算力供應商「),把需要計 算任務上傳到網路的任務創建者(」算力請求方「), 還有軟體開發者。這三組人員形成了 Golem獨特的互相交互依存的生態系統。

作為去中心算力市場的支柱功能可以看作為是一種基建即服務(Iaas),也是一種平台即服務(PaaS)。通過集成一些專屬軟體後,Golem會展現其真正的潛力。任何有興趣的第三方可以在Golem基礎上自行創建和部署軟體並通過應用註冊市場進行發布。在轉賬支付框架下,開發者可擴展和自定義支付方式,實現獨特的賺錢方式。

5.3.2 RLC

iex.ec旨在提供一個在區塊鏈上運行所需的可擴展,安全,容易訪問服務、數據集和計算資源的分散式應用程序。這項技術依賴於以太坊智能合約,同時為了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需求,允許建立一個虛擬的雲基礎架構。iex.ec利用的是法國國家計算機及自動化研究院(inria)和法國國家研究中心(cnrs)在桌面網格計算領域已經成熟的一套技術。桌面網格思路是收集計算機在互聯網上未充分利用的資源,以消耗傳統超級計算機幾分之一的成本去執行大規模的並行及分散式應用程序。

正在開發一種新的貢獻證明協議(proof-of-contribution),該協議將允許區塊鏈外的共識。通過貢獻證明,外部資源提供者將直接在區塊鏈上認證其資源的使用。最終iex.ec將部署一個可擴展、高性能、安全和可管理的區塊鏈,這將促進新形式的分散式管理。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和雲計算產業的領導者未來將很快加入進來這場變革中。

5.3.3 ENG

Enigma是具有隱私保證的分散式計算平台。藉助安全的多方計算技術,不同方能夠對分散式存儲的數據運行計算程序並得到正確結果,而無需訪問原始數據本身。enigma分離了數據的訪問和計算,使得共享數據不再是一個不可逆過程,實現了對個人數據的自主控制,為數據貨幣化建立了基礎。

Catalyst是第一個運行在Enigma上的應用,用戶可以在其中分享投資組合數據、建立高收益的投資策略。

5.3.4 SNM

Sonm是全球分散式計算能力的通用霧超級計算機。Sonm項目的目的是提供安全,成本花費更高效的的方式在自由市場投入使用,運行在一般目的的計算工作領域,從遊戲伺服器到科學計算!不斷需要大量計算能力的基本科學計算可以輕鬆地運行在Sonm ,包括社會統計、氣候預測、生物信息學、空氣動力學計算、藥物開發、建模、流星軌跡建模。

與廣泛的中心化雲計算服務不同,SONM項目實施霧化計算結構-一個去中心化的設備池,所有這些設備都連接到互聯網(物聯網)。

5.3.5 XEL

elastic project(xel), 是一個旨在建立分布超級計算機的開源項目。elastic將提供一個具有執行互聯網上計算任務的去中心分布計算基礎設施。在這個大前提下,elastic建立在加密學貨幣技術之上,並且將建設一個基於市場機制的算力買賣市場。算力買家,用elastic軟體開發包建模附加一定量xel代幣獎勵並在網路上廣播,然後我們稱之為「礦工」的算力提供者為獲取一部分elc代幣會貢獻算力資源。礦工獲取的代幣份額取決於其貢獻算力的份額。以xel代幣作為驅動力量,elastic能讓潛在算力購買方從礦工處獲取大量由cpu, gpu, fpga組成的集群算力。

5.3.6 總結

與超級算力(分散式計算)相關的區塊鏈項目,大體思路一致,通過整合社會閑置的計算資源,來為企業或個人提供去中心化算力服務,基於Token代幣經濟,構建計算機算力買賣方市場。相比傳統的雲計算服務,其降低了雲計算服務的門檻和使用費用,有利於雲計算的普及。但這些基於區塊鏈的超級算力項目,在技術上並不成熟完善,部分都還是在測試網路運行,穩定性和速度上較傳統的雲計算服務差很多,同時這些項目並沒有典型的應用案例或服務場景,離大規模商用還比較遠。

5.4 軟體(平台)服務

以上三種類型的服務,可以算作雲計算服務的laaS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涉及到硬體相關服務。

雲計算服務還包括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這兩種形式,對於很多區塊鏈項目而言,也涉及到這兩種類型的服務,比如提供基於區塊鏈的資料庫服務的Bluzelle(BLZ),提供簡化版智能合約編寫的Etherparty(FUEL),提供智能數字合同法律協議的Agrello(DLT),提供身份認證的本體網路Ontology(ONT),提供信用協議的BlockMason(BCPT),提供代幣定製平台的Waves(WAVES),提供定製的區塊鏈開發平台的Stratis(STRAT),提供去中心化自治平台的Wings(WINGS),提供可擴展安全審計協議的Quantstamp(QSP),提供應用商店開源分散式協議的AppCoins(APPC),提供AI演算法協議的SingularityNet(AGI)等。

我們可以將這些統稱為軟體或平台服務。這些基於區塊鏈的軟體或平台服務,涉及的項目眾多,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服務範圍,用區塊鏈技術來試圖解決區塊鏈應用推廣方面的問題。

但目前的區塊鏈行業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底層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性限制了區塊鏈技術的商業應用和推廣。相較於雲計算服務里眾多的SaaS服務和PaaS服務,區塊鏈領域裡的這類服務還比較少,商業應用型不足,相關的生態建設還比較弱,但我們相信,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區塊鏈商業應用的繁榮,會催生出更多的平台或軟體類的服務。

六、結論

基於以上對雲計算服務行業的認知,以及目前市場上一些與雲計算服務相關的區塊鏈項目的分析,我們對雲計算服務和區塊鏈項目有以下幾點結論。

6.1 雲計算服務公司與區塊鏈公司對比

雲計算服務行業和區塊鏈概念類項目,在生態成熟度、參與主體和服務對象上有些區別。

· 生態成熟度:雲計算服務行業的生態比較成熟,SaaS/laaS/PaaS服務內容眾多,參與的公司多,競爭激烈,區塊鏈在這方面,主要是laaS服務,SaaS/PaaS型服務較少,而且不成熟,幾乎沒有商用推廣。

· 參與主體不同:雲計算服務參與主體主要是提供方和需求方,區塊鏈里則是服務方、用戶和需求方三方的融合。

· 服務對象區別:雲計算服務的對象是各類企業用戶以及部分個人用戶,主要是類互聯網企業及應用方面的需求;區塊鏈里的雲計算服務,雖涉及到部分互聯網類企業的需求,但其更主要的還是為各類區塊鏈應用和各類開發者服務。

6.2 模式創新:共享經濟

雲計算服務行業里,服務提供方通過投資購買各類硬體設備組建數據中心來形成規模經濟,降低運營成本,然後為需求方提供各類雲服務,需求方本身的成本並沒有減少。

而區塊鏈里的項目特點是共享經濟,主要是整合社會上的閑置帶寬、存儲和計算資源,通過雲計算的方式來為需求方提供服務。提供閑置資源的用戶獲得了代幣收益,需求方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服務,這樣達到用戶受益、降低需求方成本和自身平台受益的一種三方共贏的生態模式。這種類似共享經濟的模式,是一種創新和資源整合,有著積極的意義。

6.3 項目落地價值

區塊鏈里的這些項目,比如提供分散式CDN服務、雲存儲服務、超級算力服務的項目,通過共享經濟的模式,整合社會閑置資源來達到資源合理配置,並降低了成本。這些項目本身是有實際需求和商用價值的,對於雲計算服務來說,它們提供的服務成本更低,具有價格優勢,對於區塊鏈行業來說,也可以為目前的一些項目提供支持,為更多的區塊鏈應用類項目貢獻力量。

因此,這些區塊鏈應用類項目,相對於其他區塊鏈項目而已,是有價值的,能夠落地的項目。這些項目目前的階段是提供某類需求服務,下一階段是一些區塊鏈應用型項目使用這些服務,使其價值得以彰顯,在這個階段,會產生一些商業價值,最後一個階段是隨著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區塊鏈應用大爆發,這些基於雲計算的應用會得到廣泛的商業使用,並衍生出新的服務類型,形成類似於區塊鏈基礎服務的功能。

6.4 區分區塊鏈項目好壞的標準:技術

這些基於區塊鏈的雲計算服務概念類的項目,項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需要團隊成員在CDN分發、P2P網路、分散式存儲、伺服器負載均衡、開源技術等方面有一定經驗和技術積累,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動態管理各類閑置資源。因此,這類項目具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我們可以單從技術來,來分辨這類的區塊鏈項目是否靠譜。在技術靠譜的情況下,再去查看項目的商業價值及落地應用價值。

6.5雲計算服務行業技術相互融合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及相關產業要素會和雲計算服務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目前已經有一些雲計算服務商開始布局區塊鏈技術。

從這方面來講,雲計算服務商和一些區塊鏈公司存在著競爭關係,但兩者在發展方向、業務模式、商業邏輯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雲計算服務商運用區塊鏈技術,可能偏向於構築多節點,形成聯盟鏈這種形式來維護一套賬本,開展合作與服務,區塊鏈里的公司則主要是通過智能硬體設備,輔以Token代幣激勵的形式來發展其節點網路。在這方面,區塊鏈公司是有機會在某些領域取得競爭優勢的,並以此構築其生態護城河,從而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

以上內容為TokenClub投研團隊《區塊鏈行業研究報告》第三期的內容,主要是對雲計算服務行業的一些分析,來探討區塊鏈領域裡相關項目的價值。由於雲計算服務涉及的服務內容非常多,我們對這些區塊鏈項目只是按照類別進行了簡要分析,並沒有深入研究,以後有機會,我們會就一些具體類別,做一些深入的探討,敬請期待。同時由於能力有限,文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錯漏之處,歡迎有不同見解的幣圈人士參與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幣圈 的精彩文章:

本體協議-「無需信任」的區塊鏈上的「信任體系」
棗神:基礎鏈概述-千倍幣的溫床

TAG:海外幣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