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蛋撻:品嘗一口小確幸,這款美食不簡單

蛋撻:品嘗一口小確幸,這款美食不簡單

馬上關注,獲取專業健康建議

新鮮出爐的酥皮蛋撻,油麵團和水麥團均勻覆蓋,烘香後一層一層又一層的薄衣,承托那顫抖的、脹胖的、飽滿的、活活地晃蕩,但又永遠險些不敢泄漏的黃油蛋汁,凝成微凸的小丘。每一搖動,就像呼吸,令人忍不住張嘴就咬……

第一口的蛋撻滋味最香甜,咬下去,酥皮鬆化,撻心滑溜,儘管舌頭被燙著,還是心滿意足地露出微笑。那一刻的幸福,就像在最後一分鐘趕到學校,不用被遲到記名。

這份人人喜愛的小確幸,一直是譚小飽醫生的最愛。

雖然是到處可見的西餅點心,蛋撻背後卻內有乾坤,有許多美好的故事等你發現。

英國蛋撻:

這真的是我們熟悉的蛋撻嗎?

從小就喜歡吃蛋撻,每次新鮮蛋撻出爐的時候,我趴在櫥窗邊上饞的不行。人們告訴我蛋撻起源自英國,想吃正宗蛋撻就要去起源地。後來有機會到英國,就迫不及待去英國其中一家歷史最長的蛋糕店,準備一嘗美味。

位於西倫敦裘園的Newens Tea House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用最初500年前的配方製作蛋撻的麵包店。

Newens Tea House在店裡有一大段對蛋撻的介紹——

蛋撻的配方直到18世紀都是王室專有的,後來被王室廚師John Billet泄露出來了,而他的學徒John Newnes成立了自己的麵包店,也將師傅傳授的秘密配方帶走了。而這位John Newnes,就是Newens Tea House的創辦人。於是我們今天還能吃到18世紀的皇室味道。

可是……

這個蛋撻真的是我們熟悉的蛋撻嗎?看外形就不是一個爸爸生的吧?

蛋撻的撻皮幾乎沒有嚼勁,香酥鬆脆,口感更似曲奇。除了撻皮,撻心沒有一絲一毫的蛋香和牛奶香,就像甜甜的油油的凝乳酪。整個蛋撻吃下去,就像沒有巧克力味道的軟巧克力夾心餅乾。

有趣的是,英國蛋撻大大小小應有因有,除了一人獨食的小型蛋撻,還有大到可以切開享用的大型號,小到像小熊餅乾一樣手指頭大小的零食型號。

原來網上說的都是真的,腐國料理風格就是暗黑啊。大概是腐國天氣寒冷的緣故,只要是奶油和熱的點心,都等於「好吃的」點心。譚小飽在留學的兩年里,慢慢也習慣了這個味道,以至於長胖了7kg。

譚醫生減肥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一邊品嘗各種甜點,一邊回到標準體重,這個難度也沒誰了:)

葡式蛋撻:

和KFC真的是一樣的!

一個月前,接到親們的邀請到澳門遊玩,其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品嘗正宗澳門葡撻,位於澳門半島的瑪嘉烈西餅店。

老外真的很喜歡在自己店裡面介紹歷史,以下——

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之後,隨即慕名而至者眾,並成為澳門著名的小吃。後來,他的太太瑪嘉烈將方子賣給了肯德基。也就是我們平時可以一直吃到的那種味道。

葡式蛋撻從發源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走過了100多年時間,不過味道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

原味的葡式蛋撻普遍都烤的比較「焦」,焦糖味很濃郁。撻心略甜,充滿了濃濃的蛋香,和濃郁的奶油香氣相得益彰,相輔相成,誰也沒有覆蓋掉誰。

味蕾受到了炮轟和洗禮的同時,感到心滿意足!

葡萄牙蛋撻的特點,在於牛油皮做殼,而不是酥皮。

我們以往吃到的酥皮大多柔軟酥脆,捏在手裡蛋撻還都是軟軟的,而且一定要趁熱吃。如果稍微放的時間一長,酥皮不酥了就相當難吃。

而葡萄牙的蛋撻外皮卻是堅硬的,就像是個精美的容器,很好的盛住了撻水。一口咬下去,竟然有脆如春卷皮的感受,為柔滑的撻水增添了活潑爽脆的口感。

粵式蛋撻:

最愛還是大同酒家……

廣東和香港的中式蛋撻以全蛋和牛奶作為原料,相比濃郁卡仕達醬的蛋黃與奶油更加清爽,但是毫不寡淡。

以中式豬油開酥,也讓蛋撻的口感更加類似燉蛋,口味也更加清爽,味道更中國。作為擁有一個中國胃的營養師,最愛還是粵式蛋撻。

粵點界泰斗之稱的何世晃,何師傅還為蛋撻作詩一首:

皮層疊疊灌黃湯,

尤似鳥巢卵破漿。

展現人前如亮鏡,

平民美食世無雙。

曾經的大同酒家

廣式蛋撻最有名氣的要數「大同酒家」了。2016年停業以前,大同蛋撻在每日早上的7點半準時出爐,這份軟熱甜滑的新鮮滋味,讓不少年輕人願意早起,和公公婆婆一起搭台(意為 拼桌子)。

最巔峰的時期,蛋撻從早上7點賣到晚上12點,每天出品幾千個都供不應求,真是「有錢都買唔到」。

可惜隨著2016年底結業,現在一切都已成為記憶和傳說~~~~~

利苑酒家

利苑酒家是香港最出名的的粵菜館之一了,在廣州、北京、上海都有分店。

利苑酒家的蛋撻,大概就是目前粵式蛋撻的完美標杆。

外層開酥層層分明,一口咬下去酥脆香濃,「咔嚓」一聲,彷彿時間都靜止了。光滑的內餡金黃圓潤,閃耀著溫吞的光芒。順滑、甜蜜,蛋香飄灑著,讓人沉醉其中。利苑的港式蛋撻,絕不誇張的是現在能夠品嘗到的蛋撻裡面第一名的。

香港的泰昌餅家&豪華餅家

這兩家餅家都位於香港,是影星周潤發的最愛西點店。周潤發曾經在多處和街坊鄰居推薦這兩家店:「新鮮出爐時,大家(豪華跟泰昌的蛋撻)一樣咁靚。」

泰昌餅家位於香港島中環擺花街,所出產的蛋撻,由於曾獲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光顧,故被稱為 「肥彭蛋撻」。

他們家主要是以牛油為主,吃起來比較滑順,看這張就知道了!和我之前所吃到的完全不同!牛油皮蛋撻,沿用了英式傳統做法,在粵式蛋撻中比較少見,怪不得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經常光顧,大概是思念英國了吧。(ˇ?ˇ)

牛油蛋撻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塊盆狀的餅乾,有一陣牛油香味,類似西點常用之餡批底皮(Pie Crust),口感像曲奇一樣,所以又有曲奇皮之稱。

豪華餅家位於九龍城,於1970年代開業,高峰期每日賣3000多個蛋撻。「靚料+心機」是老闆的常勝秘訣:法國奶油、北京雞蛋,荷蘭奶粉......只要食材品質好,再貴老闆也捨得用。講到心機,每日上千個蛋撻都由老闆親力親為,也是服氣!

酥皮蛋撻撻皮的為一層層薄酥皮,近似西點的牛油酥皮(Puff Pastry);但因使用豬油(Lard),口感較牛油酥皮粗糙。另因撻皮較厚,故酥皮蛋撻的餡料量較牛油蛋撻為少。

香港的檀島酒店

於香港島有多家分店的檀島咖啡店,其門前對聯以其馳名之咖啡蛋撻作題:「檀香未及咖啡香,島國今成蛋撻國」。據稱該店的蛋撻有192層酥皮,比普通的100層多,特別松化香酥。

《月滿軒尼詩》上映後,檀島咖啡的蛋撻、奶茶一時風頭無兩。在電影里,學友就是吃著這裡的192層酥皮蛋撻,和湯唯談情說愛的。

他們經營的不錯,在北京和上海都開有分店,台灣也有兩家。

不過——

親測試味後,還是很失望的。酥皮的魅力不在於層數多少,而在於乾脆的酥皮和溫潤的蛋撻心之間形成的口感對比,外酥內潤,口感豐富;也在於感官衝擊的對比,聞起來香甜吃起來油綿。

然而,192層酥皮,先不說有沒有那麼多層,就算172層或者72層,也是太厚,烘焙之後容易變得硬邦邦的,沒法起酥。特別是蛋撻底部,由於每一層太薄,導致蛋撻心的水分浸潤,軟掉的外殼怎麼說也不會好吃。

上海的莉蓮蛋撻店

位於上海的莉蓮蛋撻店最為著名,在虹口、徐匯、楊浦等地區開有十幾家分店,並為食客所津津樂道。

譚醫生團隊裡面有一位夥伴,曾經呆在上海10年,他一直津津樂道說這家蛋撻店的味道比得上任何一家廣東做的好的蛋撻。

可惜,譚醫生一直在聽說,沒有機會吃到。如果哪位親曾經吃過,一定要在後台聯繫我們,告訴譚小飽到底是個什麼味道。

北京的金鼎軒

金鼎軒是北京老牌早茶館子之一。在老北京人心目中,要吃早茶,還得去金鼎軒。2015年的時候,譚小飽和叮叮兩人,受到一家英國金融機構邀請參加他們的合作啟動大會,得有機會到了一趟帝都,當時還是一名老北京帶我們去吃的。

雖然金鼎軒的蛋撻上來的時候已經涼了,本來沒抱什麼期待,但一口下去,濃郁的蛋奶香氣充盈著整個口腔。起酥式的外皮雖然不太脆了,但是還很酥。在北京以京城菜係為主的氛圍里,能夠吃到一枚90分的蛋撻,夫復何求?

如果人在北京,吃膩了好利來的西餅,突然想吃一口正宗味道的蛋撻,金鼎軒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品嘗一口蛋撻的小確幸

小時候吃蛋撻,我喜歡用小勺子,挖著黃澄澄的撻心來吃,剩下的撻皮就留給長輩們吃,直到長大以後,才發現蛋撻整個地吃,味道最好。

蛋撻要新鮮出爐才是最好,滾燙的熱度,掃去一日的辛勞,甜味的蛋香,包裹著我們,讓人充滿了溫暖。

希望這篇小文,能夠讓親們在下次吃蛋撻的時候,感受到更多的美味和觸動。

——? 【 介紹 】:

譚宗瑜

臨床醫生+營養師

中山大學臨床醫學系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營養學碩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醫生的營養小屋 的精彩文章:

老老實實吃飯,體重還能噌噌往下掉
減肥?我只為健康而戰!

TAG:譚醫生的營養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