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裙子的士大夫——《紅蕖留夢》

穿裙子的士大夫——《紅蕖留夢》

簡介:葉嘉瑩,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一生致力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與普及,被譽為「當代李清照,說詩第一人」,「將生命與詩詞、學術相融合的人」。《紅蕖留夢》是葉嘉瑩第一本傳記,由本人口述,張候萍撰寫,講述其自1924年出生起至近年的人生經歷、詩詞創作、學術研究和師友交遊。全書共九章,前六章按時間順序分階段(家世、青少年、大學、台灣時期、北美時期、回國)追述葉氏一生經歷,第七章是對其學術思想發展歷程的回顧和總結,第八章記述前幾章中未能提及的師友交遊;最後「結束的話」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並對此前很少提及的婚姻生活作了一些追述。

鷓鴣天

似水年光去不停,長河如聽逝波聲。梧桐已分經霜死,幺鳳誰傳浴火生? 花謝後,月偏明,夜涼深處露華凝。柔蠶枉自絲雖盡,可有天孫織錦成。 (節選自《紅蕖留夢》)

推薦者言:

穿裙子的士大夫——《紅蕖留夢》

鉛山縣紀委監委 蘇 濤

《紅蕖留夢》這本口述自傳全景式呈現葉嘉瑩先生坎坷際遇、研讀治學和人生感悟。口述的文字、詩詞的文字以及講解的文字三者交融疊加,引你走進中華詩詞輝煌殿堂和她的高潔世界。

葉嘉瑩一生致力於中華詩詞傳承和中國古典文化傳播。讀《紅蕖留夢》一書,可讓你一睹當代「李清照」的絕代風華,領悟傳統詩詞的獨特韻味。《紅蕖留夢》為你呈現葉嘉瑩四大精神特徵。

滄桑是她人生及作品的底色。清代詩人趙翼曾云: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傑出詩人或許總逃脫不了苦難的羈絆。葉嘉瑩13歲遭遇「七七事變」,17歲經歷喪母之痛,24歲結了不幸的婚姻,後來飄零海外大半生,晚年經歷喪女之痛,人生不幸她佔了大半。「平生幽怨幾多般,從來天壤恨,不肯對人言。」詩人不喜歡把不幸在人前絮叨,只將一腔幽怨化作詩詞。於她而言,不幸的是國恨家仇,幸運的是萬千悲憤化作美麗詞章。這或許就是詩詞的力量。

國恨鄉愁是她詩詞作品的靈魂。詩人或許總是遊子,遊子或許總成詩人。「漸看飛鳥歸巢盡,誰與安排去住心」,詩人感嘆自己不如一隻飛鳥,鳥尚且可以歸巢,而自己飄零的心何處安放。她詩詞作品鄉情濃郁,思緒常在故土的江河雲樹之間,文字的末稍搖曳著情感的光影,令人「心有戚戚焉」,而動人心魄處又常在言外。比如「廿年我已飄零慣,如此生涯未有涯」(1967年《鷓鴣天》);「只緣明月在東天,從今惟向天東望」(1978年冬《踏莎行》)。1974年,葉嘉瑩終於回到闊別三十餘載的祖國大陸,一口氣寫了2700字的長詩《祖國行》。

家國情懷是她的精神坐標。葉先生曾說:「我平生最受用的不是一句話,而是一本書,就是《論語》。」人言,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這句話在先生身上得到最佳詮釋。她篇篇佳作展現的是中國君子之風,閃現著傳統士大夫精神亮光,因此有人說她是穿著裙子的士大夫。當你讀到「構廈多材豈待論,誰知散木有鄉根。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和「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及「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風」等詩句,你見到的哪是已屆耄耋之年的老阿姨,分明是心懷天下的君子、壯志豪邁的英雄。

「柔蠶織錦」是她不變的初心。她執著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散詩詞種子。在「蕭瑟悲秋今古同,殘荷零落向西風。遙天誰遣羲和馭,來送黃昏一抹紅」「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千春猶待發華滋」中,她化作了荷花,縱是秋荷,也笑傲西風。在「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中她自比柔蠶,即使耗盡生命,也要織成錦繡人間。

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是穿著裙子的士大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饒清風 的精彩文章:

TAG:上饒清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