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到南陽方得水 諸葛亮選擇南陽躬耕的真正原因
南陽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上,佔有燦爛光輝的一頁。「於顯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之豐壤,跨荊豫而為疆。」這是南陽先賢張衡《南都賦》中為家鄉描繪的美麗畫卷。
南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從來不乏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他們猶如一顆顆耀眼的星辰,交相輝映在南陽的歷史長空,為這片土地平添了許多滄桑的歷史印記和厚重的人文景觀。智聖諸葛亮,就是其中最為燦爛的巨星之一。
南陽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諸葛亮曾在《前出師表》中自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立於山東臨沂訪塢村的《諸葛氏祖碑文》》載:「我葛氏家琅琊,遷於南陽,食祿為諸,以官為姓。」現存《琅琊郡全裔堂諸葛氏宗譜》亦稱:「亮生於琅琊,遷居南陽,官於西蜀。」
南陽古稱宛,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司馬遷《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陽郡」。郡治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中心城區)。秦統一天下後,全面推行郡縣制,「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南陽作為全國大郡而存在。漢承秦制,兩漢南陽郡均治於宛。南陽自戰國時置為南陽郡,茲後或稱國,或稱府,為郡府級政權所在地。其後雖經朝代屢經更迭,區劃不斷變改,但南陽這一地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南陽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非常有名,自古為衝要通衢,兵家必爭之地。正如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立群在《南陽歷史地位研究》序中所言:「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南陽好像槓桿的一個支點,只要得到這個支點,就能撬動歷史的進展。」南陽為中國核心腹地,是東西南北自然、地理、氣候、區域劃分分界線的交會點、過渡帶,具有立於此地而可以輻射全國的核心地位。漢代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及班固《漢書·地理志》都說到南陽:「宛,西通武關,東受江、淮,一都之會也」。北宋李綱曾云:「南陽,光武之所興,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寬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鄰關陝,可以召將士;東達江淮,可以運谷粟;南通荊、湖、巴蜀,可以取財貨;北距三都,可以遣救援。」南陽特殊的交通地理條件,在兩漢之際尤為突出,聯繫南北的交通重心地位愈益顯著,成為連通各地的信息中心。南陽卧龍崗下即為當時的南北交通要道宛襄大道,諸葛亮選擇南陽作為躬耕之地,靜觀天下,分析形勢,等待時機,顯然是注意到了南陽集中交匯四方信息的獨特優勢,體現出不同凡響的政治家、軍事家的戰略眼光。
《劍橋中國史》中說:「漢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建立東漢政權的勝利,實際上是南陽這個政治軍事集團的勝利。」東漢是南陽歷史的鼎盛時期。南陽為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故鄉,也是他起兵的發跡之地,其開國功臣及著名的雲台28將多出於這裡。劉秀的公主中有七人封於南陽,皇后陰麗華的故鄉和湖陽公主的封地也在這裡,所以南陽成了皇親貴戚雲集之地,宛城之內「王侯將相,第宅相望」,使南陽的政治地位僅次於首都洛陽,如今日之上海,南陽故有「帝鄉」「南都」 之美譽。
一直到東漢末年,南陽的士風也一直影響著東漢中央的政治生活。諸葛亮躬耕生活的南陽,正是漢家威儀濡染了二百年的南陽。南陽是諸葛亮實現政治抱負的平台,作為一位政治家,諸葛亮很懂得時勢造英雄的道理,政治上「成形」需要相應的政治舞台。諸葛亮有一個正統觀念,就是要輔佐漢室。南陽是高層政治人物生活的地方,只有到南陽才能找到漢代的正統,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政治精英。諸葛亮實現「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宏偉理想,南陽是最理想的地方,諸葛亮選擇南陽是歷史的必然。
南陽是漢文化薈萃之地。一位日本學者曾經這樣說過:「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開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漢文化只能去河南南陽。」南陽漢文化在漢代文化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南陽歷史文化的頂峰和代表。悠久的歷史給南陽留下豐厚的文化積澱和文物遺存,1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餘處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00餘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萬餘件文物藏品,雖歷經歲月風雨卻風姿依舊。武侯祠、醫聖祠、漢畫館、張衡墓園等文物古迹,彰顯著南陽漢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儘管時光流轉,朝代更替,如今走進南陽,依舊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獨屬漢朝盛世的古風古韻,可以領略到漢代先民們曠達飄逸的無盡神采,可以隱隱聽到從遠古傳來的一曲大漢之歌。
南陽東漢時期政治、交通、經濟、文化的特殊地位,歷來卧虎藏龍、賢才雲集,政要任守,名流薈萃,文化發達,學風濃厚,註定是一個讀經誦史、增長才識的好地方,這也是吸引諸葛亮的地方。南陽府城樓曾懸掛有清代陶澍所撰楹聯:「真人白水生文叔,名士青山卧武侯。」「文叔」指劉秀,「武侯」指諸葛亮,道出了南陽的人才輩出。二十四史記載的南陽歷史名人就達800多位,在諸葛亮躬耕南陽之前,南陽曾經孕育了大秦名相百里奚、「商聖」范蠡、法學家張釋之、「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等蜚聲華夏的歷史人物。南陽亦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的人才庫,陳壽《三國志》中記載的南陽籍人物多達50餘位,南陽的文官武將和著名學者燦若群星,閃耀於三國風雲變幻的歷史舞台之上。蜀國名將黃忠、魏延,政治家李嚴、外交家陳震、著名學者許慈,軍事家、政治家鄧芝,良吏郭攸之,著名學者來敏、外交家宗預;魏國軍事家、政治家鄧艾,政治家、名將文聘,文學家、書法家劉廙,著名玄學家、文學家何晏,科學家、政治家韓暨,將領鄧展;吳國政治家趙咨、良吏謝景等。他們都是在南陽這片沃土上充分吸收南陽文化的滋養,才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推動了人類歷史文明的進步,並以各自的文韜武略和聰明才智,在魏蜀吳三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13年4月20日,中國社科院、河南省國學研究會、河南省社科院、省三國文化研究會等國內頗有盛名的專家學者聚首南陽,暢談「歷史名人與南陽」。5月27日《光明日報》國學版整版刊發《漢之南都時勢英雄——「歷史名人與南陽」座談紀要》,刊載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劉慶柱,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震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學會會長王子今等史學大家觀點,從歷史記載、實物資料和邏輯推理及分析論證,認為今日之「南陽」,無疑就是諸葛亮躬耕地、劉備三顧茅廬的「南陽」。
自古以來,南陽即以其厚重的楚風漢韻名揚於世。這不僅是因為其雋秀古雅而不失深沉拙樸,靈動揚逸而又不失奇麗恢弘的地域文化色彩,而且還有在「帝鄉」和「南都」背後,那充斥著大漢雄風的王朝記憶,以及閃耀在南陽歷史長空的千年智聖光輝,南陽不僅承載了太多的故事,而且成就了太多的傳奇,讓這個具有歷史穿透力的城市光耀無比,燦爛之至,獨領風騷,澤被後世。
白居易《詠史》云:「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南陽卧龍崗是諸葛亮成才的搖籃,也是他走向政治生涯的起點。南陽決定了諸葛亮一生的事業,未出茅廬,已定天下三分。諸葛亮以五十四歲的短暫人生獨步千古,超越時空,成為中華民族忠誠與智慧的化身。在他的人生履歷上,南陽佔有極其重要的一筆。
相關鏈接:此文選自青年作家、南陽市卧龍區作協副主席李遠新書《訪古尋蹤卧龍崗》,原題為《既麗且康南陽郡》。《訪古尋蹤卧龍崗》是李遠以自己的敬仰之心、全景式描繪諸葛亮及卧龍崗的文化散文集,分別對南陽卧龍崗歷史、景觀和文化進行全方位解讀。該書由著名作家二月河、著名文化學者張兼維分別做序,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7年10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書訊,並稱「《訪古尋蹤卧龍崗》是首部解讀南陽武侯祠、關注三顧躬耕地的文化散文集。」向海外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宣傳。
※南陽八旬老人求助媒體找二姐 生怕這輩子再也見不到她
※躬耕舊地 書院春秋——卧龍書院:智聖流芳
TAG:新浪河南南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