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找「失去」的耳朵

尋找「失去」的耳朵

《工人日報》刊發版面

按:「無數奔走在大街小巷、城市鄉村的快遞員、郵遞員,用疲累和隱忍為我們打理著日常,卻無人知曉他們的名姓。無數攀爬在腳手架、奮戰在磚泥堆里的農民工,用黝黑的身板、粗糙的大手撐起了城市的繁華。還有無數清潔工、服務員、軍人、警察、計程車司機……他們懷揣夢想,為生活不息奮鬥。他們平素樸實,但文藝起來又是那麼可愛。」

前段時間寫的《致我們發光的「苔時代」》中提到了身邊熱愛配音秀的家裝工人橙冰、熱愛寫作的服裝攤兒老闆黃姐,投給《工人日報》後,編輯老師打電話說可以為這兩位普通勞動者作一個專題,請我把二位的故事寫得更豐滿一些。故而,利用業餘時間對橙冰、黃姐進行了採訪,寫了《木工小蘇的「搞笑」生活》和《尋找「失去」的耳朵》兩篇文章投給《工人日報》,編輯老師說「兩會」過後刊發,並向我索要兩位的照片,說要專門請漫畫老師創作了兩張漫畫作為插圖。

3月26日,《工人日報》用很大版面,刊登了兩篇文章,果然有精美的漫畫插圖,還配發了編輯周倩的評論,真心喜歡,為《工人日報》關注普通勞動者的做法點贊。今天,「飛鳥的小窩」推出第二篇《尋找「失去」的耳朵》,並配發編輯的評論《文藝青年是一種生活態度》——

尋找「失去」的耳朵

春有百花

 經典詠流傳 第7期

齊豫 

00:00/03:46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散文研討會上,主持人點名兩次,旁邊文友推了一下,她才一愣,猛地抬頭,在眾人示意下開始介紹散文《槐花,槐花》的創作意圖:滿山槐花、花香瀰漫的山間小院,就是我家小院;那個愛槐花、曬花茶、愛讀書的聾啞女人槐花影射的就是我自己;因為我也和槐花相仿,聽力很弱……

黃姐說這些時,很羞慚,但又很堅定。這種自信,來源於這些年她對文學創作的堅持和進步。

我的郵箱時常會收到黃姐投來的稿件,無論小說、散文還是詩歌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來流暢暖心,簡單編輯便可入我主辦的文學期刊。創作雖不豐,卻很耐讀,且陸續登上市晚報,有了一定功底和提升空間。

黃姐靦腆一笑,向大家發出邀請:我在某商場二樓租了攤位賣服裝,歡迎光臨;我家在城郊有處小院,歡迎作客。我們欣然答應。

那日散步,路過商場。不由想起黃姐的攤位就在這裡,便徑直走進,上了二樓。靠東南角的狹小攤位處,發現了黃姐,正微笑著大聲為一女顧客介紹服裝。我坐下,無意中瞥見小服務台上那一大撂報刊、雜誌,顯得與眾不同;一張襯衣服的硬紙板上,用圓珠筆草草寫了一首小詩《一生有你》。

《工人日報》配發的漫畫插圖

黃姐說著「抱歉」坐下,見我看那首詩,不由紅了臉:見笑。我一笑:挺好的呀。她木然,我提高聲調:挺好的呀!她也笑:看攤賣貨空閑時,便坐下來讀讀書、看看報,不想整天看手機或跟別人閑聊,浪費時間太可惜;有了靈感,就隨手拿個紙片,潦草地寫了,等再修改。我瞬時心生敬佩,向她伸出大拇指。

聊向深入,她越發感慨,我越發心酸。

黃姐耳有殘疾,相親不少,卻難成。後來遇到現在這個男人,與她不嫌不怨、不離不棄三十年,種過地、開過飯館、開過毛衣店,後來她開服裝攤兒,他外出打工,以維持生計,供養兩個孩子長大、讀書。她感激他,她心疼他,這個家總算挺過了艱難,一切向好。

我附和:誰家都不易,都過去了。她卻長嘆一聲,道出她的更不易:我都是連滾帶爬過來的!

遺傳,讓人只能接受,無法抗拒。兄妹幾人,聽力差的遺傳基因,偏偏落到黃姐身上。自卑、不便、受辱,沒上完初中,她便輟學了。可命運弄人,噩夢再一次在孩子身上重演:一兒一女,聽力都不好。一天夜裡,黃姐悄悄問女兒:恨不恨媽媽?上了高中的女兒卻說:不恨,我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有時想想殘缺也是一種美。她告訴女兒:生活再難,但是用自身的力量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是強者。望了望睡在身邊的兒子,黃姐緊緊抱著女兒,誰都沒流淚。

黃姐說:女兒上了藝術學校,我很欣慰。我附和:是呀,孩子和你一樣,也愛上了文藝。

以上為黃金雲的收銀台、手稿及筆記本

黃姐別看上學少,白天是服裝攤兒老闆,自己進貨賣貨;晚上是家庭主婦,照顧老人孩子;可心底里卻燃燒著一把文學的火苗。她認所有會寫文章的人為老師,將他們的感想、建議都記錄下來,記了厚厚一本;她每天看書讀報,都要將好詞好句摘錄下來,反覆品讀,甚至背誦;隨手可得的小紙片上,記滿了她文章的初稿。在家裡,窗台上、屋檐下、院落里都養滿了花,書桌上、書架上、餐桌上擺著田野里枯草枯花的瓶插……黃姐的日子,過得充實艱辛,又饒有文藝范兒。

黃姐感嘆道:就像文中槐花說的那樣「不管怎樣,我身體輸了,但我不想輸掉生活,我想活出哪怕是一丁點兒的精彩」,以後,我的創作將偏向於殘疾人,寫出他們生活的無奈、內心的情感。

我邊說邊比劃著向黃姐約稿,她應下:我想寫寫我的老公,題目都想好了,叫《你是我今生的耳朵》。我滿是期待:真好,等槐花開的時候,到你家作客,和你的「耳朵」喝一杯。

是呀!黃姐「失去」了耳朵,愛她的老公就是她的耳朵,服裝攤兒、孩子、文學,都是她的耳朵,幫助她聽到生命中或悠揚、或澎湃,或悲情、或喜悅的動人樂章!

文藝青年是一種生活態度

周倩(《工人日報》編輯)

文藝青年,乍聽起來似乎總與青春關聯著。青年時期,身邊有幾個熱愛文藝的朋友,她們讀《挪威的森林》,喜歡像安妮寶貝的書中主人公那樣的打扮:白色弔帶裙、白球鞋、飄散的秀髮。和她們去後海或者南鑼鼓巷溜達,在深巷裡買一杯咖啡或是酸奶,邊走邊逛,聊喜歡的服飾、小藝術品或是樂曲。一身清新脫俗的「文藝范兒」。

我們要說的文青,當然不局限於無憂無慮的學生黨。更多的是,每天需要努力賺錢養家、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不能免俗的千千萬萬的普通平凡人。

因此,我們有必要給文藝青年重新下一個定義,一個平凡的文藝青年,不僅僅是對文學和藝術的熱愛,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他們熱愛文字,欣賞藝術;他們用自己熱愛的方式生活,不妥協,不將就;他們不論文化高低,時刻保持著對新知識的渴求;他們善良、正義,傳遞陽光。

一個平凡的文藝青年,他們可能正在出租房裡讀一本心愛的書籍,他們可能在車間流水線上悟出了一個詩句,他們可能在嘈雜的菜市場里聽著美妙的樂曲,他們可能是快遞員、裝修工人、小商販……他們中很多人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但這不能阻擋他們追求多元生活的信心。他們可能沒有時間坐在電腦前,一字一句斟酌地寫下詩行,但他們的詩句里飽含著對生活的感悟。他們看到美好的事物總會駐足觀賞,而且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他們不甘於一成不變、單調乏味的生活,用對美的事物和藝術的高雅的追求來裝扮自己的人生。

生活,本來就應該是多姿多彩的。無論你是80後、90後,或是70後、00後,你都有可能成為一名「文藝青年」,這是內心深處對生活態度的表達,與青春無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鳥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TAG:飛鳥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