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不起,我不想討好這個世界

對不起,我不想討好這個世界

勇敢的人

 醜奴兒

草東沒有派對 

00:00/03:40

前幾天看《奇葩大會》,有一期請來了七歲成名的知名青年作家蔣方舟,她在節目中自述了自己28年來最大的「弱點」——討好型人格。蔣方舟回憶,從年少成名到如今,因為成長環境讓自己有意無意地迎合大人與長輩,甚至禮貌恭敬都成了其為人處世的常態。而長大之後,現實生活中的她不僅不敢與人起衝突、工作中遇到不認可的人或事甚至只會恭維,這讓她對自我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後來她獨自在異國他鄉待了一年,誰也不認識,誰也不理,慢慢的找回了自己,才治好了這個問題。

節目中有兩句話讓人印象特別深刻,一句是蔡康永說的:「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還有一句是蔣方舟最後補充的:「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這句話在網上也得到了大家強烈的共鳴。

很多人在看過節目之後都不禁感慨:這說的不就是自己嗎?

"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沒有人能比「討好型人格」的人更懂得這句話的影響力了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似乎都在潛意識裡理所應當的成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和平主義者」。

你可能無論對誰都是很隨和很親切的樣子,也很少對他人的看法提出質疑,上學的時候你或許是那個在課堂上有疑問也不敢舉手提出問題的小孩,工作中你也許是那個明知道領導的方案思路是錯的,也不敢提出質疑的人,社交中即使不喜歡的聚會你也不會去拒絕,愛情里你是不計後果,一味討好對方盲目付出的那個人......漸漸的你就變成了缺乏原則和底線的人成為了喪失自我的人.也許在我們大部分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出現過這種「討好型人格」的影子。

看完節目後我一直在想,這種「討好型人格」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想起以前看到朋友圈裡常有人感慨說:好喜歡那些從小家庭環境優越的小姐姐,她們見過很多世面,格局開闊,從來不需要討好任何人,真是太酷了。她們的起點高我們並不否認,但從小家境優越的人就一定沒有這種「討好型人格」了嗎?

換句話講,家庭物質條件是否良好與「討好型人格」有必然關係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網上看到了很多網友關於「討好型人格」的討論,其中不乏有一些人從小家庭條件就很好,物質上從未被虧待,父母感情穩定,從小被呵護著長大的人,但他們依然承認自己具有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在眾多網友的回答和相關資料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討好型人格」的產生一般大部分都來源於原生家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而容易塑造「討好型人格」的父母有兩類:

第一類是父母本身便具有「討好型」人格,進而影響到後代。

這類父母他們一般在孩子小的時候便會傳遞給孩子「如何取悅他人」的價值觀,以不會得罪任何人而獲取生存,並且還會言傳身教很多「討好」模式。

甚至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會在對待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時,犧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滿足別人家孩子的需求,捧著別人家的孩子,照顧別人家父母的臉色,而委屈自己,犧牲自己。

而在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由於從小被培養出的的慣性思維,所以總是會下意識的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找不到自我價值,就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而另一種類型的父母似乎更為普遍,即為控制欲過強的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他們本身就非常要強,所以會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甚至苛刻,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哪怕你總是考年級第一,偶然一次考了年級第二也都要受責備。不管做什麼事情也都要求孩子先要徵得自己的同意才行,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和自我,而一旦孩子違背了父母規定的某些規則,父母就會通過指責,批評,打罵的方式進行教育。

我想幾乎每一個家長都會下意識的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類似:

「別人問你的分數,我都不好意思開口說,你讓你媽的臉往哪放?」

「你看隔壁鄰居家的xx,分數都比你考的多,你讓別人怎麼看咱們?」

怕考的差,不聽話,犯錯誤,那樣不好的自己,不值得父母愛。漸漸的,孩子內心的聲音被完全泯滅,變的膽怯敏感,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覺得自己必須討好父母,因為只有討好父母,自己才有好日子過。

而這種討好,在長大之後有了更複雜的人際關係時,便會延續到對外界所有人的身上。最終形成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對其自身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些性格烙印。接受怎樣的家庭教育,在怎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些因素在我們形成完整的價值觀之前都是很難左右和改變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那些我們內心並不認同的性格因素就必須要伴隨我們一生。

「討好型人格」本質上是能量外求,不相信自己可以立足,從而找不到「自我」。因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丟失了「自我」,所以在與人交往中會習慣性的隱藏那個真實的自己。就像蔣方舟在採訪的最後說到:「被人喜歡有很大風險,覆蓋真實的自己。真實的自己會變得很陌生。」總是小心翼翼的考慮別人的想法,希望被別人認可和喜歡,慢慢的都要忘了真實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了。

我們要擺脫討好型人格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我」,在心理上認同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內在的能量,成為一個能自給自足有獨立觀點的人,而不是靠克制自己去討好別人獲得內心的愉悅感。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點,「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目的,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不在別人身上,而在我們自己身上。

要為別人而想,但為自己而活。

要知道,靠「討好」來吸引別人是行不通的,因為真正欣賞你的人,欣賞的就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過分謙卑和過分討喜的樣子。

「任性」也是一種美德,我們一次次的「任性」的過程,其實也是找回自我的過程。那麼我們何不「任性」一下呢?

「討好型人格」它並不異類,因為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它的影子。並且大部分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的性格都是善良而柔軟的,他們比其他人對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感知要更加敏感細膩,對他人情緒的覺察也更為強烈,他們常常害怕給別人添麻煩而很容易產生愧疚感,以至於忽略自己真實的需求和想法。他們是值得被世界溫柔相待的。

或許這改變起來有點難,但只要我們慢慢了解自己內在的能力,多多鼓勵自己,保持清醒獨立的人格,把討好別人的時間精力都放在自我建設上,我們終能解開自己身上「討好型人格」的枷鎖。

希望我們都能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需要去討好這個世界,依然過得很快樂。

為什麼要努力討好這個世界呢?討好世界的人實在太多了,做自己才最特別啊

- End -

李小白愛吃鍋包肉

把世界裝進文字的口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小白愛吃鍋包肉 的精彩文章:

TAG:李小白愛吃鍋包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