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的道為什麼「不可道」?道家的道真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嗎?

老子的道為什麼「不可道」?道家的道真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嗎?

老子的道為什麼「不可道」?道家的道真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嗎?

【老子的道為什麼「不可道」?道家的道真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嗎】

一、【老子是「一」和「道」】無生有,有生萬物,萬物歸一

筆者陳文伍認為《老子》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實就是開門見山,就是「無生有,有生萬物」,用老子自己的話說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因此筆者陳文伍認為「一」首先可以理解為「無」,也就是「有」,「有」或「無」都是「一」。《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有學者認為「三」指的是「多」,「二」指的是「陰陽」,「一」指的是「氣」。筆者陳文伍認為,「一」指的是「氣理」,天地之間的自然條件,萬物運行的變化規律。「二」指的是「陰陽」或「正負」或「男女」,「三」指的是「三清「,「三清「的祖師道宗分別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是為天宗,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萬歸一。老子是這麼解釋「一」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榖。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輿無輿。」筆者陳文伍認為老子「一」就是「道」,「一」就是天道,「一」就是地道,「一」就是神道仙道,「一」就是人道,「一」就是王道,得道者得天地萬物,道法自然者成天下。

《老子》和《易經》其實是異曲同工之妙,《易傳·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太極」類似《老子》里的「一」;「兩儀」類似《老子》里的「二」,指的是「陰陽」;「四象」類似《老子》里的「三」;「萬物」類似《老子》里的「八卦」。

二、【道家的思想是適應自然法則,無為而治,悟道,得道,道法自然】

筆者陳文伍認為,因為老子明白「道」的至高無上,「人」的微不足道;「道」的不可戰勝,「人」的無能為力,在無邊無際的天地之間,在無始無終宇宙之中,人是何其渺小無力。筆者陳文伍認為,老子的意思大概是說,任何試圖違背自然法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任何試圖突破宇宙規律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任何試圖超越「道」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任何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必被自然規律所懲罰。既然「道」高深莫測,那麼人為什麼而活,人的意義在哪裡?筆者陳文伍認為,道家的思想是適應自然法則,無為而治,悟道,得道,道法自然;道不在與說,不在於唱,不在於做,也不能在於行,而在於悟;無生有,有生萬物,萬物歸一。筆者陳文伍認為,悟道是讓我們在生活中體驗自然風光,悟道也是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體驗喜怒哀樂,悟道是讓我們享受自然界給我們的恩賜,悟道也是讓我們承擔自然界給我們的責任,悟道是讓我們經歷生老病死,。但是悟道不是讓我們超越「道「,「道」是無法超越的。悟道是讓我們與自然為伍,道法自然。筆者陳文伍認為,只有悟道悟得徹底,才能得道,得道就是歸一。文@陳文伍(陳平)。 聲明原創,版權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平 的精彩文章:

胡因夢眼中的李敖

TAG: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