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聖故事】藥名妙對

【醫聖故事】藥名妙對

GIF

葯 名 秒 對

明朝嘉靖年間,蘄州有個大戶姓郝,當家人當過懷慶府知府,暮年告老還鄉回到蘄州。

這郝知府原是行醫出身,加上當了幾年官,又愛咬文嚼字的,因此特別喜歡用中藥名作對聯,以此誇耀自己能文能醫。

一天晚上,郝知府在後院賞月散心,忽然一陣風吹來,後院掛的四盞燈籠熄了一盞。叫人前去一查看,原來是燈籠上破了個窟窿,手下人急忙找塊紙將窟窿糊好了,再重新點燃燈籠。

郝知府一見,頓時來了神,擬了一個中藥藥名對子的上聯:

燈籠籠燈,糊(故)紙原來是防風

俗話說,出聯容易對聯難。

郝知府雖說自己擬了上聯,卻怎麼也對不出下聯來。

他連賞月的興趣也沒了,回到書齋里,思來想去,翻書查典,搞了一整夜,還是想不出一個自家中意的下聯。

也是一來年紀大了些,二來一夜沒睡好,加上心裡又有事,第二天,郝知府竟茶飯不思,神情恍惚地病了。

郝知府一病,家人就慌亂成一鍋粥。

找誰診呢?

郝知府雖說是對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己的醫術不錯,可如今病倒在床,也是自家的郎中難治自家的病。

在蘄州方圓百里,再就只有李言聞醫術超群了。

家人去找李言聞治病,恰好李言聞出診未歸,家裡只有他的二兒子李時珍。

李時珍當時正好二十齣頭,他第三次鄉試落第改行學醫,這時正在攻讀他父親撰寫的醫書醫案。

一見有人上門求醫,就熱心快腸地問長問短。

當他聽說了郝知府起病前前後後的情況,略微思索了一下,提筆在藥單上寫了一句話,交給來人後,說:「家父外出未歸,晚輩不才,斗膽寫了這副藥方,只要交給府上老大人,說不定能使貴體康復,疾消病除哩!」

來人只好把李時珍開的藥方帶回去交給了郝知府。

郝知府一看這藥方,病果然好了。

原來,藥單上寫的正是知府要對的下聯:

鑼槌槌鑼,有(郁)金只能作雷丸

郝知府搖頭晃腦地把下聯念了幾遍,越念越覺得這個對聯對得絕。

他連忙向家人打聽對聯出自誰手。

當家人說是李時珍對的時,郝知府又擺起頭來,一百二十個不相信,理由很簡單,李時珍太年輕,不會有這麼高的才華。可是家人說是當面所寫,又不可不相信呀。他左思右想,又想出了一個法子,推說自己病沒好,把李時珍請到府上來,當面試試,就不難辨出真假了。

李時珍來後,他巧嵌兩味藥名,出了一對叫李時珍對。

作官之士四海為家,不擇生地熟地

李時珍想:他世代為官,以官為題出對。我世代醫家,何不以醫為題作答?主意一定,就對上了:

行醫之人一脈相承,豈分桃仁杏仁

郝知府暗暗佩服,等李時珍替他看了病,開了處方後,他把處方拿在手上看了看,又笑著出了一對:

紙白字黑,酸甜苦辣咸五味皆有

李時珍開處方的毛筆這時在手上沒有放下,他即興回答道:

桿硬尖軟,采曬炒炮灸百活(合)俱全

郝知府見李時珍真的才思敏捷,心中歡喜不過。

自此以後,郝知府經常上李時珍家談醫論對,李時珍也經常到郝知府家飽讀醫書。相傳,李時珍初學醫時,是「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哪來那麼多的書供他讀呢?其中郝家就是他的主要書源之一哩。(搜集整理:韓進林)

來源:蘄春網責編:李林清、李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蘄春網 的精彩文章:

「起死回生」顧金指
春色正好,想和你在「艾都」談一場戀愛

TAG:蘄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