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蕭興華 《國家寶藏》「賈湖骨笛國寶守護人」

蕭興華 《國家寶藏》「賈湖骨笛國寶守護人」

故鄉的春天

宋弘莉

00:00/00:00

音樂故事

「對牛彈琴」這一典故出自於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於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後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緻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於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並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並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公明儀對牛彈琴的試驗是可取的,我們應該肯定。

後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其實啊,這「對牛彈琴」的故事在音樂界還有一個小傳說,就是「對紐彈琴」,在彈古琴時,由於大部分初學者的琴技生疏和不熟練,一定得看著琴紐彈琴,以防止彈錯琴弦,這樣就有了「對紐彈琴」這一說法。

01

瑟,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古瑟形制大體相同,瑟體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體中空,體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長岳山,尾端有三個短岳山。尾端裝有四個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側各有相對應的弦孔。另有木質瑟柱(雁柱),施於弦下。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櫸木或梓木斫成,全長約150至170厘米、寬約40厘米。通體髹漆彩繪,色澤艷麗。

02

起源

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佔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點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並且絕大多數出自東周楚墓。其他如江蘇、安徽、山東和遼寧等省,只有一點零星發現。文獻記載「庖羲氏」作瑟。

傳說在夏代已經有瑟了。甲骨文上的「樂」 字,上面就是「絲」字,下面是個「木」字。瑟要用弦,那麼瑟的產生應該在蠶絲出現之後。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夠繅絲的技術才可能制出弦線。先秦前後的弦樂器就是琴和瑟。另外一個推測,象琴瑟這一類樂器,可能和狩獵的弓弦有關。當然,弓弦的原料也可以用牛筋或其他動物的皮筋條製作。在1984年複製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最粗的幾根低音弦,用的就是牛筋弦。

03

歷史發展

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之一,其歷史久遠。《詩經·小雅》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這是見於古籍最早的記載,說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周禮·樂器圖》記載: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 ,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據《儀禮》記載,古代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戰國至秦漢之際盛行「竽瑟之樂」。魏晉南北朝時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樂器。隋唐時期用於清樂。以後則只用於宮廷雅樂和丁祭音樂。

周、漢時期的古瑟,考古發掘中多有發現。湖南長沙瀏城橋一號楚墓(約為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出土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河南信陽、湖北江陵等地楚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都出土有瑟,弦數二十三至二十五弦不等,以二十五弦居多。

04

形制

古代的瑟,用整塊木料雕鑿而成,而清代所制之瑟,已由面板、底板和框板膠合成長方形的共鳴箱。琴弦用絲弦,架子琴首岳山(首岳)和尾端岳山(尾岳)上,每弦都支有一個可以左右移動的瑟柱(雁柱),用以調節弦長,確定音高。現在所見的瑟,通常按其長度和弦數分為大小兩種。大瑟長180~190厘米,25弦;小瑟長120厘米左右,16弦。在北京中國音樂研究所珍藏著一張清代早期(17世紀)製作的精緻大瑟,竟長209厘米。

05

彈奏方法

右手指法是大、食、中、無名各指分別向內外方向撥弦。名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共八種。左手在必要時可按瑟柱(雁柱)左弦段而取變化音。

06

瑟譜

中國瑟譜集,中國以瑟為伴奏樂器用於歌唱詩經的樂譜。宋末元初人熊朋來(1246~1323)編著,共六卷。內容包括介紹瑟的形制及演奏方法,歌唱詩經的舊譜12首和他創作的新譜20首,以及孔廟祭祀音樂的樂譜等。

琴與瑟可以聯合起來演奏,琴在台前,面對賓客;瑟在台後,琴離客人近;瑟離客人遠。古人發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順暢陰陽之氣和純潔人心。琴瑟之聲,古人以之為雅樂正聲,「琴瑟和鳴」也是由此而來吧。瑟,這種樂器雖然唐朝以前很流 行,以後則比較少見,現代用它演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因為瑟留下「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等古詩佳句卻千古流傳。

更多聲樂,音樂故事,樂器了解交流,盡在華韻人生...

主編 周穎

責編 陸軍

版面設計陸軍

攝影 老幺幺

朗誦 易紅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韻人生 的精彩文章:

音樂故事——《高山流水》!

TAG:華韻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