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伯被診斷為脊柱腫瘤,回家等死半年後才發現是診斷錯了……

老伯被診斷為脊柱腫瘤,回家等死半年後才發現是診斷錯了……

「醫生,我已經在家等死半年多了,但感覺我的病又好像沒有那麼糟糕……」3月中旬,著名脊柱腫瘤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的診室,來了一個患者,開口第一句話就這樣說。

這位患者名叫老譚,6個月前因腰背痛被醫生診斷為脊柱腫瘤,回家等死半年後覺得不對勁,又鼓起勇氣「來大醫院碰碰運氣」。最後,經沈慧勇教授診斷,原來老譚患的是脊柱結核,並不是脊柱腫瘤!

不典型結核患者常被誤診

6個月前,老譚因為腰背痛,到醫院做了磁共振檢查,醫生判斷他是可能患了脊柱腫瘤。醫生告訴他,骨頭有轉移都是癌症晚期,無法治癒。再加上無法承受治療脊柱腫瘤的巨額費用,老譚便與家人商量好放棄治療,「回家等死」。

然而,雖然一直腰痛,但疼痛並沒有進一步加重,更沒有醫生說的其他嚴重癥狀,老譚動搖了,抱著一絲希望向沈慧勇教授求診。果然,經過沈慧勇及其團隊的詳細檢查,最後老譚被確診為脊柱結核。

目前,老譚正在家中進行抗結核治療,大約兩周後將回到醫院接受手術。

沈慧勇介紹,雖然目前我國的結核防控體系健全,結核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都明顯下降,但近幾年的結核病的發病率又有抬頭的趨勢,原因包括現代社會人口流動性大、耐葯結核桿菌的出現以及艾滋病等自身免疫缺陷病控制欠佳等綜合因素。

其中,不典型結核患者常容易被誤診。以老譚為例,這種不典型的脊柱結核,發病高峰在45~60歲,有時會伴有體重明顯下降,但抽血檢查可能是完全正常,核磁共振檢查也沒有明顯的冷膿腫(骨結核的特徵之一)形成,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脊柱腫瘤。

據了解,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建立了脊柱病灶多點穿刺組織活檢技術,能在病理切片找到典型的結核肉芽腫,塗片發現抗酸桿菌,是區分脊柱結核和脊柱腫瘤的利器。

微創技術為脊柱結核手術患者帶來福音

無獨有偶,因腰背部疼痛2個月,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求醫的老李也是同樣的情況。好在老李的脊柱結核表現典型,不似老譚那般麻煩,很快便確診了。

然而,進行腰椎X線檢查發現,由於結核桿菌的破壞,老李的腰部4/5椎間隙塌陷,既不利於結核病的癒合,又可能會導致脊髓內的神經受到壓迫,甚至引發癱瘓 。

「結核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靠早期、聯合、規律、足療程應用抗結核藥物,脊髓壓迫導致的癱瘓是最嚴重的併發症,如果處理不當,即使用藥也難以避免。」沈慧勇說,這種情況就需要手術治療。

傳統手術需要在前腹及後背都進行大開刀,對老李將產生很大的創傷。沈慧勇教授及其團隊決定為老李實施腔鏡下的病灶清除及後路經皮內固定手術。這種微創手術創傷小,老李很快就能下地活動。

「骨與關節結核患者只有1/5左右同時患有肺部結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副主任醫師王鵬提醒患者,單純脊柱結核雖不具有傳染性,但藥物治療時間長,治療期間要不斷複查,避免肝、腎及聽力等功能遭受嚴重損害。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結核經保守治療康復後,大部分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後凸畸形,有3%~5%的患者的局部後凸可達60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外觀。對於這部分脊柱後凸畸形的患者,藥物治療無效,需進行手術矯正。

【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劉文琴 林偉吟

【校對】馮志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腫瘤專家:酒,真的不是什麼好東西!
最簡單的腫瘤課:疾病之王——過去和未來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