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種點啥?特種蔬菜潛力品種推薦,前景廣闊,總有一款適合你!
特種蔬菜是指從國外引進的「西菜」和我國某些地區的名、特、優、新蔬菜。
根據其來源及特點不同,一般可分為以下5種:
一是「西菜」,是指由國外直接引進的品種,如菊苣、結球生菜、西芹、青花菜、球莖茴香、羽衣甘藍、牛蒡等;
二是新育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品種,如油菜薹、彩椒、薯尖、橘紅心白菜等;
三是各地的名特優蔬菜品種,如蒓菜、紫菜薹、榨菜、菜心、芥藍、紫背天葵、節瓜、佛手瓜、心裡美蘿蔔等;
四是野生蔬菜,如蕨菜、薺菜、馬齒莧、苣蕒菜、蒲菜、豆瓣菜等;
五是微型蔬菜,如櫻桃番茄、櫻桃蘿蔔、迷你黃瓜、白蛋茄等。
特種蔬菜具有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等特點,有些還具有保健作用。
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對蔬菜多樣性、優質、保健等需求日益加強,武漢市特種蔬菜種植面積呈逐年擴大趨勢,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1 武漢地區特菜生產現狀
目前武漢市特種蔬菜種植面積發展較快、栽培種類較多,種植種類(品種)80餘個。特種蔬菜主要分布在江夏區、黃陂區、東西湖區、漢南區和蔡甸區5個區。
江夏區以武漢凡華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帶動周圍農戶及企業,主要生產莧菜、薯尖、田七、紫背天葵等葉菜,銷往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增加大市場的蔬菜花色品種。
黃陂區以武漢春野特菜公司為龍頭企業,主要生產日本水芹、抱子甘藍、紫甘藍、寶塔菜、紫花菜等品種,一是就近供應四季美農貿市場,二是作為節假日禮品菜銷售。
東西湖區、漢南區的特種蔬菜主要在觀光園種植。隨著觀光農業的興起,東西湖區和漢南區依靠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倡導種植特種蔬菜供遊客參觀,同時滿足遊客的採摘需求,這些特種蔬菜主要有迷你黃瓜、櫻桃番茄、黃秋葵、蛇瓜、鼠瓜、抱子甘藍等觀賞性強、宜採摘的品種。
蔡甸區利用該區湖泊眾多的特點,主要生產蓮藕、茭白、慈姑、菱角、藜蒿、水芹、豆瓣菜等水生蔬菜,這些水生蔬菜能在淡季上市,對增加蔬菜市場花色品種、促進市場供應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武漢荷香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致力於藜蒿產業的推廣,僅在蔡甸區永安鎮已推廣藜蒿種植面積333.3餘h㎡。此外,還有一些特種蔬菜主要用於加工或外銷,主要有江夏的藠頭、新洲的雪裡蕻、莖稈白及黃陂的蘆筍等。
2 特種蔬菜主要生產模式
武漢地區特種蔬菜種植有其明顯的地域特點,不同於北方規模化和單一化的種植模式,本區域特種蔬菜種植具有品種繁多、經營主體多樣、經營模式豐富、種植模式複雜、經營面積分散、經營效益不同等特點。各區有相對明確的種植特色,每個基地也相應具有一定的主體模式與種植結構,但也存在種植模式不盡相同、多種種植模式並存、不同年份根據市場需求經常進行調整等現象。根據特種蔬菜銷售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為觀光採摘模式、禮品菜包裝上市模式和葉菜就近運輸模式3種類型。其中全年葉菜類栽培就近運輸模式所佔比重最大,幾乎各大蔬菜生產基地都有種植。
2.1 春櫻桃番茄—夏季迷你黃瓜—秋冬紅菜薹一年三熟觀光採摘種植模式
櫻桃番茄11月中下旬播種,翌年1月上旬定植,3層(大棚+拱棚+地膜)覆蓋保溫防寒。5月初 上市,供五一勞動節遊人觀光採摘。667 ㎡產量 4 000 kg,產值1.2萬元。迷你黃瓜6月上旬播種,6月下旬定植,7月下旬至8月下旬採收,主要供暑假中小學生遊玩採摘。667 ㎡產量3 000 kg,產值 6 000元。紅菜薹8月中下旬播種育苗,9月中旬前後定植,11月上旬至春節前後採收,供春節前後遊人採摘。667 ㎡產量2 000 kg,產值5 000元。全年種植3茬,667 ㎡總產值2.3萬元。
2.2 春迷你黃瓜—秋抱子甘藍(西蘭花)一年二熟觀光採摘種植模式
迷你黃瓜3月上旬播種,4月中旬定植,5月開始採收,667 ㎡產量3 000 kg,產值1.2萬元。抱子甘藍7月上旬播種育苗,8月初定植,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採收,667 ㎡產量1 500 kg,產值 1.5萬元。
2.3 大棚薯尖—藜蒿—年二熟禮品菜包裝上市模式
薯尖2月中下旬在大棚內扦插,4月中旬至8月下旬陸續採摘上市,667 ㎡產量3 000 kg,價格在4.0元/kg左右,產值1.2萬元。藜蒿8月下旬至9月下旬扦插,10月中下旬開始採收,主要供應春節前後市場,667 ㎡產量2 000 kg,單價在10元/kg左右,產值2萬元。
2.4 春紫甘藍—秋寶塔菜一年二熟禮品菜包裝上市模式
春紫甘藍於3月上旬育苗,4月上旬定植,6月採收,每667 ㎡ 產量3 000~4 000 kg,產值8 000元。秋季寶塔菜於7月中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11~12月採收,每667 ㎡ 產量2 000 kg,產值1.2 萬元。
2.5 莧菜—莧菜—莧菜—廣東菜心—廣東菜心一年五熟葉菜就近運輸模式
莧菜可種植3茬,第一茬莧菜於12月上旬在大棚內撒播,翌年3月上旬開始採收;第二茬莧菜於5月上旬撒播,6月上旬開始採收;第三茬莧菜於6月中旬撒播,7月中旬開始採收,每667 ㎡平均每茬產量1 500 kg,全年總產量4 500 kg,產值1.8萬元。廣東菜心可種植2茬,第一茬於8月上旬撒播,9月上中旬採收;第二茬於9月下旬撒播,12月上旬採收,每667 ㎡平均每茬產量可達1 500 kg;全年總產量3 000 kg,產值1.2萬元。
2.6 薯尖周年種植葉菜就近運輸模式
薯尖在武漢地區的種植非常普遍,幾乎各大特色蔬菜生產基地都有種植。一般於10月上旬種植,翌年3月中旬開始採收,10月中旬結束,每667 ㎡平均產量約5 000 kg,產值2.0萬元。
3 特種蔬菜抱子甘藍栽培技術
特種蔬菜種類繁多,栽培季節、播種方式、採收時間均不同,下面以抱子甘藍的種植為例講述其栽培技術,供參考和借鑒。
3.1 根據銷售時間安排播種
在武漢地區抱子甘藍主要作禮品菜銷售,市場銷售主要集中在春節之前,安排播期時應主要考慮到這一因素。一般7月上中旬播種,8月上旬定植,翌年1月下旬2月上旬上市。如播種過晚,春節後上市,市場價格急劇下降,會極大影響產品的 銷售。
3.2 培育壯苗
目前所用抱子甘藍均為進口品種,種子價格較高,為節約用種一般採用穴盤育苗。穴盤育苗可保證苗齊苗壯,更便於管理。播種時正值武漢7月高溫,播種後要覆蓋遮陽網保濕降溫,幼苗出土後及時揭除。晴天高溫時要在育苗棚上加蓋遮陽網,以免高溫灼傷幼苗。
3.3 整地定植
在苗齡25~30天時可視天氣情況及時定植。定植前必須整好地施足基肥。選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地塊,深耕後炕地20天以上。每667 ㎡施腐熟農家肥2 000~2 500 kg,並適當施入硼肥和鈣肥。抱子甘藍宜深溝高畦栽培,一般畦寬1.4 m(包溝),開好腰溝、圍溝,確保排水通暢。最好選擇在陰天下午定植,株距40~50 cm,每667 ㎡定植2 200~2 500株,定植後要及時澆足定根水。
3.4 田間管理
抱子甘藍喜肥水,分期適時追肥、澆水是豐產的關鍵。追肥種類以氮肥為主,生長期追肥2~3次,第一次追肥在葉片封行前,根據作物長勢進行施肥;進入葉球形成期,施重肥,每667 ㎡ 施複合肥25~30 kg,並結合中耕培土,防止倒伏。抱子甘藍需水量較大,尤其在葉球形成期要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也忌田間漬水,因此在雨季應及時排水,以免引起漚根。
3.5 病蟲害防治
抱子甘藍生長期間主要病害為黑斑病、霜霉病;蟲害有小菜蛾、菜螟、甜菜夜蛾、蚜蟲等。病蟲害防治應採取以預防為主、化學藥劑防治為輔的措施,主要農業措施有輪作換茬,及時清潔田園,合理密植等。
藥劑防治,黑斑病可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霜霉病可用58%瑞毒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小菜蛾、菜螟、甜菜夜蛾等要及時防治,以免影響產品質量。菜螟可用2.5%氟氯氰菊酯乳油 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可用10%蟲蟎腈懸浮劑1 000倍液或5%甲維鹽乳油3 000倍液防治。
3.6 採收
當芽球抱合緊實時,可自下而上多次採收。如果摘去頂心的可以一次性採收。採收時用小刀從芽球基部橫切,去掉芽球外葉即可。每株可採收芽球60個左右,平均每667 ㎡產量1 500~2 000 kg。
4 特種蔬菜存在問題及對策
4.1 特種蔬菜存在問題
①生產面積盲目擴大特種蔬菜市場容量有限,價格波動較大,第一年特種蔬菜種植面積較小時市場價格較高,經濟效益顯著,第二年菜農會盲目擴大生產面積,造成該特菜滯銷或售價低,有時甚至虧本。
②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是品種不同造成,以抱子甘藍為例,武漢近年引進多個抱子甘藍品種,有的單球質量20 g,有的品種單球質量只有5 g,大小參差不齊。但同期從雲南等外地調運到武漢的抱子甘藍,大小一致,造成武漢抱子甘藍滯銷。二是栽培技術造成,抱子甘藍在葉芽形成前期要防治好菜螟和小菜蛾,一旦防治不及時會極大影響產品的質量。三是沒有分級包裝,大小混雜、優劣混雜,造成質量參差不齊。
③種植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武漢地區特種蔬菜種植整體水平不高,很多菜農僅憑經驗種植。特種蔬菜栽培的許多新技術,如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嫁接育苗等尚不普及。另外,不同地區的種植水平良莠不齊,特種蔬菜栽培過程中播種育苗、定植、採收等各個環節並不一致,使得同種特種蔬菜在不同地區種植的個體和產量出現較大差異。
④食用方法宣傳甚少對於新引進的特種蔬菜許多消費者不知其食用方法造成滯銷,如抱子甘藍在江城種植多年,尚有許多市民不知其食用方法,更不用說田七、紫背天葵等特種蔬菜。
4.2 採取的主要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武漢地區特種蔬菜生產應採取以下對策。
①穩定面積穩定特種蔬菜種植面積,充分利用特種蔬菜價格的比較優勢,政府在土地、培訓、技術、物流等方面加強規劃和引導,提升特種蔬菜生產的組織性和計劃性。同時,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用,建立有效的特種蔬菜種植信息發布平台,減少生產的盲目性,避免盲目跟風生產。
②引進品種引進國內外最新育成的特種蔬菜品種,充分發揮新品種在增產增收方面的作用。武漢亞非種業有限公司新近從國外引進青花菜新品種綠翡翠,該品種和其他品種相比,具有結球緊實、耐寒性強、遇低溫不變色等優點,較其他品種更受市場歡迎。
③提高水平通過對農戶栽培技術的培訓,提高特種蔬菜的種植水平。政府不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栽培技術、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及採收加工技術進行培訓,發放培訓資料,提高農民的栽培技術水平。
④加強宣傳要加強食用方法及營養價值宣傳,向消費者介紹各種特種蔬菜產品特點和食用方法,引導消費。同時加強品牌宣傳,打造名牌產品,健全國內市場營銷網路和機制,將產品銷售到市外,利用自身優勢搶佔國內外市場。
5 武漢市幾種特種蔬菜應用品種介紹
5.1 抱子甘藍品種福蘭克林
荷蘭比久種子有限公司最新育成的抱子甘藍雜交種,適宜在長江流域推廣種植。早熟、株高 100 cm左右,耐寒性強,生長勢旺盛,葉綠色,蠟粉少。芽球呈圓形,橫徑2.5 cm,綠色,生長整齊,芽球緊實,光滑;每株可採收芽球60個左右,單個芽球質量15~20 g,單株產量約900 g。在低溫下結球良好,生長期較長,定植後120天開始採收。
5.2 青花菜品種綠翡翠
武漢亞非種業有限公司從國外引進的中熟青花菜新品種,結球緊實、花粒細、不易散花、耐寒性強、遇低溫不變色,適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花球半高圓,直立型,無側枝。株高77 cm,開展度85 cm,葉21~22片。葉片長圓形,葉緣平整,葉色深綠,葉面有蠟粉。花球深綠色,球徑12~18 cm,單球質量200 g左右,667 m2產量750~850 kg。
5.3 紫甘藍品種紫甘75
中熟品種,適於春播和秋播,耐熱耐寒性好,定植後75天可收穫,單球質量1.5 kg。葉球緊實、心柱短、顏色鮮艷,低溫期結球性強、不裂球,收穫期和保鮮期較長。紫甘75因其葉球紫紅色、色澤艷麗而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目前紫甘藍生產的主要品種之一。
信息來自《長江蔬菜》2018年3月上半月刊
◆編輯:李博燦


※二月蔬菜種植指南
※畝產值2萬元,新型拱架辣椒—絲瓜—蕹菜立體高效栽培模式!
TAG:長江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