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四道埡口 十四道輪迴

十四道埡口 十四道輪迴

進過藏的人都知道

橫卧在前面的不止是無限的美景

還有14道艱辛的鬼門關

折磨著每一個膽敢闖入的人

想要進藏,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埡口

埡口是高原上常見的一個詞,常為高山大嶺的交通孔道。埡口在地理意義上指的是山脊上呈馬鞍狀的明顯下凹處。當地人不是為了登山而登山,他們只是要翻過埡口,用最短和最省力的路途進山和出山。埡口的風會特別大。山脊標高較低的鞍部,即相連的兩山頂之間較低的部分稱為埡口。

打開地圖我們就會發現這片幾乎被白雪覆蓋的連綿橫斷山區,我們所說的川藏線正好處在橫斷山脈的範圍之內。所以就有了走不完的盤山路和數不勝數的埡口需要翻越了。這也解釋了為何「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道理。


1 二郎山埡口

2130米

「二郎山盤山公路」東坡山腳起自新溝,上山公里在34公里至二郎山埡口,西坡盤山道亦為34公里至山腳山止於瀘定縣城;東城從新溝進山,谷底深幽清爽,有飛瀑、流泉,千姿百態的青峰峭壁夾道;至龍膽溪便是二郎山隧道東口,又可一睹這一高海拔長距離公路隧道的英姿。隨著公路的千迴百轉,沿路還有不同景緻的熔岩景觀、植被景觀,春末夏初花開時節團牛坪、茶喝河、木葉棚五彩繽紛的杜鵑花花團錦簇,儼然天然大花園,冬季二郎山雪景又自有一番風光;至山頂埡口,立足四川盆周西緣界山,西望貢嘎雪山群峰、雲蒸霧涌、峨嵋、瓦屋歷歷在目,同時領略兩種不同氣候區域的自然風貌,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二郎山的盤山公路,出雲入霧,千迴百轉。沿途莽莽林海,名木古樹,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飛瀑湧泉,冰川遺迹,神奇洞穴,構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態、秀麗神奇的山水畫卷。


2折多山埡口

4298米

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海拔4270米,是康巴第一關。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為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態等方面處於過渡地帶,主要分布著有「嘉絨」之稱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壩州的大小金川一帶,折多山以東是山區,而折多山以西則是青藏高原的東部,真正的藏區。「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寫成漢語又是「折多」二字。

3 高爾寺山埡口

4412米

高爾寺山是國道318線川藏南線上著名的一段險途,位於康定市新都橋與雅江縣之間。隧道全長5682米,於2011年5月開工建設,進出口海拔4000米左右,改造前的高爾寺山路窄且路面狀況差,危險路段較多,容易發生交通事故。2011年啟動建設的國道318線東俄洛至海子山(簡稱東海路)改建工程,按三級公路標準改建,起於甘孜州康定市新都橋鎮東俄洛村,翻越高爾寺山、剪子彎山、卡子拉山、托洛拉卡山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止於海子山,全長約275公里。接已完成改建的國道318線海子山至竹巴籠公路。


4 剪子彎山埡口

4659米

著名的剪子灣山,它的藏語名字叫「惹瑪那扎」,意為羊子山口。山口海拔4659米,是318國道經康巴地區的最高山口之一。千山萬壑盡收眼底的意境,領略一番茶馬古道的古風遺韻。這個山口當地藏民把它叫作羊子山口,源於一個歷史傳說:相傳三世達賴歷經艱難險阻進京去朝見皇帝歸來時,在渡雅礱江時險些掉進江里,在護法神阿苦當吉的全力護衛下,才得脫險,當走到山口時,他對達賴說他的坐騎神羊累了,需要休息,於是達賴一行就在這裡休息。各路護法神在接受達賴評功論賞時,阿苦當吉卻遭到冷落,於是心直口快的阿苦當吉不想護送達賴回到拉薩去,達賴為了表示歉意說你一路護駕有功,並敬獻哈達以示感謝,達賴說回拉薩已沒有你的寺院了,這山背面有個寺院就作為供奉你的寺院吧!這就是我們下面要去參觀的郭沙寺。這個山口也因羊累了在此休息而得名羊子山口。更是由於三世達賴在此休息過,方圓百里藏民把它奉為神山。那裡掛滿隨風飄動的經幡,那些五色紙印著馬和經文的方塊紙叫「隆達」意為風馬,就是當地藏民為祈禱全家一年平安和外出順利,每年新年伊始到此掛經幡,路過這裡的人就撒五色風馬紙,用風力飄動經幡、飄飛風馬紙,向神靈傳遞祈禱的語言。


5卡子拉山埡口

4429米

卡子拉山,位於四川省境內,海拔4718米。因海拔較高,樹木就更加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在這裡看山,層巒疊嶂,一層比一層更遠,一層比一層顏色更淺,直至天邊,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


6 海子山埡口

4685米

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銀日則海拔為5020米,共有1145個大小海子。其規模密度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於理塘與稻城兩縣之間。海子山豐富的地質遺迹分布於在海拔4500—4700米的山原面上,類型為角峰、古冰斗、U形槽谷、冰蝕窪地、冰斗湖等類型豐富、形態完整的冰蝕地貌及終磧堤、側磧堤、冰川基磧、蛇形丘、羊海子山背石、冰川漂礫等完整的冰川堆積地貌。尤其是那些數以億計的花崗質冰川漂礫和1145個冰蝕岩盆(海子)鋪滿了整個山原面,形成驚為觀止的「天外星球,千湖之山」的奇異景觀。


7芒康山埡口

4170米

芒康山的埡口,是川藏南線進入西藏地域的第一個埡口,同時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橫斷山中最典型的部分。這是中國山脈中的異數,在大多呈東西走向的山脈中,橫斷山是中國最長、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也許在芒康山的埡口,我們不僅可以從東西,更可以從南北來勾勒它的坐標意義。歷史上,清廷曾經在寧靜山埡口設碑,將這個南北東西交會之地分隔為東屬四川的「爐邊」,南屬雲南的「建塘」,以及西屬達賴喇嘛管理的「喀木」。芒康埡口,在人文意義上標誌著此界以東,是中原王朝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康藏地域,以西,將深入藏傳佛教神性王國的西藏腹地,往南,則開始進入一個日益繽紛的族群文化世界。芒康山的埡口似乎是西方宗教始終無法逾越的屏障。近代歷史上,傳教士們費盡心思進入衛藏,甚至在拉薩建立教堂並活動長達30年之久,但是並未打開任何局面。而在康藏地域,西方宗教儘管已經深入到芒康山以東的四川巴塘、理塘,以南的德欽、維西等滇西高原並建立教堂(這些遺迹至今尚存),但信眾寥寥,並至此戛然而止。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無論是從東往西,還是從南到北,西方宗教的傳播始終未能跨越芒康山的埡口,進入藏傳佛教的神秘中心。


8 拉烏山埡口

4338米

過了竹卡村,就開始翻越拉烏山,上山的路全是土路,深坑串串,搓板連連,在天晴的時候,這樣的路面還可以勉強接受,但是在雨天,完全變成了爛泥路,水坑一個接著一個。無論是自駕還是騎行只能龜速前行,簡直是一場噩夢。拉烏山埡口處沒有明顯的標誌牌,在不起眼的高山草甸處豎著兩塊石碑,上面題記著海拔高度。如果不留神很容易錯過。然而西藏東南大門芒康就在所謂「兩山夾一江,兩江夾一山」的三江併流地區,其中瀾滄江就是被「夾」在這拉烏山與覺巴山兩座山峰之間。


9 覺巴山埡口

3930米

覺巴山並不高,埡口的標高也只是3940米,但由於瀾滄江千百年來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涼與堅硬,給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覺。這裡是橫斷山區的著名險段之一,30公里盤山路,近2000米的相對高差使覺巴山成了川藏線上最難爬、最費時的一座山,公路在絕壁上延伸,既沒有護欄也沒有路標,不少地方都是緊靠山體硬生生地開鑿出來的,上依絕壁,下臨深淵。川藏線雖然號稱天險,但最危險的地方其實只有幾處,比如排龍天險、通麥天險和怒江天險。與這幾處名聲在外的天險相比,覺巴山的知名度確實不高,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知道這個沒有名氣的天險與其他幾個名聲顯赫的天險一樣,同樣讓人望而生畏。走過318 的人都對這段山路談虎色變,加之在上山的入口處立了許多警示牌提醒注意一路飛石、塌方、泥石流,更讓人充滿了畏懼心理。翻越覺巴山埡口的路,不少地段的路面都是緊靠堅硬的花崗石山體硬生生的開鑿出來的,路面窄而陡,急彎別多,像是在不停的寫著Z字,頭頂上鬆動的岩石感覺風吹動都要吊下來,最後站在埡口還能看見瀾滄江,如影隨形而又保持著必要的距離。


10東達山埡口

5008米

東達山位於西藏左貢縣境內,為川藏線上第二高埡口。夏季草坪青綠,氂牛成群,風光極為美麗。東達山埡口的標示和實際高度有點出入,實際測量有5100多米,已經接近了珠峰大本營(5200米)的高度。東達山是川藏南線上最高埡口,位於西藏左貢縣境內,埡口海拔標高5130米,夏季草坪青綠,氂牛成群,風光極為美麗。要注意高原反應,帶上抗高原反應的產品。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條筆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緩且長,一眼看不到盡頭,這就是川藏線最長最纏綿的東達山了,武警部隊樹著的一塊藍色道路標誌牌上寫著:東達山。儘管緊鄰同樣高峻的覺巴山,而且距離也已經有了好幾十公里,但在東達山埡口,仍然能眺望到遠在覺巴山麓的瀾滄江。當山下的瀾滄江河谷還是高達30度的炎炎夏日時,東達山埡口的氣溫竟然降到了零度以下。


11 業拉山埡口

4658米

業拉山從4120米的邦達鎮過了埡口之後,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稱「九十九道拐」。這些拐又急又陡不說,大多都是U型彎。每個拐都堆集著二、三十公分厚的泥,汽車一過車輪捲起的泥土遮天蓋日。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著你。令人望而生畏,堪稱中國公路上的奇蹟!從邦達翻過業拉山埡口之後,就是著名的怒江72道拐了,據說就是這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落差卻高達2000米。單是那種達到180度的大拐彎就有50多個,至於其他幅度稍小的拐彎,則多得無法統計。車輪一過捲起的塵土遮天蓋日,而且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著你,令人望而生畏,堪稱中國最危險的盤山路之一。


12 安久拉山埡口

4325米

安久拉山是怒江和雅魯藏布江的天然分水嶺,翻過安久拉山便由怒江流域進入雅魯藏布江流域。說實話4325米的安久拉山口有些讓人意外,與眾多名山大川的埡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緩得出奇。不過相對於地勢來說,氣候條件就顯得非常不友好了,雨雪、狂風、寒冷,折磨得人們死去活來、痛不欲生的感覺油然而生。翻過安久拉山埡口就能來到一片世外桃源——然烏湖,它是西藏東部最大的湖泊,而且和傳統的湖泊不同,整個然烏湖是狹長形同蓮藕一般,分為上中下三段,每段之間有大片農田、村莊分布。隨著季節的變化,河水也呈現出或碧藍或青綠等數種顏色。河道中許多岩石和小島點綴其間,湖面上春季樹影婆娑秋冬薄霧瀰漫,四季美景都會使人如進夢幻之境。


13 色季拉山埡口

4559米

色季拉山:屬念青唐古拉山脈,是西藏林芝縣東部與中西部的分界帶,是尼洋河流域與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嶺,為川藏公路南線所跨越。登臨海拔4728米處的山口(會有高原反應,要預防缺乏內源氧),。色季拉山西坡的達則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苯教的聖地,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來此轉山朝拜的人四季不絕,信徒來自四面八方。每逢藏曆八月十日,還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轉山活動,稱為「娘布拉酥」(為請神求寶之意)。氣候分界線:其西北方的尼洋河流域八一鎮等與東南方的魯朗鎮等,氣候不同,因此有的說八一鎮是小皖北,魯朗鎮是小江南(西藏江南)。站在色季拉山埡口還能看到喜馬拉雅山東端的最高峰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但因常年雲霧繚繞能見其真容那就得靠運氣了。每年4月中旬到6月是色季拉山欣賞花海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桃花、杜鵑花爭相綻放,讓人目不暇接。和南迦巴瓦峰相比,這完全不需要運氣。


14 米拉山埡口

5013米

米拉(芒雄拉)山:亦稱「甲格江宗」,意為「神人山」;拉表示埡口。拉薩市(墨竹工卡縣)與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的界山,是其東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薩河水系的分水嶺。海拔5018米的米拉山口(要防高原反應,避免內源氧缺乏症),俗稱「芒雄拉」,譯為「紅谷山」,是拉薩市與林芝市的分界山口,東距林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八一鎮248公里,西離自治區首府拉薩158公里。因其高大雄奇而成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飄撒著許多祭山的經幡和印有經文的龍達,還矗立著一座標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米拉山埡口是川藏線進藏路上最後的埡口,同時也是最高的一個。

(來源:1988戶外,康定微生活彙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定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坐飛機去理塘,降落在世界最高的機場之一,來不來?
雅西高速3月12日臨時通行,這條高速「受傷」後,我們才深刻感受到她有多重要!

TAG:康定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