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美國挑起貿易爭端,人民日報這麼說……

關於美國挑起貿易爭端,人民日報這麼說……

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所謂301調查結果,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

面對美方挑起的貿易爭端,各界人士如何評價,國際輿論抱什麼態度,中國又將如何選擇?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連日來緊密關切爭端走勢,連續推出詳細報道,在這裡,黨報評論君來為你梳理一下。

這是在保護美國?美國聲音:在坑美國

美國加征關稅,逼迫中國不得不進行反制,這是在保護美國嗎?即便在美國國內,很多聲音也認為,這是在坑美國。

美國道瓊斯、標準普爾500、納斯達克綜合三大指數連續下跌。股市震蕩,反映了市場對美中貿易戰的深切擔憂。

問題來了。美國加征關稅,有利於增加本國就業嗎?美國世界貿易諮詢公司的研究顯示,鋼鋁關稅計劃將令美國鋼鐵和鋁業增加3.3萬個就業崗位,但將衝擊下遊行業就業,導致依賴進口鋼鋁產品的其他行業損失17.9萬個工作崗位,相當於每增加1個工作崗位就要損失至少5個其他工作崗位。

這樣的結論是有歷史依據的。美國政府曾於2002年對進口鋼鐵徵稅,當時導致下游產業失業人數比鋼鐵行業就業總數還要多。不僅如此,美國汽車和汽車配件製造商協會會長施特韋·漢德舒也認為,新關稅將損害汽車零部件產業以及87.1萬個該行業直接創造的工作崗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沙雷恩·奧哈洛倫表示,美國在一些生產領域並不具有比較優勢,即使像蘋果這種大公司把生產鏈從中國移出,工作崗位也不會迴流美國,但是這些美國公司卻要為政策的變化付出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損失。

有利於增進特朗普支持者的利益么?美國專欄作家珍妮弗·魯賓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稱,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懲罰措施將拉高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美國的生產力,擠壓家庭收入,減少美國農民和其他依賴出口的從業者的收益。「我們要明白,與中國進行貿易戰,美國哪些群體最受傷?那就是低收入消費者、產業工人和農民,而這些人恰恰是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

艾奧瓦州共和党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表示,像艾奧瓦州這樣的農業州,將從貿易戰中受損嚴重。馬里蘭州民主党參議員本·卡丁則質疑稱,美國的小企業很多有賴國際化的供應鏈,「貿易戰可能給它們的生存帶來巨大風險」。

有利於強化美國全球領導力么?《紐約時報》分析稱,特朗普政府放棄幾十年來朝著開放市場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前進的方向,轉而採取一種更加明確的保護主義做法,在美國堡壘的周圍設置障礙,這些措施將會進一步孤立美國。

巴西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教授保羅·羅貝爾表示,美國如此不守規則,以保護主義的手段要挾合作夥伴,極大地損害了世界貿易體系規則,從長遠來看,特朗普政府這樣的做法將會留給世人一種不確定、難合作的形象,作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的國家信譽將不可避免受到損失。

實際上,不久前,美國商會、全美零售商協會、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等代表美國大企業的45家貿易協會聯名向政府寫信,敦促不要對中國產品設限,警告如強行加征關稅將損害美國消費者和經濟競爭力;在「全球市場倡議」IGM論壇上,43名頂尖經濟學家警告,加征關稅無助於改善美國人民生計,將損害大部分美國人的利益……美國各界紛紛表示,特朗普政府挑起貿易戰,不是保護美國,而是在坑美國。

利己主義真能利己?世界聲音:沒有贏家

這樣的數字不是危言聳聽: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顯示,如果全球爆發小範圍貿易戰,即關稅增加10%,多數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減少1%至4.5%,其中美國GDP將損失1.3%;如果爆發嚴重貿易戰,即關稅增加40%,全球經濟將重現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

德國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漢寧·沃普爾稱,貿易戰或將引發貨幣戰。一旦導致這樣的後果,貿易與貨幣戰接踵而至,將對世界經濟帶來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為災難性的後果。

美國加征關稅給世界經濟蒙上了陰影,不僅在美國國內遭到強烈反對,也持續引發國際機構和一些經濟體對美國堅持貿易保護主義的批評。

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表示,美國的做法構成引發貿易戰的風險。如果各方針對美國提高關稅採取報復性舉措,可能引發「多米諾效應」,甚至導致貿易戰。「一旦發生貿易戰,將不會有贏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看來,貿易戰損害世界經濟增長,必須確保美國最新採取的關稅措施不會導致更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普遍擔心特朗普政府決定開徵鋼鋁高關稅的舉動可能挑起全球貿易戰,從而阻礙全球經濟增長。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直言:「美國的做法加劇了國際貿易的緊張局勢,法國政府非常擔憂。」德國財政部長肖爾茨也表示:「我十分擔心世界繁榮的基石——自由貿易正處於危機中,貿易保護主義不應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此,人民日報「鐘聲」欄目文章《開放者方有真風光》指出,一些國家因其自身發展遇到問題,就不顧後果地選擇退回到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利己主義的老路,難道這才叫出路?當然不是,歷史的經驗無數次證明,那是不可能走出前景的死路。

想用此舉遏制中國?中國態度:奉陪到底

面對美國逼人之勢,中國的態度是鮮明的、堅定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如果美方採取損害中方利益的行動,中方必將採取堅決和必要的應對措施,維護好自身的正當權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說,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希望美方不要把雙邊經貿關係拖入險境。

人民日報「鐘聲」欄目文章《美國須為無理莽撞之舉擔責》亦指出,中美經貿關係最終如果真的因為華盛頓的一意孤行而被拖入險境,一切責任須由美方承擔。同時奉勸美國「不要把中美雙邊經貿關係拖入險境,不要把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拖入險境,更不要低估中方捍衛自身合法利益的決心與能力。」

即便美國一意孤行,中國也不會關上開放的大門。《開放者方有真風光》指出,選擇開放,中國堅定不移。全國兩會標註了中國堅持開放的新的里程碑——「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被寫入憲法修正案,彰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和長遠智慧。「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昭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重要歷史關頭的明智抉擇。

中國不但自己開放,還推動世界各國共同走開放發展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呈現了一篇以開放的智慧走向成功的故事,對任何渴望「偉大」或「重新偉大」的國家都具有啟發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和你分享一個「委員通道」的故事
萬豪,再「豪」也不能挑戰中國「紅線」

TAG:人民日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