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踏青——尋九龍蹤跡,找童年記憶

踏青——尋九龍蹤跡,找童年記憶

記得小時候去過九龍池,是爸媽帶著去的。依稀記得有一池魚,其他的沒有太多印象。

今日春日陽光明媚,便想去九龍池走一遭,看看那一池子的魚,看看春景。在一路繁花指引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九龍池。

走近九龍池,首先映入眼帘的玉溪九龍池碑記,豎立在一個小亭子里,碑邊有龍環繞。

再往裡走,左邊是修剪成「福」字的花牆,右邊是九龍池古建築群的介紹。據《重修九龍池碑記》載, 寺廟初創於清朝之前, 幾經擴建,到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又「新作石橋,長虹卧波,幾於騰空直上。繼修大寺閣,燃然一新,儼若普陀」。可見, 200多年前,九龍池廟宇已頗具規模。

九龍池

九龍池古建築群位於玉溪市西北九公里的奇黎山麓(含大觀樓、九龍宮、五司廟、戲台、聽泉樓、層霄閣、三聖閣、文星閣),始建於明萬曆中葉,清雍正七年續修,清光緒十四年重修,清嘉慶年間,為新興州十四景第一名勝。

1984年9月原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4月30日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九龍池的牌匾赫然在目,自是一番氣派。

綠樹掩映下的亭子,想來夏天坐在亭子里納涼也是極好的。"九龍泉涌,高山流水琴聲妙;樓台疊翠, 明月清風笛韻幽。"這是前人贊九龍池的一副對聯。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古色古香的建築

紅牆黛瓦,雖然牆體有些剝落了,卻有一番斑駁的美感。

老戲台的風韻還在,台上「出將」、「入相」,寥寥幾字讓我想起昔日這台上的輝煌。

公園裡春色無邊,藍藍的天。一棵不知年代的老樹,彎曲的虯枝,還能看出歷史的痕迹。

繁花似錦,奼紫嫣紅開放,好不熱鬧。

遠觀山和樹,雖不是什麼奇山異石怪樹,但風景清新秀麗。

惠風和暢,九龍池裡的一池魚兒游的正是歡暢。

私心想著,這樣溫暖的午後,閑來無事喂餵魚兒也是極為愜意的。

藍寶石一般的水面,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靜謐的午後,看看風景,晒晒太陽,怕是最好的時光了。

坐在放生池對面的石凳上,偶見一些來放生人,放魚兒下水,還念一段經文送別。

最後,走進龍池雅集,感受文人墨寶的文化氣息,來結束我今天的行程。

四方的院落,綠樹環繞,三面掛有文人的墨寶,都是得過獎的。

看這行雲流水的字體,想像著提筆的人,是在什麼心情下揮毫書寫的。

靜靜走完,用心感受。在墨寶中徜徉,感覺整個人都安靜下來了。

結束語

一晃,原來距第一次去九龍池已經是20年的光景了。對於時間的消逝,時間太瘦,指縫太寬。很是無奈,又奈何不得。我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變成一個成年人了。而九龍池當初的風貌還在,只是更漂亮了些。它也伴隨著我們這代人,慢慢成長。

心情浮躁的時候,來這安靜的地方小坐,整個都能沉靜下來。總體來說,這是個適合聊天賞景的好地方。

整理 I 編輯 I 發布 I 網羅玉溪

來源:玉溪那點事

轉載文已注來源 I如有侵權 I 請聯繫刪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羅玉溪 的精彩文章:

TAG:網羅玉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