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麗平:針行一生繪苗綉

石麗平:針行一生繪苗綉

石麗平:針行一生繪苗綉

來源:當代先鋒網  作者:韋一茜 李思瑾 汪梟梟  時間:2018-03-22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韋一茜 李思瑾 汪梟梟

「看,我今天穿的這身民族服飾,一針一線都體現了歷史文化的傳承。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是這一古老的手工刺繡技藝替代了文字,把苗族歷史一代代傳承了下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蓼皋鎮徐家坳農民、梵凈山苗族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石麗平每次亮相,都吸引著大家的目光。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我作為一名苗綉傳承人,感到非常振奮,對保護傳承『綉』文化有了十足的信心和決心。」然而,石麗平這條自信的道路,卻坎坎坷坷走了十餘年。

「民族服飾一針一線都是歷史文化的傳承。」圖為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梵凈山苗族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石麗平在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集中訪談上發言。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汪梟梟 攝

民族的技藝與記憶

「松桃苗綉」通過群體記憶和母女口傳身授,世代相傳,保留了部分先民遺留下來的刺繡風格。隨著生活的穩定,原本用於記錄生活的苗綉,轉變為美化生活的裝飾物,題材也更為豐富。

生長在苗鄉山寨的石麗平,在三四歲時就學會了拿針配線。苗家女子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刺繡,對她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我從小受母親影響,看老人晚上刺繡、織布,耳濡目染,留下了很多非常美好的記憶。當看到苗族文化正逐步走向衰落時,我痛心疾首,再也坐不住了。我花8年時間基本走遍了貴州的苗寨,收集整理資料,徒步走了3萬多里路,詳細記錄了不同綉種,還帶出了幾位不懂漢語,卻認真傳承苗綉技藝的老綉娘。」石麗平說。

石麗平回憶為保護民族傳統文化所做的努力:先後6次到北京和台灣的故宮博物院觀摩綉文物,深入到江蘇、湖南、廣東、內蒙等地,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實地考察中國「四大名綉」及其他綉文化。

為更好地傳承苗綉技藝,本是從事礦產開發的石麗平,正當事業紅火之時,卻轉向苗綉這一民族文化產業。「無止境開採礦產破壞生態平衡,屬於資源枯竭型產業。而民族文化屬於可再生資源,越挖掘越能發現其靈魂精髓。我是苗族姑娘,我不能眼看著苗族的『傳家寶』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丟失。」

「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

2008年12月,石麗平創辦了貴州省松桃梵凈山苗族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希望以產業促進文化傳承發展延續,但並非一帆風順。「創業初期,公司僅有3名綉娘。後來從全縣28個鄉鎮的下崗職工、農民工等招聘120人,經過整整3個月培訓,由於對刺繡標準要求嚴格,最後只有6個人合格錄用。」石麗平說。

「送黃金萬兩,不如送一技之長。」2013年,貴州省婦聯牽頭啟動的「錦繡計劃」,計劃將留守婦女等人口壓力轉化成人力資源,實現政策「輸血」與自身技能「造血」並舉的脫貧效果。

她介紹,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靈活就業模式,實行「計件為主+效益+產品提成」薪酬模式。婦女在家能就業,不僅有了經濟來源,也促進了家庭和諧與社會和諧。

1985年出生的苗族姑娘田茂媛是公司招進來的第一批員工,如今她的技藝已十分純熟。她說:「小時候跟母親學過,很熱愛這門手藝,後因上學、外出打工不得不放棄。聽說家鄉成立了苗綉公司,我就回來加入到苗綉隊伍。除自己加工刺繡,我還承擔了培訓新學員的任務。」

「連一根針都是由公司提供的。」石麗平表示,公司提供所有刺繡原材料,開展大批苗綉技藝培訓,又面對市場打開苗綉銷路,幫助苗族婦女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在貴州後發趕超的步伐中,在省委省政府實施「錦繡計劃」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中,十年來,公司先後培訓刺繡人數累計達到10000餘人次,從各期培訓中擇優選人,建立了一支260人的精英刺繡隊伍,其中大部分是縣城下崗女工、農村苗族婦女和務工返鄉人員,共帶動全縣4000多名各族婦女創業就業。

「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巾幗也不讓鬚眉,婦女也能頂半邊天,把指尖文化變成指尖經濟,小小針尖也能撬動脫貧。」石麗平說。

年輕綉娘在刺繡。松桃自治縣委宣傳部 供圖

文化創意「綉」出錦繡生活

「好的東西就應該挖掘,不能讓其『養在深閨』。」石麗平對苗綉技藝的學習已不滿足於家中老人所傳,她遍訪名師、潛心學藝,通過反覆研習和試驗,掌握了苗族傳統刺繡的多種技法,並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收集老物件也是石麗平的一大愛好。她認為,可以通過老物件重新複製一些即將消失的文化。例如帳檐,「我一直在思考,外婆97歲時的作品,後面已經縫補了五層,為什麼還能保持生動鮮活的圖案色彩?」為此,她收集了1000多幅帳檐:「對比這些老物件,可以看到它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致力於苗族服飾、苗族文化影視、苗族歌舞、苗族飲食等苗族文化產品開發的松桃梵凈山苗族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更先後發展了花鼓、鴿子花、梵凈山風光、魚龍圖騰、生活習俗及民間故事6大刺繡系列共220個品種。產品一推向市場就暢銷國內,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地。

2011年,松桃苗族花鼓刺繡系列產品經過層層篩選,被外交部選定為外交禮品。2015年,「松桃苗綉」順利獲得由國家商標總局頒發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我認為,只有民族的,才是國家的,才是世界的。文化產業需要參與和分享。」石麗平說,為脫貧攻堅探索出一條獨特的錦繡之路,是她作為苗族兒女與一個企業家應有的擔當。下一步將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松桃苗綉」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國際市場為導向,讓民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綉出一個美麗的錦繡生活。(詳情請閱《當代貴州》2018年第8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貴州 的精彩文章:

暖心!美海洋救援者英勇解救被繩索纏繞鯨魚
對話顧久 探秘《貴州文庫》出版工作

TAG:當代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