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大BUG:唐僧給二師兄賜名八戒,自己卻常常破戒!
先聲明,神秘君要說的,不是歷史上的玄奘法師,而是《西遊記》中的唐三藏。
眾所周知,佛教的戒律是很嚴的,而且種類很多,比如最基礎的「五戒」與「十善」,沙彌尼應守的「十戒」,比丘尼應持的具足戒,還有在家修行的居士戒等等。《西遊記》中的唐三藏,乃是一位得道高僧,自然持戒甚嚴,而且還嚴格要求弟子——
比如在「雲棧洞悟空收八戒」那一回,二師兄對唐僧說:「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唐僧忙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那獃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因此又叫做豬八戒。」
此處隱含著《西遊記》的一個問題,神秘君且提出來請各位方家指教。
唐僧既然給二師兄起名為八戒,用意自是希望他遵守佛門戒律,嚴守「八戒」;對徒弟都如此要求,作為師父的他自然就更不用說了。But,讓我們來看看佛教「八戒」的具體內容:
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卧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前七戒也就罷了,來看這第八戒——「戒非時食」。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佛教律部中,其正確的說法是「不非時食」,也就是說,不能在規定許可以外的時間吃東西。佛教認為,清晨是天食時,午時是佛食時,日暮是畜生食時,昏夜是鬼神食時。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還沒有時鐘,便插一枝竹在地,日影不斜為中午,過了中午就不吃東西,稱為「過午不食」。《舍利弗問經》佛言:「非時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盜人。」可見過了中午還吃東西,在佛教中是破戒的。
而《西遊記》中的唐長老,常常天色一晚就肚子餓,要找地方吃飯休息,豈非屢屢破戒?
來看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又見太陽西墜」,唐僧與悟空師徒二人來到觀音禪院,「那院主獻了茶,又安排齋供。天光尚早,三藏稱謝未畢……」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在豬八戒確定入贅當上門女婿之後,「那婦人即喚童子:『展抹桌椅,鋪排晚齋,管待三位親家。』」「他三眾吃了齋,急急鋪鋪,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題。」
第四十七回《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唐僧師徒遇阻通天河,夜宿陳家村,「卻將上面排了一張桌,請唐僧上坐;兩邊擺了三張桌,請他三位坐;前面一張桌,坐了二位老者。先排上素果品菜蔬,然後是面飯、米飯、閑食、粉湯,排得齊齊整整。唐長老舉起箸來,先念一卷《啟齋經》……」
……
這些,算不算破戒呢?
最後,再多補一筆。關於「不非時食」,趙朴初老居士在《佛教常識答問》中寫道:按照佛制,比丘午後不吃食物,原因有兩個:1、比丘的飯食是由居士供養,每天只托一次缽,日中時吃一頓,可以減少居士的負擔;2、過午不食,有助於修定。這個制度,今天南方國家(南傳佛教)仍普遍實行。最嚴格的只喝白水,連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
古今神秘文化
水華究靈奧,陽精測神秘。
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原來「布施」不僅僅是捐錢,它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杭州並非南宋「名正言順」的首都,原來還跟風水有關!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