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源水作文之《也學牡丹開》

源水作文之《也學牡丹開》

今日我聽了四節作文公開課《也學牡丹開》,每節課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解讀了袁枚的《苔》這首詩。感覺意猶未盡,晚餐時間又把喚醒這首詩的鄉村教師梁俊和山裡的孩子的歌唱視頻看了一遍,禁不住再度落淚。

節目的台詞和歌詞大致如下:

老師問:我們為什麼唱這首詩?

學生答:希望我們也要像牡丹一樣勇敢的開放。

師生唱: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清 袁枚《苔》)

如果沒有那次眼淚灌溉,也許還是那個懵懂小孩。溪流匯成海,夢站成山脈,風一來花自然會盛開。

夢是指路牌,為你亮起來,所有黑暗為天亮鋪排。未來已打開,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圖不可缺的那一塊,世界是純白,塗滿夢的未來,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雁聲依舊在,年少時對白,耳邊音猶在,如風暖心懷。

主持人問:為什麼想帶他們唱這首詩歌?

老師答:因為我也是一樣的,從山裡出來的,也不是最帥的那一個,也不是成績最好的那一個,就像潮濕的角落的那些苔,人們看不見,但是他們如果被顯微鏡放大出來,他們就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這是這首詩歌的意義。找到生命的價值,這個比我們的外表重要。

嘉賓評:太陽照不到我,並不意味我沒有我的青春,沒有我的青春,沒有我的理想,沒有我的精神風貌,我自己就歡樂的綻放。

這個六分多鐘的視頻讓我非常感動,也感觸頗多。能打動人的事物一定是能激起你的共鳴的事物。這首詩讓我想到了草根文化。

草根,顧名思義,就是指處在底層,附著於土地;普通,卑微,不引人注意,但無所不在;弱小,但有頑強的生命力,以及自發自生,不稱著於廟堂與精英。

「白日不到處」就形象的寫出了草根的生活環境和地位。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就是不引人注目,甚至是被人忽視的地方。除了這些大山裡的孩子,生活中的「苔米」無處不在。他有可能就是那個賣烤紅薯的大爺,賣煎餅的奶奶,補衣服的阿姨,貼手機膜的叔叔,做糖人的老人,流水線上的工人,辦公室里的職員……苔米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

如果讓我來上《也學牡丹開》的作文課,我會把寫作課分成課內課外幾個步驟上。

首先我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找「苔米」,對「苔米」進行訪談,拍成照片,寫出照片故事。但是進行這一步時,並不涉及「苔米」的精神,沒有明顯的價值傾向,只是去尋找像「苔米」一樣外核的人,即這個人具有處於社會底層、普通、弱小等特質。布置這個作文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走進生活,走近身邊的人。近處可以是父母、爺爺奶奶,遠處可以是商販甚至是陌生人。打開學生的視野,這是寫作前要做的事。

然後我會花一節課來專門賞析「也學牡丹開」的「學」字。

我聽的四節課公開課對「學」字的理解是學習牡丹綻放的精彩,學習牡丹的自信從容,也可以不學,做最好的自己。我認為對「學」字的解讀還需要補充。這裡我覺得「學」有三種意思:學、像、比。

作為「學習」的意思,四位老師已解讀的很清楚。有正向立意的學習牡丹綻放的精神,有反向立意的如「邯鄲學步」「西施效顰」,所以不要學別人,做最好的自己。有側面立意的看到這樣堅強的苔米,大家一定要給予同情和幫助。

作為「像」的意思其實是比較恰當的。苔米的原生態環境以及自身的渺小是沒有辦法去學牡丹的,牡丹那麼雍容華貴,怎麼能學得來呢?所以像牡丹那樣綻放是可以的,學牡丹那樣綻放就顯得標杆太高,一輩子無法企及,勢必心理落差很大。

作為「比」的意思是我最贊同的。我覺得這首詩開頭就強調「白日不到處」不是在哀嘆自己的處境,而是在強調自己雖處陰暗處潮濕處,青春也會自己來。在「也學牡丹開」之前寫「苔花如米小」,也是在強調自己雖渺小但是照樣開放。這是一種自豪的姿態,絲毫沒有覺得自己卑微渺小。之所以最後加上「也學牡丹開」,這只是一種謙虛的說法。難道我苔米不學你牡丹,我就不開放了嗎?換句話說,如果把牡丹置於「白日不到處」的處境,恐怕牡丹就不會那麼嬌艷了吧!所以後兩句如果這樣理解我覺得更恰當:我苔花開的如米一樣小,但是也比你牡丹開的好。

從各個角度理解了這首詩之後,我們就要為這篇作文尋找內核範本。

所以第三步是我去翻找了寫苔米及具有苔米精神的文章與學生分享。希望此篇文章能成為導火索,來引爆他們寫苔米精神的小宇宙。

我在《讀者》上找到了這篇文章《他們就是我的城市》,其中寫到一位怕吵到寶寶睡覺不按門鈴而發簡訊的快遞員;一對在城裡賣煎餅還帶著孩子在身邊上學的河南夫婦;賣果蔬摳門的老頭和熱情的侄兒;為了找回我的電腦紙箱子的標貼,抽掉了半間房子的紙箱的收廢品的兩口子。

作者在文章有這樣一句話:他們如此真實、有力的活著,需要著這座城市,也被這座城市需要著。

是的,苔花如米小,他們如此渺小,但是他們的精神卻能開出花來。開花不一定非要登上央視的舞台,不一定非要成名成家。開花不一定是名利上的顯現,它可能是精神上的一次修行。

分享了這篇文章之後,學生們也分享了自己看過的類似的文章,談了自己對這首詩更深的感悟。

最後,我會再次布置作文社會實踐活動。這次活動與第一次活動有了質的飛躍。如果說第一次作文社會實踐活動是為了拓寬作文的廣度,那這一次的活動就是為了挖掘作文的深度。我明確要求學生去觀察並採訪一到兩位有著「苔米」精神的人,寫成作文《也學牡丹開》,副標題「他們就是我的小島」。根據以上要求,學生要對自己第一次的作文素材進行刪減,從中選擇出符合苔米精神的人物來寫。

以上是我校源水作文的一個教學案例,供大家分享並指正!

把下面這首《藍蓮花》送給所有具有苔米精神的人!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穿過幽暗的歲月,也曾感到彷徨,當你低頭的瞬間,才發覺腳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盛開著永不凋零的藍蓮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源水作文 的精彩文章:

TAG:源水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