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陀 陶瓷 大唐

佛陀 陶瓷 大唐

《大乘天》曲作者的感恩吟唱

 大乘天

程池 

00:00/05:07

友人約我下午一起聽齊東方教授在河南省博物院的講座,《夢回大唐——從出土文物看盛唐氣象》。我提前來到了博物院,正好遇到兩個不錯的展覽。

《佛像的故鄉——犍陀羅佛教藝術展》

《佛像的故鄉——犍陀羅佛教藝術展》,前一段時間道長剛在《一千零一夜·敦煌篇》里提到了犍陀羅,沒想到會在這裡看到展覽。

犍陀羅Gandhara意譯為香風國,地處阿富汗東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想必當時該是水草豐美,鮮花遍地,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五世紀,前後七、八百年間,佛教曾盛行於犍陀羅國。

斯瓦特河谷(SwatValley)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

公元四世紀末五世紀初,東晉僧人法顯西行時曾來到這裡,他在《佛國記》里如是描述佛教的繁盛,「從此東下五曰行,到犍陀衛國,是阿育王子法益所治處。佛為菩薩是,亦於此國以眼施人。其處亦起大塔,金銀校飾,此國人多小乘學。」公元7世紀,玄奘西行時曾專門來到此地,想尋找一些佛陀思想的印記,可惜這裡已經不復往日的繁華,正如他在《大唐西域記》里所描述的,「國大都城周十餘里」,「王族絕嗣,往者役屬迦畢試國,近又附庸迦濕彌羅國。」

佛陀在世時是不讓信眾造像的,後佛陀涅槃,大約是為了更好地修行或傳播佛教,公元1-2世紀,深受希臘雕塑藝術影響的犍陀羅國僧徒們開始為佛陀造像,這個時期的佛陀造像臉部十分俊美。

「佛陀造像 公元2世紀 本件為典型的犍陀羅最盛期的精美佛像,有著希臘風格的波浪髮髻和流暢的衣紋。佛陀面部祥和,充滿睿智,做禪定印,結跏跌坐於獅子座上,台座中央雕刻有彌勒菩薩,周圍有眾多的供養者。台座的兩端雕刻著雄壯的獅子,其正暢飲著仙女端來的葡萄美酒。通體殘留有少許金箔。 」——河南省博物院介紹

一眼千年

這或許是我見過的最俊美的佛陀造像,讓人著迷……而隋唐時期的佛陀造像則面相豐滿,體態豐腴。

唐 萬佛洞(龍門石窟)

唐 奉先寺 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

唐 敦煌莫高窟45窟復原模型(敦煌博物館)

展覽里還以圖片形式呈現了巴米揚大佛,法顯和玄奘都曾在著作里描述了這兩座大佛,《大唐西域記》這樣寫到,「梵衍那國(今巴米揚),東西二千餘里,南北三百餘里,在雪山中也。……伽藍(僧院)數十所,僧徒數千人,宗學小乘說出世部(小乘二十部之一)。王城東北,山阿(山丘)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53米),金色晃耀,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鍮石(一種黃色有光澤的礦石,即黃銅礦或自然銅)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38米),分身別鑄,總合成立」。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巴米揚大佛於2001年3月12日遭塔利班政權轟炸,面目全非。真沒想到,世界已進入文明的21世紀,竟還有如此殘忍的滅佛運動!

《窯火神工——魯山段店窯陶瓷精品展》

《窯火神工——魯山段店窯陶瓷精品展》展出了平頂山市魯山縣段店窯,唐代以生產花瓷著名,宋、金、元時期燒制白瓷、白釉黑花瓷、黑瓷、青瓷和三彩陶器。剛開始看到「魯」字,還以為是山東某個地方,沒想到竟然是石人山(堯山)所在的魯山縣。

魯山段店窯

魯山段店窯

金 白地黑花「訴衷情」詩文盤(魯山段店窯)

白地黑花「訴衷情」詩文盤,真文藝!文字內容如下:

訴衷情

櫻桃弄飛小梅黃,

煮酒透瓶香,

圓荷漂浮小葉,

疎著薄羅裳。

鶯語懶,

燕飛忙,

逐池塘。

水晶簾外,

一架酴蘼,

滿園芬芳。

我默默地讀完博物院圖片上的文字,發現個別字不認識,個別詞不知道什麼意思,於是查了查,查完大約明白了個中景色。既然是金,說明此物件的燒制是在靖康之變之後,魯山段店已屬於金國,宋已是南宋,遷都杭州。櫻桃成熟的季節大約是在5月份初,「弄飛」是什麼不明白,我見到北方的梅子都是長不大,不能吃的,所以是小梅吧,這個「小梅黃」該是借鑒了北宋詞人賀鑄的「梅子黃時雨」。酒香透過瓶子瀰漫開來,五月份的荷葉該是小小的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疎shū,同「疏」,五月穿裙子的季節,天氣漸熱,連黃鸝都懶得吭聲了,燕子在池塘邊你追我趕,好不忙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水晶?

一搜「酴tú蘼」,出來的都是荼蘼又名酴醾、佛見笑、重瓣空心泡,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空心泡的變種。《紅樓夢》中有語: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過後,春天便不再了。再次佐證了這是春末夏初的季節。酴蘼是古人寫錯了嗎?該是酴醾?再搜「一架酴蘼」,搜出了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滿江紅》里的句子,「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這首詞是魯山當地文人寫的嗎?估計參考了當時一些出名的詞。說回這個酴蘼,放大這個盤子,蘼沒有草字頭,旁邊有個偏旁,看不懂是什麼,是後來人把它寫成了蘼,或許古人是想寫醾,卻把偏旁寫成了其他。

除了禹州市神垕鎮所產的鈞瓷(始於唐代)、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的汝窯,魯山縣段店窯,河南還有其他生產陶瓷的地方嗎?我想到了家人昨天剛去過的孟津縣朝陽鎮南石山村,這裡被稱為「三彩小鎮」,目前仍在燒制唐三彩,記得在一次紀錄片里看到,上世紀某位村民燒制的唐三彩仿品竟沒有被專家識別出來。或許目前洛陽博物館、大街小巷的古玩店出售的唐三彩工藝品大多出自這裡。

孟津縣朝陽鎮南石山村

《夢回大唐——從出圖文物看大唐氣象》

終於輪到了講座《夢回大唐——從出圖文物看大唐氣象》……開始前,屏幕上播放著《大唐榮耀》里的馬嵬兵變,士兵們在陳玄禮的帶領下威逼唐玄宗殺死楊玉環。陳玄禮的背後或許有太子的支持,這是一次徹底扳倒楊氏集團的機會,權臣楊國忠被賜死,而楊玉環也無辜地犧牲於這場政治鬥爭中。大唐的由盛轉衰或許真的與唐玄宗後期只顧著談戀愛,發展個人的音樂愛好,懶怠朝政有莫大的關係,當然肯定還有其他政治經濟因素,哪個朝代也逃不過盛極必衰的歷史規律。帝王畢竟是帝王,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地位時,再愛也會放手,可憐的楊玉環,死時才36歲,不知她是否後悔踏入皇家?還不如活在尋常百姓家。

《妖貓傳》里的楊玉環

以上純屬齊老師開講前我的胡思亂想。

齊老師從大氣磅礴的雕塑、自然飄逸的陶瓷、五彩繽紛的織物、富麗堂皇的金屬器這幾個方面的出土文物,來向大家展現盛唐的氣象。

微笑是唐佣的風格,而「以胖為美」的說法並不確鑿,唐初期的佣都是纖細的,而唐晚期的佣才變得體態豐腴,也只是持續了很短一段時期,所以不能說唐朝以胖為美。對於唐朝女性來說,不論胖瘦都美,因為她們自信,自信的女人都是美的。

臨摹瓜幾拉《畫貓夢唐》

唐朝女性可以騎馬、穿男裝、穿胡服,其他朝代卻不行。2013年時在省博物院的《絲路遺珍》展覽里看到了騎馬佣,她頭戴紗帽,身穿素色碎花上衣,以及綠色花朵長裙,腳踩黑色馬靴,目光堅毅,好不瀟洒!

唐 騎馬佣 攝於河南省博物院

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因此,三彩佣里有很多馬,當然也有駱駝,而中原的駱駝造像卻比西北的要很多。一方面是因為能工巧匠多,另一方面駱駝在中原比較稀有,因此被重視。齊老師提到,日本人當年來到唐朝,有的人懷著好奇之心詳細記載了所聞所見,由此我們可從這些書中窺得當時的風土民情,而當時的唐朝人或許對於自己身邊的事物習以為常,往往不會去記錄這些司空見慣的一切。

他的這番話然我想到了自己特別喜歡的兩個作家,比爾·波特和彼得·海斯勒。比爾·波特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終南山尋訪隱士,並由此寫出了《空谷幽蘭》。自此他踏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一部部精彩有趣的遊記隨之而出,《禪的行囊》、《絲綢之路》、《尋人不遇》、《黃河之旅》、《彩雲之南》、《江南之旅》。我用了10年時間陸陸續續地看了其中6本,《江南之旅》還沒看,或許在這7本書中提到的地方,對於江南我的興趣最低,所以直到現在還沒看。之前都是在圖書館借的,去年一下次買回了他的7本書,有空要重新開始閱讀。

再來說說彼得·海斯勒,大約7年前我讀了他的《尋路中國》,至今已忘了差不多了,猶記得上世紀90年代他在北京郊區的農村生活,住在一個村民家裡,這個村子離長城很近,他描寫這個貧困的家庭,尤其在孩子生病時的無助讓人唏噓不已。接下來他又去了南方的工廠,至於其他的我忘記了。他還寫了《江城》,仔細描述了他在重慶涪fú陵區一所學校任教時的見聞。他之前是紐約客的記者,或許他的目光會更犀利,感受會更深刻,文字就沒有比爾那麼輕鬆了,比爾畢竟是在旅行,而他是在生活,比爾的特點在於他是漢學家,對於中國文化的了解之深,讓我這個本土人望洋興嘆。之前看《神鵰俠侶》總以為金庸是杜撰的,直到看了比爾的《空谷幽蘭》,才知道終南山是真實存在的,就在西安的附近,山上至今仍有很多隱士。前一段看一篇報道,終南山上已廢棄的民房在開春之後陸續被出租出去,租金高達一年2萬,看來想要隱居也這麼難,我看了看支付寶餘額,心裡不禁感嘆終南山的田園生活離自己越來越遠。

近兩年也有不少外國人徒步中國,寫出了一路上的見聞,他們對於我們的一切感到好奇,視角總是那麼獨特,這些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彷彿重新煥發了生機,也會通過他們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思維,會去思考從不會思考的問題。如同《哈佛中國史》里的一段話,或許我們會質疑身為外國人有什麼資格來寫中國的歷史呢?我們抒寫自己的歷史時,彷彿身處一間屋子,我們熟悉屋內的一切,而外國專家彷彿身處屋外,他們能夠清晰看到這個屋子所處的位置,他們的角度不同,抒寫出的歷史必然會讓我們耳目一新,讓我們意識到之前從不曾意識到的問題。同理,之前一直覺得少數民族的文化研究只有本民族的人研究才有優勢,現在看來外族人會帶著自身的思維和好奇來研究,同樣具有優勢。

扯遠了,思緒再回到齊老師的講座,來看看唐朝的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青瓷從東漢時期就有了,唐朝時最著名的要屬越窯,陸龜蒙有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最為精美的青瓷,莫過於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之前人們並不知道秘色瓷的稱呼,直到看到地宮出土的「物賬碑」,上面詳細記載皇家供奉的各種物品,裡面提到了瓷秘色,同樣熏球也因此找到了名字「香囊」。

花口盤 秘色瓷 法門寺地宮(圖片來自網路)

南青北白,南邊的越窯產青瓷,北邊的邢窯產白瓷,從陸羽的《茶經》中可以看出他偏愛越瓷,「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不同的瓷配不同的茶,越瓷最配蒙山茶(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古人比我們會生活,長見識了。陸羽還看不上古人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泡茶喝,現代人估計也無法接受蔥泡茶吧,不過洛陽現在某些地方還保有喝油茶的傳統,藏族的酥油茶是加鹽的,而新疆那邊的游牧民族有喝奶茶的傳統。最初我們的祖先是將吃茶當做吃飯一樣,所以裡面加了各種調料,後來中原地區的茶分化出來,喝茶是喝茶,吃飯是吃飯,而其他地方仍保留了茶葉加入輔食的傳統。

有關彩瓷,除了著名的唐三彩之外,魯山窯、長沙窯所產的陶瓷亦是十分出名的,主要走平民路線,服務於勞苦大眾。其中,長沙窯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不是因為文物流失,而是從當地的墓葬里發掘出來的,看來長沙窯已經遠銷各地。其中,在印度尼西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出數量巨大的唐朝貨。「該船隻的結構為阿拉伯商船,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西亞、北非的中國貨物,僅中國瓷器就達到67000多件。出水的文物包括長沙窯(彩瓷)、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鞏縣窯(彩瓷、青花瓷)瓷器,還包括金銀器和銅鏡;其中3件完好無損的唐代青花瓷盤尤為引人注目。」從百度百科上的這段話可以看出,青花瓷始於唐,很多專家推論唐青花瓷很可能出自河南。

五彩繽紛的織物,絲綢既可以用來做衣服,還可以用來做貨幣,從唐朝的畫中可以看出當時衣服的華麗精美。8世紀中期,唐朝失去了對中亞的控制,加上後來的安史之亂,陸上絲綢之路自此停止。

富麗堂皇的金屬器,有朝一日要到西安去看看何家村出土的金銀器。銅器在唐朝時並未衰落,只是因為當時出現了銅荒,限制銅器皿,而銅主要用來鑄造錢幣,除此之外就是製造銅鏡。唐朝時的葡萄紋銅鏡是極其精美的,而且也只出現在盛唐時期。之前在省博物院看到過葡萄紋的銅鏡,可是怎麼也找不到照片,可能當時沒拍吧。

最後,齊老師以杜甫《旅夜書懷》里的兩句詩,「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結束了本次講座。

沒想到這句「星垂平野闊」再次勾起了我的回憶,猶記得敦煌的大巴司機於21:10將車停在了一個測速點附近,讓大家下車看星空。我從未見過如此璀璨的星空,用「星垂平野闊」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勺子形狀的北斗七星低低地掛在天空中,對面的獵戶座是如此清晰可辨,中間竟真的有一條璀璨的銀河。我多麼想留住這個美景,可惜沒有單反,只好用力記在心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乃叢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乃叢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