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怎麼造車?那肯定是3D列印!

未來怎麼造車?那肯定是3D列印!

3D列印,這是一個聽起來十分高大上的尖端科技名詞。當年這個技術問世的時候,它更是火的不行。

到了最近幾年,隨著3D列印技術的日漸成熟,逐漸從尖端科技走向了各行各業。傢具、時裝、藝術品、屋子等幾乎所有日常見到的用品都能3D列印,而我們的汽車領域也是3D列印重點應用領域之一。不僅是傳統的汽車廠商,還有許多新型科技公司也在探索應用3D列印技術,以製作出更加符合未來需求的汽車。

聽是經常聽,原理是啥?

3D列印其實還是相當好理解的。我們都知道一個定律:N個點組成一條線,N條線組成一個平面(這是2D),N個平面就組成一個立體(這就是3D)。而平常生活中使用的印表機,它可以列印出在電腦設計出來的平面圖形,如果將設計的N個平面圖形堆疊起來,這就形成一個立體物件了。通俗地說,3D印表機是可以「列印」出真實的3D物體。

只不過呢,相較於普通印表機的列印材料是墨水和紙張,3D印表機內則是裝有金屬、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列印材料」,只是參照了普通印表機的技術原理,再分層加工處理。

它有什麼本事

說到底,它不就是將設計的平面圖形層層堆疊出來立體的東西嗎,這有什麼可新奇的。看起來原理很簡單,但它蘊含的技術含量可不低,而且在廠商的製造生產過程中也發揮出極其強大的作用。

形狀複雜、尺寸微細、精確孔洞等平常普通機床難以製造出來的零件,對於3D列印技術來說這正是拿手好戲。從零開始堆積材料,不受傳統加工手段限制,它能製造出幾乎所有的形狀,只要你能想得到的。比如帶有形狀複雜卻十分精確的孔的零件,或者一個中空的薄臂件。

而且在整個設計物體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傳統的開模,只需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這樣一來,直接縮短開發周期,節省人力、成本和時間。還有一點,它能夠隨時發現產品設計差錯、複雜零部件或樣機原理的可行性,並做到隨時修正,效率也更高,容錯率也更大。

現階段也有瓶頸

3D列印技術這麼牛逼,那它怎麼沒有廣泛地被運用在汽車生產之中?現階段的技術是其中一個問題,這些跟汽車上實際使用的材料種類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國家已經提出要將3D列印與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重要細分領域分門別類地進行跨行業聯合,突破一批增材製造專用材料,來滿足行業發展需要。

再者就是批量生產的成本問題了。小部分生產不需要開模,3D列印成本就相對低廉。但一到大批量的製造情況下,如果用3D列印的方式目前來看成本是不如傳統方式的。所以,3D列印經常應用在個性化並且是小而複雜的結構件,而很少會在大批量產品上。

因此現階段,3D列印並沒能代替傳統加工製造工藝,而是作為了一種重要補充。就像3D列印和CNC結合,CNC加工高精度加上3D列印製造複雜零部件,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專家也表示了,目前能做到的是用於設計、複雜結構零件的直接製作、汽車上輕量化結構零件的製作、定製專用的工件和檢測器具以及整車模型的製作這五大方面上。

開起來還不錯

世界上第一輛3D列印汽車來自美國的Local Motors公司,它的名字叫做Strati。它採用的是一種很堅固並且相對便宜的增強型塑料碳纖維材料,來列印車上所有非機械零件,最高車速能達到56km/h,售價在18萬人民幣左右。

畢竟它是第一款車型,優化程度可真的很一般,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那麼的粗糙。

另外一加來自美國舊金山的公司Divergent Microfactories則更進一步,他們推出了第一輛3D列印底盤的跑車,名稱叫Blade(刀鋒)。它的外表看起來同其它超跑一樣酷炫拉風,但它的底盤卻是由70個3D列印的鋁製節點和碳纖維連接桿拼接而來的。

也因為這個底盤,刀鋒具備極輕的車身重量,它百公里加速只要2秒。不過它還是屬於概念車,但製造商稱有希望投入生產。

要不就是限量,要不就是概念,就沒有量產的汽車?有。3月11日,在上海的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內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量產的3D列印電動車——「LSEV」。它是XEV電動車公司與中國3D列印材料廠商Polymaker合作推出的首款車型。

得益於3D列印技術,配色紋理、定製化外觀造型、功能模塊,只要你喜歡,全都能自主選擇。這才是3D列印汽車應有的招式。

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相信不久之後,3D列印汽車將會逐漸普及。到那時,我們將不再局限於汽車廠商給你的外觀造型和配色,我們能都開上自己設計定製的車,而且價格還能更為實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車報 的精彩文章:

別克這道名為「Avenir」的菜,味道如何?

TAG:名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