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艾灸一學就會:一篇在手,艾灸不愁,最全灸法處方送給您

艾灸一學就會:一篇在手,艾灸不愁,最全灸法處方送給您

艾灸,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一根艾條可治療400種疾病,不用打針吃藥,就能灸到病除!

本書所列之灸法處方,也可以用於針法,由醫師臨床斟酌,靈活運用。

治療總則,《靈樞·經脈篇》說:「盛則瀉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下陷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大意是說,屬實的病證就要用瀉法,屬虛的病症就要用補法,屬熱性的病症刺針就要快速,屬寒性的病症就要留針,陽氣不足而下陷不起的就用灸法,不實不虛的就取治於本經,虛實夾雜的病證就要分經推求,調其虛實。

臨床上具體應用時,凡屬實熱的病證應瀉宜針;凡屬虛寒的病證應補宜灸。但又不能完全以補瀉來分針灸,而是針亦有補瀉,灸亦有補瀉,要在方法上運用技巧。灸療原則大致如下

凡病屬虛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實熱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髃、曲池、郄門、外關、內關、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環跳、陽陵泉、太沖、足三里、三陰交皆可用。

預防一切傳染病,灸中脘、關元、足三里,經常灸更佳。

凡病屬全身者,可取大椎、風門、身柱、腎俞、中脘、關元、足三里。


1、常見癥狀及雜病

【頭痛】頭維、上星、百會、風池、天柱、風門、合谷、足三里、陽陵泉、太沖、申脈,根據頭痛部位適當選穴。

【偏頭痛】風池、頭維、通天(灸良效)、太陽、列缺、陽陵泉、丘墟,取患側穴。

【發熱】風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間、後溪、足三里

【盜汗】百會、肝俞、陰郄穴、後溪。

【嘔吐】身柱、上脘、內關、足三里。

【水腫】腎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關元、水分、陰陵泉、三陰交。

【腹水】腎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關元、陰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孫、太白。

【腹痛】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門、梁丘、足三里。2、下腹部:天樞、關元、內關、公孫。

【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腎俞、中脘、關元、足三里。

【咯血】肺俞、曲池、尺澤、三陽絡、郄門、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澤、溫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內關、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大杼、肝俞、腎俞、次髎、委中、承山。

【腳跟痛】仆參、水泉、申脈、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結、天樞、神門、支溝、大腸俞、足三里。

【便血(腸出血)】天樞、溫溜、合谷、大腸俞、秩邊、陽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百會、神闕、大陵、足三里、人中。

【驚厥】大椎、曲池、陽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井。

【失語】啞門、廉泉、天突、內關、通里、合谷。

【瘧疾】大椎、間使、足三里、後溪。

【身體虛弱】大椎、中脘、關元、足三里。

【中毒】築賓灸能下胎毒、葯毒。水毒取腎俞,食物中毒取大腸俞。

【輸血輸液反應】百會、大椎、曲池、足三里。

【血沉速率快】大椎、陽陵泉、膈俞。

2、呼吸系統疾病

【感冒】風門、大椎、太陽、尺澤、合谷、外關、足三里。專灸風門、足三里可預防流感。

【氣管炎】風門、大杼、身柱、膈俞、腎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澤、豐隆。

【支氣管哮喘】風門、身柱、肺俞、靈台、脾俞、腎俞、天突、中脘、中府、膻中、尺澤、內關、足三里。三伏天灸大椎穴。

【肺炎】風門、心俞、肺俞、尺澤、孔最、足三里。

【肺化膿症】大椎、肺俞、孔最、足三里。

【肺結核】體溫正常者:肺俞、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體溫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澤,此病亦早灸長灸。

【肺癌】肺俞、膏盲、中府、孔最、足三里。

【胸膜炎】肩井、風門、至陽、膈俞、肝俞、期門、中脘、支溝、郄門、陽陵泉、外丘。

3、循環系統疾病

【高血壓】百會(輕灸)、風池、人迎、肝俞、腎俞、曲池、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沖、風門。

【中風預防】

1、風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門、陽陵泉、風市、足三里,凡八穴,左右兩側灸,隔2日一次。

2、膝眼灸,灸療時間稍長,建議60分鐘以上。

3、百會、肩井、大椎、曲池、手三里、間使、足三里,七穴同用,雙側灸。

4、足三里、懸鐘穴。以上任選一方。

【動脈硬化】大杼、大椎、腎俞、陽陵泉、足三里

【心功能亢進】心俞、膻中、巨闕、郄門、內關、陰郄、神門、足三里。

【冠心病】厥陰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闕、曲池、郄門、大陵、太淵、三陰交、太溪。心絞痛發作時,灸郄門、內關、膻中。

【心律失常】同冠心病。

【風濕性心臟病】心俞、靈台、肝俞、巨闕、郄門、小海、神門、足三里。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俞、脾俞、腎俞、郄門、內關、中脘、足三里。

【無脈症】心俞、曲池、尺澤、內關、通里、太淵、列缺。


4、血液系統疾病

【貧血】膈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絕骨。

【白血病】膈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絕骨,心俞、大椎、血海。

【紫癜】風門、膈俞、中脘、曲池、風市、足三里、築賓。

【白細胞減少症】大椎、膈俞、脾俞、足三里、關元。


5、消化系統疾病

【口腔炎】頰車、地倉、下關、曲池、合谷、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

【下牙痛】頰車、大迎、下關、溫溜、合谷、三間。

【齒齦痛】手三里、曲池、厥陰俞。

【食管痙攣】膻中、巨闕、中脘、內關、膈俞、至陽、足三里、內廷。

【急性胃腸炎】中脘、梁門、水分、大腸俞、溫溜、內關、梁丘、足三里。

【慢性胃腸炎】上脘、中脘、梁門、脾俞、偏歷、足三里。

【胃潰瘍】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陽陵泉。

【胃酸過多症】中脘、不容、巨闕、膏盲、胃倉、陽陵泉、中封、地機。

【胃痙攣】中脘、梁門、章門、巨闕、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內廷。

【胃擴張】上脘、中脘、氣海、至陽、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

【胃下垂】百會、中脘、大橫、氣海、胃俞、上巨虛、足三里。

【十二指潰瘍】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陽陵泉,胃倉、滑肉門。

【腸絞痛】天樞、神闕(膈鹽灸)、氣海、大巨、大腸俞、足三里。

【闌尾炎】下脘、氣海、大巨、大腸俞、溫溜、梁丘、闌尾穴、合谷、上巨虛,急性者宜多灸。

【腸梗阻】中脘、氣海、天樞、命門、大腸俞、腎俞、陽池、足三里。

【腸道蛔蟲症(蛔厥)急救】膈鹽灸神闕數十至百壯。

【膽道蛔蟲症】膽俞、日月、期門、陽陵泉。

【膽結石】日月、期門、梁門、至陽、天宗、膽俞、陽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右側穴治療。

【膽囊炎】日月、期門、梁門、至陽、天宗、膽俞、陽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雙側穴位。

【肝臟疾患】期門、中脘、膈俞、肝俞、膽俞、至陽、陽陵泉、蠡溝、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沖。

【黃疸型肝炎】期門、中脘、膈俞、肝俞、膽俞、至陽、陽陵泉、蠡溝、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沖、脾俞。

【肝功能異常】至陽、膈俞、膽俞、中脘、陽陵泉,灸法有良效。

【食慾缺乏、消化不良】中脘、天樞、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陰交。

【細菌性痢疾】氣海、上巨虛、天樞。發熱加合谷、曲池;濕重加陰陵泉。據統計,治癒率90%以上。

可酌情配:梁丘、崑崙、足三里、大腸俞、次髎、大椎。

【結腸炎(慢性腹瀉、雞鳴泄)】中脘、天樞、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里。

【開刀後腹脹】足三里、內廷、公孫。

【結腸炎】天樞、足三里。良效。

【脫崗】百會、命門、次髎、秩邊、長強、承山、合谷。

【腹膜炎】中脘、水分、天樞、氣海、水道、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里、三陰交。

【食管癌】膈俞、膻中、中脘、內關、足三里。

【胃癌】胃俞、中脘、梁門、足三里、築賓。

【肝硬化】至陽、肝俞、期門、上脘、水分、陰陵泉、三陰交。

【原發性肝癌】至陽、肝俞、期門、上脘、水分、陰陵泉、三陰交、丘墟、陽陵泉。

艾灸還有很多神奇的功效,初學艾灸的朋友手裡有一本《艾灸療法書》,想要調什麼病,隨手一翻就知道如何解決,包括如何找穴位、艾灸後會出現什麼反應,如何選 艾條,書裡面都有詳細的講解。現在這樣一本實用的《艾灸療法》書活動僅售9.9元包郵。每一位學習艾灸的艾友都值得入手一本。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只做公益分享,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不代表本平台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帝內經養身智慧 的精彩文章:

一艾灸就上火,說明你經絡太堵了!
大年初八,送您6個字!字字值千金

TAG:黃帝內經養身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