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星老師做客吾同書局,帶你體驗手繪團扇
新裂齊紈素, 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 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 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 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 恩情中道絕。
這是一首西漢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圓圓的團扇,像極了夜空中的一輪圓月,扇面入字入畫,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欣賞扇面書畫務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炎炎夏日,出入懷袖,涼意襲來時,便棄捐篋笥中。
吾同書局周年慶期間,作為重頭戲,安排了一場手繪團扇活動,特別邀請非遺的郭太星老師做客吾同書局,教大家手繪團扇。手繪一把扇子,感受古韻的風雅,詩意的清涼,別有一番趣致和韻味。
嘉賓
郭太星
活動時間
3月25日14:00點--16:00點
活動地點
吾同書局文化現場
報名費用
118元/位
報名方式詳見文章底部!
活動流程
1、國畫文化欣賞:分別按繪畫內容「花鳥、山水、人物」及按繪畫筆法「工筆、寫意」進行名家作品賞析;
2、書法文化欣賞:書法名家作品賞析及書法「四養」養眼、養性、養身、養氣的介紹;
3、文化技藝傳承: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文化傳承知識介紹;
4、老師講解雅緻梅蘭竹菊文人畫的相關知識及創作密碼;
5、助理髮放工具材料包;
6、打開材料包老師按照構圖、填色等步驟進行繪畫示範;
7、學員根據自己喜好進行梅蘭竹菊的文人畫創作構圖;
8、構好圖後進行填色渲染;
9、完成江南團扇梅蘭竹菊的文人彩繪;
10、學員和老師拿作品一起合影,活動結束。
郭太星老師
郭太星,祖籍山東,1996年畢業於中央美院雕塑系,中國澄漿玉泥棗木柴燒技藝(澄泥硯)唯一省級傳承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項目泥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木版年畫傳承人。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班」結業,中國新文人畫協會副主席;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委員;齊魯文化之星;2016年「匠心山東」人之一;東昌府區勞動模範;
2011年應邀在日本京都美術館舉辦個人澄泥硯作品展。
2017年初德國、法國、瑞士等歐洲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及各國大學孔子學院進行相關非遺傳承體驗活動。
3.8"女王節「吾同書局團扇體驗回顧
3月8日「女王節」,吾同書局手繪團扇回顧,先來回顧一下,感受一下現場的氣氛吧!
國畫文化賞析
分別按繪畫內容「花鳥、山水、人物」及按繪畫筆法「工筆、寫意」進行名家作品賞析
一、中國畫的分類
1、從工具、材料和技法來分:中國畫分成工筆畫、寫意畫兩大類。
2、從繪畫題材內容來分:中國畫則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二、工筆畫與寫意畫的特點:
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覆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寫意畫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
三、「畫分三科」及其特點: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真諦所在。它們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在世界美術領域自成體系,獨樹一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中國國畫主要在於寫形、寫神形神兼備才是一幅最好的畫它主要體現在作者對某一事物的感知和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抒發。
書法文化賞析
書法名家作品賞析及書法「四養」養眼、養性、養身、養氣的介紹
書法養眼:
書法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觀察最為重要。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我們尤其注重眼的觀察能力。
書法養性: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書法藝術歷來被世代文人雅士所推崇,「書以養性,書以養神」,它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精神情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而且亦可以達到增強體質,保持和增進健康的目的。在生活日益緊張的今天,人們常常把書法藝術作為一種文化修養和健康的追求,
——生活實踐證明,書法藝術對於人的健康和長壽有一定的作用。歷代著名書家大多長壽,這並非一種巧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書法養身:
武則天寫得一手好字,由她手寫的《升仙太子碑》是中國最早的巾幗書碑,現代書法名家倪文東評《升仙太子碑》的書法時說:觀其書跡,確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氣魄,真不愧是女中豪傑。
練書法的過程中,上指關節隨著筆畫順序富有節律的運動,調節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經,並帶動身體其它部位舒緩運動,很好地體現了搖筋骨、動肢節的導引養生術之內涵。
書法養氣:
孟子說:「吾善養我浩然之氣」,此氣至大至剛也。我們注重書法的氣息、氣韻的培養,更強調「浩然之氣」的培養。這是一種向上的精神力量,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
文化技藝傳承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文化傳承知識介紹
筆、墨、紙、硯,對於中國傳統文人而言,可謂缺一不可。無論為官為民,地位高下,都使用同樣的一套書寫工具,傳遞情感,傳承文化。而這與文人墨客相廝守的文房四寶,也承載著千百年來中華文化之精髓。作為書法和繪畫的工具,傳統的筆墨紙硯仍在使用,使其獨特的藝術韻味得以流傳。在滿足了實用功能的要求後,筆、墨、紙、硯也進化成了藝術品,在使用之餘,供文人雅士案頭品賞把玩。
筆:
文房四寶中,以筆為首。毛筆有四德:尖、齊、圓、健,此為制筆要求,也是選筆的道理。有道是筆正心正,一字見心。須有一支正直挺拔的好筆,書法才得以臻微入妙。這樣,才能準確地通過字畫表達心中意境,展現獨特的藝術魅力。
墨:
墨給人的印象稍微有點單一,然而墨的表現形式卻內涵豐富毫不乏味。墨隨人心,落紙雲煙,揮灑自如。重則雄渾鏗鏘,輕則柔和淡泊,於是營造了中國書畫獨有的奇幻意境。
紙:
紙是傳遞人文與情懷的載體。現存的我國古書畫作品,大部分都是用宣紙創作並裱裝的,有的已歷上千年,至今仍然色澤清高,質地完好。或豪情萬丈,或憂國憂民,或感慨江山,或情信家書,皆透過這薄薄的紙張,準確地把這些情感傳達出去,併流傳下來。
硯:
最後一味為硯。硯心如潭以蓄墨。在書法創作中,硯的作用當然不如筆、紙、墨那樣直接,它的優劣,都要通過墨才體現出來。然而,文房四寶中,卻數其最為貴重,書畫之外的餘味,也數硯為上。所以歷來書畫家都以品味為先,實用尚在其次。而書畫之道,也不全在於作品的成敗,還在於怡情養性。一方好硯,本身就可以激起書畫家的創作衝動。
報名方式
掃描下方吾同書局二維碼預報名
請留備註信息:姓名+聯繫方式+團扇體驗
1、微信公眾號(WUTONGBOOKS)
2、吾同書局微博吾同書局books
報名回復:姓名+聯繫方式+團扇體驗
(可私信或留言,如報多人請註明)


TAG:吾同書局wtboo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