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地之間有二十五等人,你修到了哪一等?

天地之間有二十五等人,你修到了哪一等?

中國古代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為多數人所熟知,因為那是舊時候社會分層和定位,尤其是下九流的子弟,甚至不能入科舉考取功名。實際上,中國古人按照追尋的人生境界和社會理想,對人有著多種的分類。

譬如《黃帝內經》不僅區分出真人、至人、聖人和賢人四種理想人格,而且探討了他們超長的壽命;道教則從人到神,區分出無形委氣真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民者、奴婢;更為廣泛的一種分類,則是將未進行修身修證的或者難以進行修身實踐修證的人,稱之為庶人,根據修身內證層次和量級以及對社會的貢獻,稱之為賢人、聖人、至人或真人。諸如此類的劃分,以《文子》記述天地之間「二十五等人」,不僅有著中國古代哲學的角度,而且有著深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烙印,對後世的影響也比較大。

文子,姓辛氏,號計然。對於現代人來說,辛計然名聲不顯,甚至不如他的弟子范蠡有名,當然了,范蠡的大名氣多半又來自於那位著名的美女西施。辛計然在中國思想界的地位卻不低,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佔有一席之地,尊稱之為文子。他是老子的弟子,是與孔子同時代的人物,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在道家的地位很高,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文子》一書中。這本書,在道教典籍里又尊稱之為《通玄真經》。

《文子·微明篇》曰:「昔者,中黃子曰:『天有五行,地有五方,聲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伍。五伍二十五,故天地之間有二十五等人。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聖人,次五有德人、賢人、智人、善人、辯人,中五有公人、忠人、信人、義人、禮人,次五有士人、工人、虞人、農人、商人,下五有眾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

《文字》沒有逐一講解二十五等人的特徵,然解讀者比較多。

一神人:按《莊子》,神人不食五穀,皮膚潤白,可以乘雲,神情專註,能興萬物。孔子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曾子曰「陽之精氣為神。神以靈智為義。謂靈智其照如神。故曰神人也。」

二真人:這種人在道教地位很高,且自古以來探討的人很多。《黃帝內經》載:「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五行大義》曰:「真人者,性合乎道,有若無,實若虛,明白太素至極,弊然無為,故曰真人。」

三道人:孔子曰:「其德大乎天地,其量總乎日月,莫之能測者。」有此德量,故曰道人。《莊子》曰:「道人不聞,至德不得。」《抱朴子》曰:「居寂寞之無為,蹈修直而執平者,道人也。」

四至人:《五行大義》曰:「至人者,真直為素,守一不移,善惡不能回其慮,榮辱不能動其心,故曰至人。」《黃帝內經》曰:「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五聖人:《黃帝內經》曰:「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家語》曰:「德合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萬品之自然,敷其大道,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民人不知其德,睹者不識其善,此謂聖人也。」《莊子》曰:「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明於變,謂之聖人。」

六德人:按《莊子》云:所謂德人,就是居家沒有私心雜念,行為沒有憂悲顧慮,不計較是非美醜。《五行大義》曰:「德人者,德被於物,使百姓各得其所欲,日用而不知,兼利無擇。與天地合。《易》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此謂德也。」

七賢人:《黃帝內經》曰:「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孔子曰:「好惡與民同情,取捨與民同統,行中規矩,言可法則,為匹夫而不怨,在諸侯而不驕,道足化於百姓,而不傷於身,施財天下,不貧。」《抱朴子》曰:「稟高亮之純粹,抗峻標以邈俗,虛靈機以如愚,不貳過而諂黷者,賢人也。」

八智人:《五行大義》曰:「識達謀慮,鑒察物情,能知萌兆,豫覩善惡,此智人也。」

九善人:《論語》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邢昺疏:「善人,即君子也。」《神異經·東荒經》:「東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縞帶玄冠,女皆采衣,男女便轉可愛,恆恭坐不相犯……名曰善人。」孔子曰:「躬行忠信,而心不怨;不置仁義,志意廣博,而色不伐;思慮明達,而辭不爭;篤行信道,自強不息,猶然如將可越而不可及,此君子人也。」

十辯人:《五行大義》曰:「辨人者,智思無窮,情鑒善惡,問無礙滯,巧言如流,去邪從正,無有可匿,此辨人也。」《淮南子》曰:「『子貢何如人也?』曰:『辯人也,丘弗如也。』」《抱朴子》曰:「飛清機之英麗,言約暢而判滯者,辯人也。」

十一公人:公門中人。宋文天祥《宣州勸農文》:「年年早納早收鈔,那有公人來叫呼?」

十二忠人:《五行大義》曰:「中人者,一心以事主,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順美匡惡,犯而無隱,先公後私,不伐其勞,此中人也。」《抱朴子》曰:「端身命以徇國,經險難而一節者,忠人也。」

十三信人:《五行大義》曰:「信人者,誠實不欺,片言折獄,達不肆意,窮不易操,此信人也。」《孟子》曰:「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十四義人:《五行大義》曰:「決斷分了,一度順理,從善屏惡,事無礙滯,此義人也。」《墨子》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抱朴子》曰:「篤始終於寒暑,雖危亡而不猜者,義人也。」

十五禮人:《五行大義》曰:「分別尊卑,廉讓謙謹,為上恭敬,為下思敬,此禮人也。」

十六士人:指讀書人,亦是中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稱。孔子曰:「知不舉多,必審其所由。言不務多,必審其所謂。心有所定,計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之本,必有從行也。雖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所慮也。行既由之,智既知之,言既得之,則性命形骸之不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此士人也。」《顏氏家訓》:「俗僧之學經律,何異士人之學《詩》《禮》。」

十七工人:《五行大義》曰:「工人者,雕斫伎巧,備諸器用,造新修故,以力貨財,此曰工人。」《荀子》曰:「設規矩,陳繩墨,便備用,君子不如工人。」陶宗儀《輟耕錄》曰:「古人作事精緻,工人預四民之列。」

十八虞人:古代掌管山澤苑囿田獵的小吏被稱之為虞人。《禮記》曰:「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通典》述虞人職責:「掌天下虞衡山澤之事,辨其時禁,凡采撲田獵,必以其時。」

十九農人:《五行大義》曰:「農人者,用天之道,因地之利,春耕秋收,常在稼穡,此曰農人也。」

二十商人:《五行大義》曰:「商人者,負販市,隨時鬵貨,貴賤相易,以資產業,此商人也。亦曰賈人也。」

二十一眾人:按《莊子》雲,眾人,安於人為而不安於自然。《五行大義》曰:「眾人者,凡雜雲眾人。」商周時的下層自由平民,與奴隸不同,有從軍權和對政的機會。

二十二奴人:受役使的沒有人身自由之人。古者有罪為奴。《尚書》曰:「予則孥(努)戮汝」。《周禮·司歷》:「其奴男子入於罪隸,女子入於春。」鄭司農註:「今之奴婢,古之罪人也。」

二十三愚人:《文子》曰:「以不義而得之,又不布施,患及其身,不能為人,又無以自為,可謂愚人。」《五行大義》曰:「愚人者,嚚暗無知,菽麥不辨,謂之愚人。愚昧的人;淺陋的人。」韓愈《師說》:「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二十四肉人:《五行大義》曰:「肉人者,狂痴無識,痛癢莫分,雖能動靜,與肉無異,是謂肉人。」《神仙傳·壺公》曰:「肉人無知,積罪卻厚。」《神仙感遇傳》:「凡夫肉人,不識大道。」

二十五小人:《文子》曰:「中繩,謂之君子;不中繩,謂之小人。君子雖死,其名不滅;小人雖得勢,其罪不除。」《五行大義》曰:「小人者,卑鄙行惡,此曰小人。」專指喜歡做些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隔岸觀火、落井下石之類的人,與君子對應,反其義。

二十五等人,二十五種特徵,道家以為「由稟五行之氣,各有優劣,故有多等,善惡不同。」認為前七位受王氣而生,故最靈聖;又八位相氣而生,故自善忠已下伏王政;再五位休氣而生,故當仕庶之例;後五位囚氣而生,故當眾小之流。《文子》說的更是直截了當:「上伍之與下伍,猶人之與牛馬也。」

後世傳承中,「二十五等人」出現過一些版本差異,但大同小異,僅從敦煌遺書《謹案二十五等人圖》可以看出,「二十五等人」在中國古代道德教育中地位不低,所以解讀的也比較多,明以階差,辨以清濁、正邪及初末,修身證道,彰顯道德。

☆ 作者簡介:易書生,聞道閣主,著有《大道真人》。

本平台公眾號:JSWDG8

GIF

輕鬆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都聞道閣 的精彩文章:

立此靚照∣你在飛機上拍到有人云端漫步,看我拍到了啥

TAG:京都聞道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