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不同年齡段該怎麼改變管教方式
1
兩歲左右的小孩,是最打不得罵不得的年紀。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打滾撒賴,而且佔有慾強、自私霸道。
家長會覺得寶寶還小,講道理也聽不懂,所以往往會忽略這個階段的教育。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樣的小寶寶,家長主要應該以耐心疏導為主。
不能玩不能碰的東西,在寶寶可能接觸的時候就先收起來放好。
寶寶有情緒的時候,讓他自己鬧一會,等他發現沒人關注他,就會自己平復下來。
2
從情緒上看,三四歲的寶寶,會變得安靜一些,也慢慢願意分享了。也更加聽話和容易妥協。
此時的寶寶已經有很好的自我意識。當然,從一定程度來說他的自我意識取決於別人如何對待他
同時這個時候的寶寶開始會依賴父母,喜歡拉著父母一起做很多事,也更希望父母能陪他們一起玩玩具看動畫片。
如果家長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講故事給他聽,跟他玩遊戲,或者陪在他身邊,這會給寶寶帶給更歡樂的情緒。
3
五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
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在幼兒園待了一段時間了。
他們已經懂得和別的小夥伴相處,也開始有了想把好的東西帶給父母的意識。
五歲,更是寶寶學習的黃金年齡。
這時候的小孩真心地好學,而且,學習成果通常很好。
同時,這個年紀的孩子很喜歡親近媽媽,對媽媽一心求好,有時甚至連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請求大人容許。寧可跟著媽媽呆在家裡,也不跟小朋友到戶外去玩。
五歲時,他開始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的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的很清楚,判斷的很準確。
4
六七歲的孩子,馬上面臨上小學,所以他們在心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他們會變得喜歡獨處,甚至還會習慣頂嘴。
這時候讚美對他們尤其重要。
有時候他們會苦惱學校發生的事,可能因為同學,也可能因為老師。
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的變化更細心觀察,
家長可以或多或少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但是不要命令式強硬的去叫孩子,多留下迴旋餘地和引導的機會。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項規則或者約定了什麼事情,那麼請你一定堅持做到,因為這時候的寶寶都有自己的心思。
不同階段的寶寶會體現出不同的問題。
父母需要一定的「定位調整」,以適應不同與以往的新的親子關係模式。
不斷地調整和改變,會讓家長和孩子有更和諧的關係,也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堯媽媽育兒
與你共享育兒經驗


TAG:堯媽媽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