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約瑟:中國道教科學領先西方兩個世紀!

李約瑟:中國道教科學領先西方兩個世紀!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與大家分享下李約瑟教授《道教對中國傳統科技的貢獻》,希望更多的朋友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認識道教。或許認知不同,或許理解有偏差,甚至不認同李約瑟教授的看法,但只要追尋道與真理的原則不改變,無論信仰什麼宗教,無論有神論或者無神論,我們都可以做朋友。(註:部分內容整理來源於網路,可能不忠實於李約瑟教授原文)

李約瑟,(英語: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生於英國英格蘭倫敦,生物化學家。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正 文

道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而道教科技則是道教文化中最珍貴的內容,在中國科技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中國傳統科技有過重大貢獻。道家哲學雖然含有政治集體主義、宗教神秘主義以及個人修鍊成仙的各種因素,但它卻發展了科學態度的許多最重要的特點,因而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此外,道家又根據他們的原理而行動,由此之故,東亞的化學、礦物學、植物學和藥物學都起源於道家,他們同希臘的前蘇格拉底的和伊壁鴻魯派的科學哲學家有很多相似之處。道家深刻地意識到變化和轉化的普遍性,這是他們最深刻的科學洞見之一。

一、在中國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道家道教科學哲學,也是道教內部能夠產生豐富的科技成就的一個重要根源。我們所說的道教科技,是指道教學者的科學思想及其科技成就,包括某些同道教神仙方術揉和在一起的有科學技術價值的內容。

其範圍甚廣,涉及文理工農醫等等多種學科,其中,道教外丹黃白朮,對中國古化學和冶金學有重要貢獻。內丹學則在人體科學奧妙的探索、包括生理心理學、腦科學,老年學、氣功學等多項領域有卓著成績。氣功、導引、存思、守一、睡功、辟穀、食療等在身心醫學、體育學、營養學、養生學等領域取得了極為獨特的成就。

道教醫藥學在中國傳統醫學史上有其不容忽視的地位,道教中的房中術亦包含有諸多性醫學、性心理學的合理科學成分。道教在天文、地理、博物、本草、礦物、鑄造等多種領域都有突出貢獻。道教的美容術、測繪學、武術、兵法等學科都有很豐富的科學成就。

五嶽真形圖

譬如現代研究表明,道士所重的《五嶽真形圖》中已有了地圖學上最早的等高線畫法。而且有關研究還發現確與五嶽的實際地形地貌有關,它大致能夠反映當地的地形和路徑,可以說是古代道士所描繪的有獨特價值的五嶽古地圖。

包括科學思想在內的先秦中國思想文化,是道教科技形成的基礎,其中「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

從道教科技的整個發展歷史來看,漢代是道教科技的萌芽期。這時期,先秦以來中醫藥學發展中與神仙思想的天然關係,在漢代神仙方士對海上仙藥的夢想和尋覓中進一步得到表現 ;仙方與漢代方士醫群體崛起,神仙不死術盛行。

東漢以後,對神仙不死葯的追求,逐漸級歷了一個從尋覓到煉製的轉變過程。在這種轉變過程中,方士們對中國傳統醫藥學的吸收和發展,不容忽視。譬如,經過漢人整理的對先秦醫藥學有集大成意義的《神農本草經》,就夾雜了不少漢人的神仙思想。其中,諸如玉泉「久服耐寒暑,不饑渴,不老神仙」。水銀「久服神仙不死」、赤箭「殺鬼精物」 等說雖近荒誕,卻從側面表明《神農本草經》中吸收了漢代方士和早期原始道教的醫藥學成就。有「萬古丹經王」之稱的漢代丹經巨著《周易參同契》,有豐富的化學和內丹學理論,至今為中外學者研究和重視。

南朝梁道士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七卷,不僅使中國醫學最重要典籍之一《神農本草經》得以保存下來,而且還對中醫典籍的注釋學有開創之功。他所撰寫的《養性廷命錄》,是一部重要的養生經典,許多內容至今很有參考價值。

此外,陶弘景所著《肘後百一方》三卷尚存,其他如《效驗施用藥方》五卷、《集金丹藥百要方》一卷、《服雲母諸石葯消化三十六水法》一卷、《服草木雜葯法》一卷、《斷谷秘法》一卷、《靈方秘奧》一卷等醫藥學著作均已散佚。隋唐之際的大醫學家孫思邀也是一位道士。他 30 歲後即隱居修道,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枕中記》、《太清丹經要訣》等多種著作,對中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譬如他總結出運用動物甲狀腺防治甲狀腺腫大、用動物肝臟防治夜盲、用蔥葉做導尿管為尿閉病人施行導尿術等等,其所記錄下領關節脫臼整復法至今為醫界沿用。道教對中醫解剖學有重大的貢獻。如五代道士燕真人 ( 號煙蘿子,後晉「天福」年間去世 ) 所著《煙蘿子首部圖》、《煙蘿子朝真圖》、《內境左側之圖》、《內境右側之圖》、《內境正面之圖》、《內境背面之圖》等六幅,可以說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人體解剖圖。

道教的丹道學說到唐末五代以後,有兩個主要的發展方向:

其一,是丹道學說逐漸向內丹傾斜。內丹術逐漸盛行並取得重要成就,其獨特的人體系統科學、心—身控制論與腦科學,對中醫學的發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中,關於道教醫學家對中國傳統經絡學說的貢獻,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評論說:「紫陽《八脈經》載經脈,稍與醫家之說不同。內景隧道,唯反觀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謬也。」文中提到的「紫陽」即宋代道教南宗領袖張伯端 ( 號紫陽真人 ); 所謂「反觀」,指的就是道教內丹修鍊中的「內視」。《八脈經》是張伯端的內丹醫學著作,

李時珍不僅將《八脈經》的經絡學成就加以吸收,而且認為「其言必不謬也」,充分肯定了道教內丹學對經絡學說發展有重大貢獻。在這些領域,道教對人類自身潛力的高度肯定和極為獨特的發掘方法,至今值得研究。中醫學領域素有「醫之門派始於金元」之說,而金元中醫四大家當中,就有一家 ( 劉守真 ) 出於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馬丹陽,在針灸學方面也有較大成就,並著有關於針灸操作的歌訣。這與全真道歷來所強調的「真功」、「真行」思想有密切關係。按全真道《重陽立教十五論》「第四論合葯」,要求全真道士通醫藥學:「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

其二,五代北宋以後,外丹術逐漸向中藥和外科治療學的方向演變,成就斐然。有關研究表明,宋代以來中藥學中出現的許多「丹方」,就來自道教的外丹學成就 ; 許多丹方至今仍在中醫藥領域發揮重要的治療功能。火藥的發明,是道教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之一。中國古代火藥的基本成分,正是道士煉丹活動中常用的硝石、硫黃和炭類物質。

早在《抱朴子內篇》的丹方中,就具備了火藥的基本成分,即:「雄黃當得武都山所出者,……先以硝石化為水,乃凝之,或以玄胭腸裹,蒸之於赤上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煉之」不僅提供了火藥燃爆所需的成分 ( 硝石,雄黃和可提供炭類物質的玄胭腸或松脂等 ) ,而且提供了可能導致燃爆的熱源 ( 即「蒸之」 ) 和可供驗證其爆破力的條件 ( 即「於赤土下」 ) 。中外學者的研究表明,火藥到中唐時期已是道士還煉丹藥活動的經驗總結,它的發明顯然要比這更早。

古代道士對光學的研究可謂成就斐然。如唐代道士張志和 (( 玄真子外篇 ) 卷下《濤之靈》篇論述說:「燼火為輪,其常也;非環而不可斷者,疾乎連 ( 速 ) 也。」這就是現代光學所謂的視覺暫留現象。五代道士譚峭所著《化書》說:「以一鏡照形,以余鏡照影,鏡鏡相照,影影相傳,」認識到了平面鏡反射現象的一些規律。

在光學領域,元代全真道士趙友欽也是一位有重要成就的科學家。其弟子陳致虛 ( 上陽子 ) 稱其「極聰敏,天文、經緯、地理、數術莫不精通。」可惜趙友欽的許多著述已佚,今人只能從其僅存的《革象新書》中了解他的科學成就。

這是一部探究天地四時變化規律的著作,書中記錄了他的幾何光學實驗活動及其成果。研究表明,「他的『照度隨著光源強度增強而增強,隨著像距增大而減小"這一粗略的定性照度定律內容,在西方 400 多年後才由德國科學家來博托得出『照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而且,他那從客觀實驗出發,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實踐,這在世界物理科學史上也是首創的。比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義大利的伽利略早兩個世紀。

道教科技涉及的學科領域和內容極為廣泛,許多成就至今仍有獨特的實際應用價值,本文所述,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系統研究、探討道教對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貢獻,不僅有利於澄清科技史上的許多問題,解決許多疑難,而且有利於正確認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現代文明的合理髮展,提供來自中華文化系統的有益啟示。

但是,由於道教科技往往與神仙方術的宗教神學揉台在一起,因此,在探討它的時候,就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方法作指導。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實事求是地對它進行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剔除其宗教神學的雜質,吸取其合理的科學內容。迄今為止,有些人對宗教文化抱有成見,把宗教與科技絕對地對立起來,視二者為水火不相容的東西,否認它們之間可以相互交叉。

因而一說到道教文化,他們就持不屑一顧的蔑視態度,矢口否認其中還有合理的科技成分;另有些人雖然看到了某些道教學者在科技上的傑出成就,但他們在肯定這些科技成就的時候,又僅僅承認這些學者是傑出的科學實驗家,避而不談他們同時又是虔誠的宗教家,實際上仍然是把宗教與科技絕對地對立起來。

還有些人認為,對道教科技可以原封不動地全盤吸收過來,而不必對它進行任何分析批判。所有這些看法,從思想方法來說,都是與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相背離的,用這樣的方法來指導道教科技的研究,是很難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

二、道教科學思維方法:道教之道,既是宗教神仙之道,又是自然之道,其中內蘊了豐富的科學之道。本文擬從科學思想和科學思維方式這一視角,圍繞道教科學家「仰觀俯察」、「觀變察機」、「參驗」、「勤求試之」、「析理入微」、「由易及難」、「原始反終」的科學思維方法與思維方式,進行專題考論,挖掘出道教「神仙之道」背後所蘊涵的某些有現代價值和意義的「科學之道」。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宗教,道教的全部教理教義和修行活動都是圍繞「道」為核心展開的。道書對道的詮釋,其出發點一方面是站在宗教神學的立場上,將道釋為道教的最高神靈,神仙之道是道教之道的內核,道教長生信仰是道教教義的核心,也是道教區別於其它宗教的最重要特質。

另一方面,其道論往往藉助宇宙生化論模型來建構,帶有明顯的自然哲學色彩。

「道」是宇宙的本原,自虛無感生妙一,妙一衍化為三元,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道教的道論是宗教神學思想與宇宙論相結合的產物。

道教寓道於術,以術演道,故道教方術異常發達。

道教嚮往和追求,必然重視對生命自然現象的研究,竭力研發各種延生方術,從而為道教與中國傳統科技發生關聯奠定了厚實的基礎。道教的各種內修外養術如外丹黃白朮、導引服氣、存思、服食、房中、星占、堪輿諸術,都曾與中國古代的醫學、藥物學、化學、天文地理、算學、養生學發生過千絲萬縷的聯繫。

道教對中國古代科技影響之深、貢獻之大,這在世界宗教史與科技史上也不多見。發展了科學態度的許多最重要的特點,因而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 道教崇尚自然,以道法自然為修道的基本法則。

《道德經》第25章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漢代河上公注對「道法自然」做了這樣的注釋:「道性自然,無所法也。」人居天地之間,其行為的最高法則也應是效法道性自然的法則。自然乃天地之本性,既沒有任何人為強加的因素,也沒有任何固定的模式;道作為宇宙的本體,「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化生萬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萬物皆按各自的本性自然生長,無持無待,從而保證了自然界的和諧有序。

因此,道門認為要達到「道法自然」這一「真常之道」目標,必須踐行「無為」的方法。「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性本是踐性無為的,並通過無為的機製成就萬物。

道教所崇尚的「無為」,並不是通常人們所理解的消極無為、無所事事,而是強調在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時,在接物應世方面,應順應自然之規律行事,反對不顧自然發展之規律的強行「有為」,因為這種「有為」是人為干預事物的自然發生和發展,是違背自然本性的「詐偽」行為,「強執教之,則失其情實,生於詐偽也。」道教所反對的正是這種「妄為」行為。曾幾何時,社會上有相當多的人曲解了道家、道教的無為思想,認為道家、道教提倡無為就是一概排拒有為,這是沒有真正把握道教無為思想真諦所造成的「冤案」。

道門所崇尚的「無為」是其在求道證道過程中的境界和思想方法,體現了道教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客觀規律的科學精神。 但是對道教中人來說,無為不是最終目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換句話說,踐行無為只是實現「無不為」目標的手段,是為了最終更好地積極「有為」;道教的「有為」是通過「無為」的形式完成實現的,千百年來,道門中人是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實」的。這種「有為」是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條件下的「真有為」,「道常無為而為真有為也」;這種「真有為」,道門人士也將其稱之為「大有為」:「無為者,非不為也,無為而為大有為也。」道教在探究自然之道的歷程中,並不只是停留在無所作為、聽憑自然擺布的消極狀態,恰恰相反,他們在自然奧秘面前卻是積極有大為的。歷代道門人士高舉「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大旗,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積極探索精神,上觀天文,下察地理,中究人情物理。

《太上洞玄寶元上經》云:「凡學無上之法,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天地之本,本無形也;無形者,是道也。應物成有,有形有名,名天地者,道之孫,一之子也。」天地乃道所生,因此,要修道證道必須上觀天下察地,「仰觀上天,俯察下地,然後內觀洞曉中也。洞曉中者,存三一也。存三一者,先觀天文,次察地理。」

道教不但在天文、地理、醫藥、化學方面有許多科學貢獻,而且在物理學領域也有不菲的科學思想發微。道教典籍中散見有許多關於聲、光、磁、熱思想,道門中人所闡發的時空觀、運動觀中不乏科學思想的精萃,有些甚至是中國物理學思想的創始。道教科技思想相當豐富,除了按科學分類,可分為道教化學思想、道教醫藥養生學思想、道教天文學思想、道教地理學思想、道教數學思想、道教物理學思想、道教生態學思想外,在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方法論方面也蘊育形成了深刻的科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在煉製金液還丹之類的宗教修行實踐活動中,道教業已孕育並初步形成了「仰觀俯察」、「觀變察機」、「參驗」、「勤求試之」、「析理入微」、「原始返終」、「由易及難」的科學思維方法與思維方式。

相比其他宗教,道教除了對哲學思想體系的貢獻,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最大。天文學,化學,植物學,醫學,地理測繪學,礦物學,光學等等。

道教這個傳統宗教與華夏族的信仰,文化,傳統息息相關,卻日漸勢微,真是令人痛心。

圖|文 來自網路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宸堂 的精彩文章:

TAG:玉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