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部電影賣了38億!開心麻花放棄IPO,是因為傍上了「大款」?

3部電影賣了38億!開心麻花放棄IPO,是因為傍上了「大款」?

《夏洛特煩惱》票房14.4億元,豆瓣評分7.4;《驢得水》票房約1.7億元,豆瓣評分8.4分;《羞羞的鐵拳》票房約22億元,豆瓣評分7.0分。過去3年,憑藉著出品的3部票房口碑俱佳的電影,開心麻花成功地從一家演出公司轉變成一家演出、影視並重的文化傳媒公司。

《羞羞的鐵拳》電影劇照

憑藉逐漸上升的知名度,已於2015年掛牌新三板的開心麻花去年6月向證監會提交了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不過,昨日(3月26日)開心麻花發布公告,公司擬終止在創業板IPO申請並撤回相關申請文件。開心麻花CEO劉洪濤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開心麻花撤回IPO申請的原因是公司擬進行股權調整。

聯繫到此前新麗傳媒因騰訊入股而放棄IPO,此次開心麻花也因股權調整而終止IPO令市場產生頗多聯想。

因股權調整

開心麻花撤回IPO

實際上,影視行業無論是再融資還是IPO,近兩年都處於冷凍期。從IPO來看,2017年全年僅三家影視類公司通過IPO實現上市,並且有兩家都是院線類公司。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本大眾期望的後備排隊部隊新麗傳媒、開心麻花、和力辰光等從新三板轉戰A股IPO的公司,以及從美國私有化退市的博納影業,都曾被寄予厚望。這些無論是業績還是口碑都不錯的影視公司,被認為2018年有望實現IPO上市。

但隨著時間逐漸過去,這些排隊中的公司也打起了退堂鼓。

3月中旬,光線傳媒一則公告,擬以33.17億元的對價將持有的新麗傳媒27.64%股份出售給騰訊,本次交易後,光線傳媒將不再持有新麗傳媒的股份。隨後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也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擬暫時放棄IPO。

緊接著近期開心麻花也宣布擬終止IPO並撤回相關申請文件,原因也跟股權調整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新三板「明星」公司的開心麻花,2017年年初便宣布將擇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擬發行4000萬股股票。

2017年6月16日,開心麻花向證監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2017年6月30日證監會正式申請受理」,並按規定於7月3日暫停了新三板股票轉讓交易。

不過,開心麻花的IPO之路也並不順暢。在宣布擬IPO兩個月後,開心麻花中止了IPO申請,原因是「審查期間,為開心麻花出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相關法律文件簽字律師之一,因個人發展需要從原律師事務所離職。」

隨後的2017年10月,開心麻花恢復了IPO審查。直至今年3月,恢復IPO審查不足半年的開心麻花再度撤回IPO申請,其理由是股權結構調整,這與新麗傳媒放棄IPO的原因如出一轍。而新麗傳媒傍上了BAT之一的騰訊。因此,此次開心麻花的股權變動是否會引入更大的資本方也是外界猜測的話題。

「親密夥伴」擁抱騰訊

開心麻花股權調整引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心麻花宣布擬IPO之前,有4家機構也曾突擊入股,2016年11月、12月,有4家機構取得了開心麻花股權,分別是:鄞州璽順、華蓋映月、檀英投資、乾剛投資,其中檀英投資持有股份數額最多,佔總股數的2.79%。

2016年年報中,開心麻花前十大股東結構(圖/choice 金融終端)

公開資料顯示,開心麻花於2015年12月29日掛牌新三板,主要從事舞台劇、音樂劇以及兒童劇的創作、編排和演出,隨著公司發展,開心麻花的業務也從舞台劇等演出領域擴展到影視領域,並於2012年涉足網路劇,2013年嘗試短播欄目劇。

開心麻花雖然以話劇出身,但其被廣為人知是因為其製作的電影,初涉電影便旗開得勝的《夏洛特煩惱》讓開心麻花成為新三板最賺錢的影視公司之一,而去年國慶檔上映的一部《羞羞的鐵拳》更是再度成為當年爆款,票房超22億元。

《羞羞的鐵拳》累計票房達22億元(圖/CBO中國票房)

有些意思的是,《夏洛特煩惱》和《羞羞的鐵拳》背後除了開心麻花,也離不開新麗傳媒的功勞。據了解,《夏洛特煩惱》欲開拍前,開心麻花CEO劉洪濤找到了有多年交情的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後來又引入了騰訊視頻、萬達等加入,2015年製作成本僅2100萬元的《夏洛特煩惱》斬獲了超14億元的票房。

《夏洛特煩惱》官方劇照

而開心麻花去年票房達到22億元的爆款電影《羞羞的鐵拳》也是聯手新麗傳媒的作品,並且由新麗傳媒負責宣發和推廣。

這兩家合作緊密的小夥伴如今先後宣布撤回IPO申請,新麗傳媒率先加入騰訊懷抱,那麼開心麻花的股權變更是否也跟騰訊或其他資本大佬有關?

記者向開心麻花詢問股權變更方,但截至發稿並未回復。記者隨後也向騰訊方相關人士詢問,該人士回復:「不予置評,不回復。」

但無論怎麼說,開心麻花這類具備成長性且影視製作水平過硬的公司,其股權勢必會被眾多強勢資本所覬覦。

有關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影視製作公司經過前些年的混戰,一些具備強勢製作能力和眼光的公司已經脫穎而出,資本願意給予高溢價,對於開心麻花、新麗傳媒這類企業,面對漫長的IPO等待與融資的艱難,做出另一考慮也是無可厚非。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房住不炒」定位下:「炒房時代」終結 差別化調控發力樓市供給端
小貸ABS監管趨嚴 機構「增資減貸」控制槓桿

TAG:每日經濟新聞 |